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很多人已经好奇到想要去看一眼......

从《富春山居图》到《上海堡垒》再到如今的《749局》,我们友善地称之为“现象级低评分影片”,面对网上排山倒海的负面评价,你是否也常常油生过一种堪称“灵异”的心态——真的嘛?被你们说得突然好想去看一眼了!万一跟当年的《阿修罗》一样查无此片了呢?

你不是一个人,因为这部影片目前已经累积3.5亿票房,猫眼上显示还有44万人表示“想看”。是逆反心理在作祟?是反向安利产生奇效?还是《749局》戏里戏外都产生了“神秘现象”......

别急,让我们一起走进科学!

这是一个有关哲学家的真实故事:

丹尼斯·狄德罗(Denis Diderot 1713—1784),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戏剧家、作家,《百科全书》(Encyclopédie)的创办者和撰稿人。英雄未名时的他穷困潦倒,甚至掏不出女儿的嫁妆,后来他的书籍得到俄罗斯女皇的赏识,功成名就,时来运转。

有人送了他一件绯红色的华丽睡袍,狄德罗惊艳它的美丽,爱得不行,立马穿上它穿行于房间中,随后发现了一个极其不和谐的问题:这个平庸的家怎么配得起如此出众的睡袍!于是狄德罗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家居大改造,购置了新地毯、新桌椅、新镜子、新雕塑……房间焕然一新,账单纷至沓来,一夜回到“解放”前。狄德罗痛定思痛,挥笔写下了《与旧睡袍离别后的烦恼》(Regrets sur ma vieille robe de chambre)。

“我是旧睡袍的绝对主人,而在新睡袍前我成了奴隶。”狄德罗的懊悔在200年后被美国经济学家朱丽叶·斯格尔(Juliet B.Schor)在《过度消费的美国人》(The Overspent American: Why We Want What We Don't Need)中命名为“狄德罗效应”。

狄德罗效应:一种由于我们天生追求更好的需求所导致过度消费的倾向。简而言之就是“愈得愈不足”,说白了就是人得到的越多越会感觉不够,还想得到更多。想想看你是不是也曾经历过“狄德罗”时刻?买了一双高档高跟鞋,是不是就觉得裙子不配了?卖了高档礼服是不是就需要搭配品牌饰品?戴着高档饰品手里又怎能不拎个足够炫耀的昂贵手袋……啊,不好,信用卡已爆!

狄德罗效应就是利用人类的心理弱点,刺激消费者的购物G点,提升商品消费量,成为“消费主义”PLAY中重要一环。或许正是这一效应在“749”这个迷局中制造了一个消费“奇观”,弥漫出“逆势增长”的经济假象。

先给大家祛个魅,所谓“消费主义”其实并不是指商品的需求与消费,而是人与物品之间的一种满足关系。资本宣扬消费主义的目的是利用消费者的心理弱点将不需要的商品卖给他们!最经典的案例就是本山大叔的《卖拐》。

回到电影市场。现在有一部电影,风评冲破了你对烂片认知的底线,你是否会产生好奇想进影院看看它到底有多不堪?如果你是一个被烂片伤透心的电影爱好者,你是否想集齐“年度十大烂片”筹备吐槽素材?正是这种猎奇心理+狄德罗效应,让你忽忽悠悠就瘸了,鬼使神差地为烂片买单,造就了“越烂越大卖”的“神秘现象”。

“狄德罗陷阱”实际上是在潜意识里向你灌输“保持消费一致性”的思维,买了A就应该接着买配套的B,继续买和B配套的C……,当然这种“配套”必须是向上兼容,只会越买越贵,越配越多。它是一种现实中出现频率很高的营销行为,你必定见识甚至深陷过。比如瓶瓶罐罐十多件以至于名字都区分不开的化妆品套装,比如限时上架5件但实际卖出5000多单的直播“特供品”,比如越是翻车的大烂片越想看,好有底气吐槽它到底有多烂。

你有没有发现商家很喜欢将商品包装成系列或者套装出售,比如曾经出现过“史上最难喝的饮料”的营销事件,白花蛇草水从来没想过自己能凭负面口碑而出圈大卖。当然我们并不是说它们是真的难喝,口味这种东西因人而异,但靠着这样的宣传词,很多猎奇的消费者迅速下单,一边YUE得不行,一边点了好评。狄德罗穿着旧睡袍从神秘事件研究局施施然走出,叹了口气,道:“自有后来人。”

现在教你几个跳出“狄德罗陷阱”的方法。

远离触发点:绝大多数的购物行为都是由外界刺激引发的,我们往往会对他人炫耀的新产品产生购物欲。如果无法抵御诱惑,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远离!所以最好少看测评视频和种草文章,如果你没有强大的专业知识和理性判断,你就只能在其中看到商品亮点,被bling blin g闪花眼,迷迷糊糊付了款。

保护原生态:其实你已经具备了一个完整的物品生态,购物前先自查一下自己已有的相关产品,不要贸然创造一个新的消费系统。比如购买衣服的时候,最好能搭配上你已有的配饰,断绝了后续无止配套消费;升级电子产品时,最好能和现有产品兼容,不必再另购充电头和适配器。切莫轻易开辟消费新赛道,除非你失了大恋或是重生。

坚持冷静期:冲动消费的关键词是“冲动”,如何遏制冲动?“冷静期”必不可少。“购物车”是个好东西应该好好利用,哪怕再喜欢的商品,如果没有在购物车里待够24小时都不要付款!一则是让你度过冲动时刻,恢复理智,二则让你有时间对比其他同类产品,充分对比。切记,冲动不一定是魔鬼,但一定消耗金币!

设置购物日:无拘往往意味着无感,为什么“520”会有仪式感,也许是因为每年只有一次。如果你天天都享受着购物自由,那么也意味着你购物的快感不足以成为刺激。不妨按月设置“清洁品消费日”“服装消费日”“化妆品消费日”,按季度设置“箱包消费日”“饰品消费日”,按年度设置“家居消费日”“电器消费日”诸如此类,请相信购物自设限制越多,享受到的购物快感越大!

卡死预算额:“花超了”往往是因为没控制住你自己的预算,更可怕的是你的“超预算”很可能是几何指数的增长!买车的段子听过吗?本想买辆自行车,被游说不如加点钱买电动车,心动后又觉得“再加一点”其实可以买摩托车,然后发现“再加一点”够买二手汽车,但那又不如“再加一点”买一手国产车,之后不断升级,最后喜提进口豪华越野车!从三位数衍变到五位数,只需要一样催化剂——“再加一点”!卡死你的预算,一个小数点都不能动摇,否则请看着你的钱包“升华”。

一句鸡汤文:“物品并不能定义你”!当有人在试图让你相信你使用了某某商品可以提升自己的品位或者让你看上去更加高贵,那么十有八九是看中了你刚到手的奖 金。物品只不过是人的附属品,你不该让自己堕落成物品的附庸,只有商品需要标签,人类并不需要。远离只能踩红毯的羊皮底高跟鞋和不能沾水的雨伞吧,别活成橱窗里的塑胶人偶。

贫困有其自由;富裕有其障碍。——狄德罗

编辑:Yuri

撰文:鱼龙曼衍

设计:姜黑勒久

图源:豆瓣、视觉中国、网络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