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放过牛,知道牛的脾气,牛出力最大,享受最少,我要老老实实地为党和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王进喜 1923年10月8日,甘肃省玉门市赤金堡40岁的贫农王金堂喜得贵子。按照家谱的辈分,这个孩子是“进”字辈,王金堂希望他欢欢喜喜去上学,便为他起名“进喜”。当时的旧中国军阀混战民不聊生,1929年玉门又遭遇了一场天灾,众多老百姓为了活命只能外出乞讨。当时的王进喜还只有6岁,因为父亲双目失明,爷俩便只共能用一双眼睛,他们之间用一根棍子联系。在西北军阀的统治下,王进喜给地主放过牛也进油矿当过童工,直到1949年9月25日玉门解放,他才迎来了新生。

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年,王进喜就通过考试成为了新中国的第一代钻井工人。在工业时代里,石油就是所有大机器的血液,当时一穷二白的新中国要想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开采石油是基础也是重中之重。农民出身的王进喜起初并没有想那么多,在老君庙钻探大队当钻工的时候,他不仅做事利索,而且在忙活完了自己的活还抢着做其他的杂活。王进喜曾说“党把我们当主人,主人不能像长工那样磨磨蹭蹭、被动地干活”,这是经历过旧社会压迫的他的内心感悟。

1956年,王进喜凭借自己长期以来的优秀表现,成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之后又升任了队长。在后来的劳动竞赛中,王进喜的小队喊出了“月上千,年上万,祁连山上立标杆”的口号,并一举创造了月进尺5009.3米的全国钻井最高纪录。因为这一优异的成绩,王进喜的钻井战队被当时的石油工业部誉为“钢铁钻井队”,身为队长的王进喜也赢得自己的第一个荣誉——“钻井闯将”。相比于这个称号,“铁人”才是让王进喜家喻户晓的称号,而它的来源是一位老大娘的随口一句。

时间是1960年的2月,一场在东北的石油大会战打响了,作为甘肃省劳模的王进喜和他的1205钻井队也在参战之列。在1205钻井队的第二口井打到700米时,意外发生了井喷。在这之前,王进喜曾右腿被砸伤,但他“轻伤不下火线”始终待在现场指挥。事故发生后,王进喜意识到必须充分搅拌水泥浆池,然而当时又没有搅拌机。危急关头王进喜顾不得那么多,径直跳了下去用身体搅拌水泥浆,在他的带领下,其他队员也纷纷跳了下来,井喷也得以解决。

房东赵大娘看到王进喜日复一日地带着队员们不分白天黑夜地干,做好了饭他们也顾不上吃,便感慨地说道:“你们的王队长可真是个铁人呐!”这句话传到了时任石油工业部部长余秋里的耳朵里,他得知后连声称赞赵大娘叫得好。在后来的油田技术座谈会上,余秋里号召4万会战职工“学铁人、做铁人,为会战立功,高速度、高水平拿下大油田!”于是“铁人王进喜”的名号响彻了全国,一种无畏艰苦的“铁人”精神也随之形成。然而1970年11月15日,这位被视作精神榜样的“铁人”却因为胃癌倒下了,年仅47岁。

王进喜病逝后,被葬入了八宝山革命公墓,留下的只有结发妻子和5个儿女。“铁人”倒下后,他的5个孩子现状如何?长子王月平16岁入伍,退伍后回到了父亲工作的大庆油田也当了一名钻井工人。王月平继承了父亲的遗志,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新中国的石油事业。由于出色的表现,王月平一步一个脚印进入了管理层,后来担任了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地下资源公司党委书记和副总经理的职务。次子王月甫中学毕业后也成为了一名钻井工人,后来服从组织安排进入长春邮电学院学习。

王进喜有三个女儿,长女名叫王樱,不仅自己是一名石油工人,连丈夫也是一名石油工人。只可惜夫妻俩因为工作的原因东奔西跑,经常不在一个地方,因此也聚少离多。王进喜的次女叫王月珍,中学毕业后参军,在军医院工作,丈夫是一位人民教师。最小的女儿王月琴出生时不幸赶上了三年困难时期,从小缺乏营养导致了她发育不良落下残疾,因此不能和父亲一样成为石油工人。但这并不影响她也从事石油行业,就近选择了一处加油站上班。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