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温是东晋时期的权臣,他独揽朝政十多年,效仿伊霍废立皇帝,且有意篡夺皇位,然而最后没能成功,后来又要朝廷给他加九锡,也没能如愿。 那么一个权倾朝野的大臣,为什么没能如愿以偿呢?其原因有两点。

1、威望受损 桓温的威望受损,使他失去了篡夺皇位的机会。我们知道,当皇帝的人得有威望,要有人支持。桓温的威望受损使得支持他的人越来越少了,怎么回事呢? 由于东晋不是一个统一的中原王朝,北部地区先后出现了十六个少数民族政权,因此为了争夺地盘和资源,东晋和这十六个少数民族政权经常发生战争。

桓温在夺得朝中大权后,就有了想当皇帝的愿望,但是当皇帝还得有军权,于是他想到了通过北伐来夺军权。 桓温进行了三次北伐,但是第三次北伐攻打前燕是大败而归,这就使得桓温的威望受损了,大家都觉得他没有军事才能,都不再支持桓温的军事行动。 因此,桓温想夺取皇位,就显得很困难了。

2、大臣们的对抗 大臣们和桓温对抗,使得桓温的第二个愿望也落空了。桓温想在北伐后,要朝廷给他加九锡(夺权的象征),然而这导致了朝廷其他的大臣们的反对。 由于桓温掌握了大权,因此大臣们也不敢明反,而是采用了不合作的方法,来和桓温周旋。王彪之和谢安拖延写赐九锡的诏文,直到桓温去世,也没有写好。

简文帝病逝后,有人提议让桓温决定继位人选,这时王彪之等人提出了反对,这样晋孝武帝才即位了。

这让桓温很失望,由于某些大臣的反对,让他认识到了朝廷还是有很多人不支持他当皇帝的,桓温从此就逐渐退出了朝廷,不再参与朝廷事务。 桓温夺权的愿望都落空了,说明了这个人并不得人心,个人的能力也不强。

这也说明了一个人想得到别人的支持,不仅要有能力,还必须得人心,也就是品德要好。桓温不得志是他自己造成的,不能怨别人。 参考文献: 《晋书·列传六十八》 作者介绍: 肖邦:喜欢中国历史,对历史人物、事件有独到见解。希望通过文字还原历史的真相,揭开历史中鲜为人知的秘密。了解历史,掌握现在,拥有生活的智慧。 图片:来自网络 往期文章链接: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