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人物故事馆
编辑|人物故事馆
——【·前言·】——
他缔造了华人财富史上最耀眼的冰晶宫殿,184亿美元资产,640家公司,纵横印尼衣食住行,人称“亚洲洛克菲勒”,世界第六富豪!
然而,支撑这座宫殿的基石,却是与一位魔鬼的血盟。他既是印尼的总统铁腕,更是沾满45万华人鲜血的刽子手!

巅峰时期力压“双马”,华人首富界无人与之匹敌,他就是林绍良。
林绍良的童年生活
在20世纪10年代,中国正处于一个军阀割据的纷争动乱之中。
1916年,林少良出生于福建省福清县海口镇牛宅村,家里世代务农,父母以耕田为主, 家境普通,但可温饱,家里拥有约30亩水田和一头耕牛,属于自给自足型农户。
林绍良的父母非常重视教育,虽自身务农,且父亲林元载“目不识丁”,但仍坚持送林少良及兄弟入村中“林氏私塾”读书。
在学习的过程中,林绍良非常喜欢读历史书,他通读史书,学习里面的人物故事以及经商模式,15岁时,林绍良结束了学业。

他的父亲在村口租房子开设了小型汤面馆,林绍良就在父亲的小面馆中帮助父亲打理生意,并且他的学习能力和悟性极高。
不出两周他便弄懂了其中的流程,开始了独立经营,他性格非常的积极,乐观,开朗,并且赚到了不少钱。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社会动荡影响了面馆生意,林绍良的面馆也关闭了,家庭的重要收入来源也因此断了。
4年之后国民党又在四处的寻找男丁要求入伍,更为严重的是:1935年父亲病逝,家庭经济支柱倒塌。
林绍良的母亲劝他南洋奔赴叔父,并且教诲他“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处世哲学,塑造其隐忍坚韧的性格。

林绍良的印尼之路
1938年,他来到了千里之外的印度尼西亚,早哇的古突士镇,由于自己没有丰富的社会经验,他就在叔父的花生油店里一边当学徒,一边学习当地的方言,在当地有远,人生地不熟,他只能与叔父相依为命。

1942年,日本出兵击败了荷兰殖民军,占领了印度尼西亚,当地的居民成为了殖民者,他们的生活过的水深火热之中,舒服的生意也越来越难做。

林绍良的头脑非常的灵活聪明,他认为与其被动的等待顾客上门,不如主动的去上门推销自己的产品,于是他向叔父提出外出上门推销产品。
于是林绍良在人密集的地方转悠,去打听哪一些居民需要产品,并且精准定位推销给他们,并且这一方法在短时间内见效飞快,也给叔父佳带来了不少的收益。

林绍良从小就熟读历史,他知道像叔父家这样的工作永远发不了大财,于是他自己便琢磨着去做生意,他首先决定从卖咖啡粉开始,他非常的勤奋。
每天晚上将大豆磨成咖啡粉,第二天起早贪黑的去售卖,虽然收入不足以发财,这样的过程锻炼了林少良的勇气与胆识以及商业模式。

上天从来都不会无视一个努力且勤奋的人,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林绍良不久后便遇到了自己人生的贵人,这位贵人足以改变他的一生。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日本在全世界的殖民统治宣布着结束,正当印尼会迎来新的一片天地时,原来的殖民者荷兰人又卷土重来。

当地的居民当然不愿意放弃这一次独立自主的机会,他们开启了自己认为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抗战——抗何独立战争。
林绍良观察局势,感受到当地的居民前所未有的团结与激情,他们的潜意识里认为这一次我们一定要赶走殖统治者,独立自主。
在抗何独立战争期间,中华总会给他安排了一个任务,保护被荷兰一直追杀的重要人物——哈山丁,渐渐的林绍良与他的关系越来越亲近,成为了互相的朋友。
但是林绍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哈山丁竟然是印尼开国总统苏加诺的岳父,并且后来他也通过这层关系认识了许多政治人物和军队高层。

其中就有一位叫苏哈托的军方高层,林绍良万万不会想到苏哈拖会是他商业帝国的合伙人之一。
在荷兰殖民者与当地居民的对抗过程中,当地军队开始落入下风,印尼开始对当地实施封锁管理,印尼的经济发展非常的落后,粮食储备并不充足。

林绍良看到了这一点,便做出了人生最重要的一次豪赌——承担运送军需物资的重任,荷兰殖民统治者的封锁非常的严格,林绍良敏锐的观察印尼当地的地图与海上路线相结合。
以避开荷兰统治者的封锁来运输物资为目的,发现了一条绝佳的路线,并且把从新加坡购买的军需物资运回到印尼的军队中,一次,一次,又一次,就这样印尼当地军队最终赢得了独立战争。

赶走了荷兰殖民统治者,在这次成功的喜悦中,林绍良成功的赢得了军方的信任,更与苏哈托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苏哈拖混乱夺权
1965年,爆发了惊人的9.30事件,苏哈托从中掌握了政权,开始了他的"魔鬼般"的措施,并宣称原政党想要谋权篡位,随着印尼国内政治局势变化和排华运动升级,华侨生存环境急剧恶化。

这场反共倾斜逐渐演变成针对印尼华人的血腥屠杀,暴徒们在装甲车掩护下冲向华人社区,洗劫焚烧华人的房屋,商店和工厂,残忍殴打和杀害华人。

据学界分析,死亡人数大约50万人,至少30万华人丧生,不知道底死了多少人,这谁也说不清楚嘛。
所谓患难见真情,这次暴动让苏哈托与林绍良的关系更上一层楼,这也为林绍良日后打造自己的商业帝国埋下伏笔。

林绍良的商业帝国之路
林绍良突破荷兰封锁县运输军火和丁香,之后又在苏哈托政权的授权下,获得了丁香进出口的专利权,因此而获得了“丁香大王”的称号,这也成为他打响自己商业帝国的第一枪。
1950年创办肥皂厂,纺织厂等,进军进出口贸易,利润超额。

1957年在陈弼臣帮助下创立中央亚细亚银行,也就是后来的印度最大私营银行。
与兄弟组建林氏集团,也就是三林集团的前身,涉及金融,地产,水泥,面粉等领域,陆陆续续获得“面粉大王”,“水泥大王”,“金融大王”的称号。

这些称号的背后都是一位商业奇才的可怕之处,你敢想象吗?到90年代,他的商业帝国涉及到了印尼的方方面面。
1995年巅峰时期,总资产184亿美元,旗下640家公司业务遍及四大洲,东南亚地区他称“第二富”没人敢称“第一富”,甚至还被美国《投资家》授予“世界12大银行之一”。

不久后,你会相信他在印尼的商业帝国会落幕吗?甚至会让印尼居民留下挥之不去的伤疤。
林绍良在印尼商业帝国的落幕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打破了印尼几十年来的安宁,印尼的居民过的水深火热,吃了上顿没下顿,这谁受得了?

林绍良见当地居民过的非常的艰辛万苦,便联合各地的华人富商,将自己拥有的粮食,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捐给当地居民。

1998年,苏哈托发表演讲,持续了32年的总统宝座,他持续总统宝座也是无奈之举,他和一些高层开始祸水东引,他们嫁祸给华人。
为什么很多华人能成为有钱人富商?他们永根国家的政策,他们第一时间收到这个消息就开始陆陆续续的逃跑。

当然其中也包括林绍良,至于无奈他逃到了新加坡,与“死神”擦肩而过。
从商多年的林绍良会跌落低谷吗?如果你觉得会,那你也太小看他了。
“黑色五月暴动”的惨烈场面
1998年5月,印尼掀起了震惊中外的排华“黑色五月暴动”,经济危机受到重创,本币暴跌,燃油和粮食价格暴涨,一年长期对华人的排斥情绪,金融风暴后。

一些媒体煽动当地人的反华情绪,指责华人商家是物价飞涨和货币贬值的幕后操纵者,印尼的一些城市甚至成为了“死亡之城”,到处都是针对华裔的暴行。

砍头,强暴,焚烧,抢劫……暴徒用尽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惨烈程度不言而喻。
其中据当时经历的人说:超100名妇女被强暴和轮奸。
根据印尼全国人权委员会统计的数据,超过1000人在暴乱中身亡,另有数千家商店,办公楼,居民住房及其部分银行被抢劫和焚烧。

具体有多少华人被害还是一个谜,你知道?还是他知道?其实谁都不知道。
但是这场暴动之后,林绍良在印尼的商业帝国也彻底没落,但是遍布全球各地的商业布局,还不足以让他跌落低谷,慢慢的他将自己的产业交给了自己的儿子。
2004年,他依然可以排在华人富豪榜前50名。
有的网友说:印尼不足5%的华人掌握了印尼70%的财富。印尼的华人非常有商业头脑,甚至被称为“东方犹太人”,听到这里不明有一股自豪感。
同为中国人,中国的同胞在海外混的风生水起,但是被称为“东方犹太人”,这似乎是不合理的,凭借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布局的商业帝国,是谁也不甘心吧!
林氏家族对中国的贡献
1992年响应国家号召,签约开发50k㎡国家级开发区,建成福州首座3万吨级元洪码头。

与侨领林文镜共同捐资2500万美元,支持闽江调水工程,解决福清干旱问题;合资修建元洪路,元华路等交通网络。
独资捐建元载中学,元载小学;参与创办福建首家外资企业清华糖厂,1986年发起融侨基金会,筹资4800万港币支持家乡建设,助力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园区。

2012年,林绍良这位伟大的企业家和慈善家离世,他的离世是全球商业界和慈善界的一大损失,但他的贡献将会铭记在人民的心中,他的事迹将永垂不朽!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面对屈原我感涕流泪;“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面对林则徐我拾起了丢失的勇气;“效忠居住祖国,心系娘家。”面对林绍良,吾辈应自豪!
你觉得他巅峰时期比得过现在的马斯克吗?今天的故事就到这里了,拜拜下期见!
出自《人物故事馆》
本故事引用网络素材,如有侵权,请别举报,可通知下架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