“我们只是正常巡视,如果中方再向前一步,我们不介意采取行动。”——电台里蹦出的这句中文,把甲板上的人都愣了一下。对面那艘是美国海军“斯特拉顿”号没错,可广播里的口音,像从我们这边借过去的。拿着话筒的人叫郑浩儿,华裔,穿着美军制服,站在对着中国海警船的甲板上。   在紧张的海域对峙中,突然从美国军舰上传来熟悉的中文,任谁都会觉得意外。   要知道,那可是美国海军的“斯特拉顿”号,本以为会听到英文喊话,结果却是一口标准中文,而且口音听着还特别“本土化”,跟咱们平时说话的调调很像,也难怪中国海警甲板上的人会愣住。   而拿着话筒喊出这句话的,是个叫郑浩儿的华裔女性,她穿着美军的制服,就站在对着中国海警船的甲板上,这场景怎么看都透着股说不出的复杂。   郑浩儿会走到这一步,其实也有她自己的经历,她家里在21世纪初搬到美国,一开始是抱着对“自由”“梦想”的期待去的,可到了美国才发现现实没那么美好。   同龄人会嘲讽她,走到哪儿都能感受到隐隐的歧视,就连她的姓氏,找工作时都成了麻烦事。   慢慢的,青春期的她开始不想承认自己的“华裔”身份,觉得这是个累赘,想彻底跟过去的生活切割。   为了能被美国主流社会认可,也想快点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2018年的时候,郑浩儿选择了参军。   她以为穿上美军军装,就能把身上的文化印记擦掉,真正被美国人接纳,可到了军营才知道,事情没那么简单。   就算她体能、军事训练都达标了,还是被分到“斯特拉顿”号上干最底层的杂活,军营里的族裔隔阂特别深,她还是像以前一样觉得孤单,想往上爬更是难上加难。   直到2019年10月,机会才来了,当时“斯特拉顿”号在黄海、南海这些敏感海域,搞所谓的“态势感知”“信息收集”,中国海警船一直严密跟着,按规定驱离。   美军没办法,就想出个“主意”:让华裔士兵用中文跟中国海警“沟通”,郑浩儿赶紧抓住这个机会,主动要求来做这件事。   于是,她就穿着美军制服,站到了“斯特拉顿”号的甲板上,拿着话筒用流利的中文喊出了那句警告。   可中国海警根本没跟她口头纠缠,该怎么做还怎么做,按照既定程序继续伴随、驱离,直到美舰离开这片海域,郑浩儿的喊话,没起到任何作用,最后就剩下海浪声和执法记录。 可美军还想把这事包装成“成功案例”,高层甚至找记者来采访郑浩儿,她对着镜头笑得特别开心,说“能为美军效力,我非常自豪”。   这新闻传到中国,大家都特别气愤,海外也有不少人觉得她不该“用中文替别人对付自己的同胞”。   没过多久,美军也发现,“中文喊话”根本没用,中国海警一点都没退缩,这个“创意”很快就被弃用了。   郑浩儿也被调回原来的岗位,干着琐碎的活,六年过去,军衔几乎没动过,在军营里还是像以前一样孤单。 其实这事儿也挺让人感慨的,不管用什么语言喊话,在海上讲究的还是规矩和实力。   拿着话筒的人是谁、说什么语言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守住自己的海域,能不能让越界的人离开。   大家对此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下您的观点!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