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著名的食评家、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蔡澜去世,有很多充满溢美之词的悼念文章出来。

不过,这其中也有一些诘问和争议,其中争议最大的一件事,是他当年拍三片的事,以及他跟2002年跳楼自杀的女星陈宝莲的一段过往。

那么,这到底怎么回事呢?我们来捋一捋。

上世纪90年代初,香港三片泛滥,许多如今知名的演员,涉身其中,男星,包括徐锦江、任达华,女星,包括叶玉卿、叶子楣、李丽珍、翁虹、舒淇和陈宝莲等。

而现在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大导演、大制作,则是幕后操刀者,其中就有现在在内地颇为活跃的王晶,以及刚刚去世的蔡澜。

70年代末,身在邵氏的 蔡澜 ,编了一部 《香港奇案》,引发奇案电影潮流,自此一举成名。

后来,他 先后制作了《聊斋艳谭》《灯草和尚》《力王》《血恋》等电影,主打暴力和情色,赚了不少。

当时,蔡澜已经晋升 嘉禾制片主任和大路影业创办人,有钱有地位。别人问他,为何非得去拍这些不入流的东西?

他自有一套说辞:“ 我们这些喜爱电影或拍摄电影的人,什么电影都会拍。我们不会区分文艺片、商业片、三片或是什么片,只因我们是拍电影的。任何类型均可拍,这才叫电影制作。 ”

又说:“三片只是其中一个类型,正如你交女朋友,有些比较淫荡,有些比较纯洁,如果你是喜欢女人的话,你什么也能接受得来。如果你是喜欢电影的人,你就会接触到三片。”

进入1990年代中期,香港电影票房大不如前,恰在这时,一大堆三片却喷薄而出,仿佛为命悬一线的香港电影打了一剂强心剂。像《蜜桃成熟时》《人肉叉烧包》《郎心如铁》等,叫好又叫座,叶玉卿、叶子楣等,成为一代艳星,受到影迷追捧,挤入一线女星之列。

靠三片赚得盆满钵满的蔡澜,更来劲了。当时有些条件优越的香港女星,洁身自好,不愿意宽衣下海,对此有排斥心理,他讽刺道:

“她们的观念很怪,认为不露毛的就是艺术,就是所有演员都能拍的,这是一个社会观念问题。我用过的日本演员青山知可子,她同样觉得自己是演员,但什么都可以奉献。”

应该说,他这个观念,也确实有几分道理。毕竟,如经典名著《白鹿原》《红楼梦》也有许多不敢给孩子看的东西,性本身不可耻,就如人要吃饭睡觉,正常的生理现象。

只是,就算吃饭,不也得有个规矩不是?否则,大家一窝蜂抢着夹菜,还能好好吃顿饭吗?

三片泛滥后,免不了泥沙俱下,淫而不秽的界限,也渐渐模糊,往往成为自欺欺人的借口。当时一些电影公司,抓住观众心理,连电影情节也省了,直接一卷类似日本那样的AV录影带就往电影院送。

对此,蔡澜又拿起腔调来了,他说,“就算要偷鸡,也需要认真点,如果只是想赚回一个制作费,那就不必拍了”。

不过人家又问他,对于所谓三片,就算拍好了,看过的人也一般不会承认自己看过,属于看完即弃,那还需要认真对待吗?这时,无法自洽的蔡澜,又搬出他经典的人生观作为回答:

“我不会认真。我对人生的态度就不认真,所以我也不会认真地去拍。我对职业是认真,我对写作也认真,但我一定不会认真去拍三片。但我什么都想尝试,因为拍摄的过程相当好玩。

不过,他觉得好玩,有人可能就有可能因此毁掉一生。

2002年7月31日,前香港艳星陈宝莲,从上海静安区的一栋公寓顶层一跃而下,终年29岁,留下一封遗书,一个未满月的儿子。

在遗书中,她写到:“妈咪请替我打电话给少爷,告诉他,宝莲去了,要好好保重身体,宝莲临死仍一直爱着他,我不允许任何人诋毁他。代我向曾志伟、梁家辉、黄百鸣与陈百祥说再见,有些事情是朋友可以帮忙,有些事情却是朋友帮不上的。”

遗书中的少爷,指的是台湾富豪黄任中。

陈宝莲是上海人,四岁时父母离异,法院将她判给母亲。

但她的母亲,也没好好抚养她,而是把她丢给了外婆抚养。——陈宝莲的外婆汪漪,是上海知名演员,毕业于复旦,后加入文华电影公司。

陈宝莲十二岁时,母亲和继父将她带到香港。

她人长得漂亮、身材尤为丰满性感,所以从15岁开始,就被陈母送去做兼职模特,17岁,参加“亚洲小姐”比赛,落选了,陈母失望至极。

恰逢当时香港三片盛行,陈母也就起心动念,将她送去了拍三片。

可当时陈宝莲未满18岁,属于未成年,无法签约,于是陈母就代为签约,自此踏上所谓艳星之路。

1990年上映的《五月樱唇》是陈宝莲拍摄的第一部三片。注意,1973年出生的她,当时才17岁。

据工作人员回忆,陈宝莲第一次拍摄时是极不情愿,在片场一直哭泣,还拒绝他人触碰,然而,合同已经签了,她母亲又逼她,于是只能一边哭一边拍。

随后,1991年的《夜生活女王之霞姐传奇》,又来了,王晶导演的。

18岁时,陈宝莲出演了蔡澜监制的电影《聊斋三集之灯草和尚》,在其中饰演女主。自此,她被炒作成“三级片女王”。

《聊斋三集之灯草和尚》,是1992年上映的,那时陈宝莲已经成年,但具体拍摄,以及何时签约的,而拍摄和签约时,陈是不是已经成年?网上找不到更多资料论证。

有一种说法,认为《聊斋三集之灯草和尚》,是陈宝莲拍摄的第一部电影,应该是不准确的,但是不是她妈妈在她未成年时签下来的,就不得而知了。

但即使当时她已经成年了,那也是刚成年,而且此前就有过未成年接拍三片的经历。

可作为监制的蔡澜,似乎毫不介意,反而加以利用。毕竟,连陈宝莲的妈妈都不介意。

这也符合蔡澜的人生哲学,反正好玩嘛!至于这“好玩”的女性,有什么特别的经历,他可没责任也没必要去了解。而且,在他的观念里,将女性身体符号化,将其作为敛财工具,没什么可耻的。他曾公开宣称, “羊肉不膻,女人不骚,没味道” 。

1993年,是陈宝莲最忙的一年。也是这年,她妈给她接了十部片约,可谓丧心病狂。

同在1993年,陈宝莲认识了她遗书中提到的那个男人——黄任中。

这个黄任中,是台湾政界大佬、前国民党元老黄少谷的独子,岛内称他“黄大少”,有钱,曾入选《福布斯》华人富豪榜。

当然,他最知名的,是跟蔡澜一样,会玩,总是美女相伴,身后一堆的“干女儿”,包括张艾嘉、林青霞、钟楚红、陈冲及邓丽君等,都曾是他的猎艳对象。他曾扬言:“女人是我生命原动力,没有女人我吃不下饭。”

不过他也以“丑”闻名,曾被李敖评为“台湾三大丑男之首”。

遇到陈宝莲时,他已经53岁,正处在第四段婚姻期间,可自第一次见面后,他就对陈念念不忘,不久,故技重施,认陈宝莲为“干女儿”,并邀请她前往台湾发展,还说要帮她摆脱三片明星的影子。

一开始,黄任中确实很舍得在陈宝莲身上花钱,曾大手一挥替她支付100万违约金,让她退掉三片片约,并在公开的记者会上给她戴上价值1000万的项链,有一次,更是派专机接送还在深圳演出的陈宝莲,只为约她共进晚餐。

最要紧的,是一生风流的黄任中,为了陈宝莲,居然还与第四任老婆子徐贵樱离了婚,并对外宣称,要将她列入遗产继承人名单。

陈宝莲自小就没有亲生父亲照顾,后来又被母亲逼着拍三级片,受尽了人间苦楚,所以一个跟她父亲一般大的男人突然出现,同时又对她关怀备至,她也就一下子陷进去了,死心塌地爱上了这个大她三十余岁的老男人,曾在日记中写道“我爱爸爸、亲亲、黄任中!”等字句。

与此同时,她也毅然决然地选择放弃了香港的事业,跟着去了台湾,住进了黄任中的别墅。

可是到了台湾以后,一切就变了。

陈宝莲自始至终,以为自己是黄任中的唯一,可到了台湾后才发现,黄有一大堆的女弟子、干女儿,她根本就排不上号。

陈宝莲受不了,经常与其他的所谓的“女友”争风吃醋,乃至大打出手。黄任中为了摆脱这个“大麻烦”,给她三百万留学费,让她去日本“留学”,后又拿出两年的生活费,让她去加拿大定居。

但陈宝莲要的不是钱,要的是一份从未得到过的像“父爱”一般的畸形的男女情感。意识到黄任中想要用钱打发她,她愈发受不了,经常以死相逼、多次服药、割腕。

结果是,黄任中对她愈发厌恶与疏离,同时也换来其他女友们以及各路八卦媒体无情的嘲讽和挖苦。

黄任中甚至在媒体面前公开宣扬,“我们关系复杂,虽然一起这么久,但从未发生过男女‘床笫’关系,两人同床有五十至六十次,从来没发生过关系,有的是仰慕,父亲好友那种感情”。

这无疑会将陈宝莲推向深渊,她自小没人疼没人爱,像蔡澜、她的母亲都只是想利用她赚钱,只有黄任中曾给了她巨大的不一样的人生期望。但现在,黄仿佛将她高高举起,然后又狠狠地将她摔向地面。

后来,陈宝莲被黄任中赶出了家门。陈自此像断了线的风筝,行为举止愈发失常,要命的是染上了毒瘾。关于毒瘾这事,陈宝莲死后,黄任中曾接受记者采访,是这么说的:

“我也有不少朋友吃摇头丸、大麻,这也没关系,偶然Enjoy一下、放松一下,吃这些也没大碍,好过醉酒闹事,不上瘾便没问题,但陈宝莲被药物控制就不可以。”

听听,说得是人话吗?在这个过程中,陈宝莲被媒体塑造成与蓝洁瑛、洪朝丰、蔡枫华并列的香港“四大癫王”。

1998年,陈宝莲在拍戏的路上发生车祸,后脑严重受伤,所幸没有毁容。同年八月,她曾宣称,要洗心革面要改过,改名赵瑄文,再度打拼演艺事业,更到加拿大修读课程。

然而,一切都回不去了。她放不下黄任中,又去台湾找他,曾当着黄的面服用大量安眠药以示自杀。然而,黄无动于衷。

1999年10月,他因携带违禁药物被日本海关拦截,又因无台湾签证被拒入境,最终被遣返至香港。

之后,陈宝莲的精神状况愈发不稳定,嗑药愈发严重、上街买珠宝不给钱、在王力宏演唱会上殴打歌迷、在伦敦街头无缘无故对迎面走来的外国女人拳脚相加,导致被拘禁十日......同时,还不断地自残,手臂和大腿布满淤痕。

曾有人要扶她,她一直癫狂又无助地喊道:“你们凭什么不让我进?我不要你们推我要自己走,你们要把我带到哪里?我要去哪里?”

此时的陈宝莲已完全失去昔日的风采,身形臃肿,形容憔悴,头发凌乱。

进入2000年后,陈宝莲的感情也愈发混乱不堪,结交一个又一个的新男友,直到突然怀孕,却不知生父是谁。

2002年6月23日,她在泰国诞下一个男婴,随后带回上海定居。

这期间,陈宝莲曾燃起过短暂的希望,想带着孩子过正常的生活,并拍下了与儿子唯一的一张合影,照片中她的脸上挂着幸福的微笑。谁曾想,仅仅一个多月后,她就跳楼自杀身亡,香消玉殒。

黄任中得知陈宝莲死讯后,据说曾嚎啕大哭,但不久后,媒体就报道,他携郑艳丽、安雅等6个大美女,出席香港的古董拍卖会,并且一掷千金,轰动全港,歌照唱、舞照跳,继续风花雪月。

说起来,黄任中其实挺有本事的,曾经是纽约大学数学研究所的高材生,博士毕业后,他曾经率领NASA委托人造卫星的收发方程式研究,28岁时又担任美国波士顿市文化局副局长。

1995年,他转战股市,光是买卖股票就赚进56亿元台币,曾一度名列《福布斯》杂志全球华人富豪榜第214名。

不过45岁后,他就觉得,钱赚够了,于是开始享用他的财富和退休生活,接着就是各种玩女人,身边始终保持20个女朋友陪伴簇拥。

这点,他与蔡澜倒是一样的,享受人生,美女、香车、豪宅,笙歌不断,各种造就对了。

然而,大约2003年左右,也就是陈宝莲自杀身亡一年后,他就因糖尿病住进了医院,检查发现,他一身的病,肾脏已失去功能,而且肝脏也衰竭了,生命告急。

更要命的,是他因为股市投资失利,数十亿家财顷刻间大幅缩水,连带背负多件股票炒作官司,时常进出法院,还被管收拘提,部分家产也遭拍卖。

最后,整得连医药费都付不起了。为了筹集住院的医疗费用,只得拍卖自己的二手衣,他还恳求医生救救他的命,流着眼泪说,他还不想死。

有人曾经问他,在女人身上花了多少钱?他坦诚地说,“没算过,不过,我可以说,这20年来,如果平均每年花1亿新台币的话,那么20年来花了20亿。”

但当疾病加破产的双重打击袭来,他也只能自嘲道:“人生像抛物线,当它要下来时,就下来,还真是拿它一点办法都没有!”

黄任中生前极尽风流,尤其舍得为女人花钱,但死前,他身边的女友们大多离得远远的,只有一个叫小潘潘的台湾综艺咖陪伴他到最后,为他端屎端尿,不辞辛劳。

2004年2月10日,饱受病痛折磨的黄任中,离开了人世,遗体放在台北荣民总医院的怀远堂,连最基本的遗照、牌位也没设立。

他曾写下遗嘱,说要留给包括陈宝莲在内的一众“爱女”多少多少遗产,不过他最终只留给儿子26.6亿元的债务。

对比之下,不得不说,蔡澜比这黄任中要智慧多了。

蔡澜赢在不会瞎投资,至少不会跑去炒股,所以到死,即使使命造,钱也估计没花完。关键,他是真的会玩,从不在任何一个女人身上做过多的停留,尽管也有很多“女友”,可从没一个搞得藕断丝连、要死要活,最后死的时候,身边都是重金请来的保姆伺候。而且,他还无儿无女,一身轻松。

陈宝莲死后,有人找到了其儿子的生父,是一名姓涂的美籍华侨DJ,英文名叫林肯,25岁,曾在美国做杂志模特,两人在台北的一家迪斯科酒吧相识,但只交往了三个月便分手了,原因是陈宝莲执意要将孩子生下来,而林肯不同意。

得知陈宝莲已经去世,这个林肯表示会照顾孩子,然而,嘴炮过后就一直没再露面,自此消失于人海。陈宝莲的母亲,也以经济拮据为由,放弃照顾外孙。最终,这个孩子,被王菲的经纪人邱黎宽收养。

邱黎宽在港台娱乐圈地位很高,人称宽姐,对这孩子,她一直以“儿子”相称,视如己出,2岁时便安排他入读年学费高达10万元的国际学校。

这孩子自小体弱多病,但宽姐悉心照料,不吝资财。这期间,据说王菲也有出钱资助。庆幸的,是孩子养得很好,听话乖巧,为人也低调。宽姐也尽量让他少出现在媒体,希望他过上正常的生活,不受打扰。

结尾

以上就是陈宝莲和她生命中几个关键人物的故事。最后,再稍微多聊两句吧,算是一点感悟。

其实陈宝莲的一生,就如同一面破碎的镜子,背后折射出的,是光怪陆离、泥沙俱下的香港影坛最后的所谓的黄金时代。

她从高楼的顶端跳下来,撕开的是那套名为“好玩”、“享受人生”,实为华丽遮羞布下早已腐烂的欲望游戏。

埋葬陈宝莲的,是她妈妈利益熏心的冷血亲情,是黄任中用金钱堆砌的温柔牢笼,当然也包括蔡澜所谓“享乐主义”的人生观运作。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曾吞噬着她的身体,更撕咬她的灵魂。

——说实话,蔡澜的享乐主义,挺让人羡慕,“横渠四句”下长大的宝子们的确容易对着他的屁股流口水。我也挺理解。说实话,谁不羡慕呢?不过他这套人生观的前提是钱和健康,像比他少活了20年的黄任中,就因为没处理好钱、健康和享乐的平衡关系,崩盘了。所以你没钱有时候健康还欠佳,你流口水也没用。

再有一个前提,个人以为是尊重女性。享乐可以,但享别人身体愉悦自己钱包的同时,最基本的前提,是不给对方造成伤害吧?嘴里眼里满是物化女性,动辄“羊肉不膻,女人不骚”,利用一个打小就被母亲推出去拍三片、心理脆弱的年轻人赚钱,这不是享乐主义,是无良、是耍流氓。

陈宝莲的遗书里,最后还呼唤那丑男为“少爷”,这又何尝不是将她彻底异化、物化、最终将她无情抛弃之人的嘲讽?什么少爷、公主,什么才子、佳人,首先都要好好的健康地活着呀。

她的人生故事中,最后的温情,出现在宽姐收养和抚养她的遗孤的那一刻。这也算是这幕惨剧中唯一微弱的光亮。但这光亮太微弱,黑暗中反而显得刺眼。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