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电视剧《春晖》在央八首播,多家正版视频平台上线。这部电视剧讲的是蔡和森母亲的故事。基于目前上线的两集内容来看,该剧叙事相对老派,用的矛盾冲突也都是大家以往电视剧作品当中熟知的。剧作目前展现出来的内容,是女性在清末的独立与对抗等等。喜欢老味道电视剧的剧迷们,可以追剧。

《春晖》开局两集,围绕刘威葳饰演的女主角休夫展开故事。放在清末的环境当中,确实是男人休女人更方便一些,而反之,则有很多不方便。剧作先用近一集的内容展示女主的丈夫如何不顾家、如何抽大烟、如何想要纳妾等等,稍后,展示了女主的休夫,和休夫之后,在老家古镇引起的骚动等等。

如果我们不深究的话,会觉得,这是一部讲清末女性生存处境的故事,并且通过女主角的故事,看到中国女性对于时代的对抗和最终的成长等等。对于很多中老年观众而言,这部电视剧的老派叙事,肯定是非常受用的。老派叙事当中,喜欢用简单的二元对立法来处理角色。这种方法,观众追剧起来,没有审美起点难度。

我个人不太喜欢这种创作技法,觉得它过于简单了。比如说,《春晖》的开局部分,这个男人不拿钱回家,已经耽误了孩子的病情,造成孩子死掉。在这部剧作当中,男人这边的情感是怎样的,并未进行呈现。面对孩子的死掉,这个男人竟然冷冰冰的。这是很让我不能理解的事情。在严肃文学作品当中,就不会放过对于这类男人的心理描写。但是,电视剧《春晖》则没有。这就是简单的二元对立原理,不求深刻,只求快速实现对立。

再比如说,女主角休夫之后,回到老家,有族人挑事儿,说女主休夫是丧尽天良,因此,打了女主板子。这也是非常简单的剧情冲突上的二元对立——塑造一个反派出来,挑事儿,然后打女主。对于不求甚解的观众而言,看到这些剧情,也就觉得,可能当年那个时代,就是这个样子吧。而对于那些对“二元对立叙事法”已经有免疫力的观众而言,就会想很多其它的,尤其是与其相左的。

比如说,很多观众会想,清末休夫,女人回到娘家,真的会挨板子吗?一旦观众们思考这些,便会发现,很多创作上过分简单的电视剧,就不能够满足大家对于真实历史的求知欲了。而只要大家想要理解历史的真相,去阅读,去发现的时候,就会觉得《春晖》这样的电视剧失之于浅,甚至于会有诸多叙事上与真实历史不符的错误了。在历史写实方面,这部电视剧确实差点意思。

此外,这部电视剧作品当中,近乎全部的角色,出现的时候,都是自带脸谱化特征的。比如,给死掉的儿子娶亲的大姐。比如说,秋瑾这个角色。比如说,老太太。给死掉的儿子娶亲的那位大姐,我还能理解,毕竟,她不算是这部戏的主角,边角料的角色,悬浮也就悬浮了。秋瑾这样的角色,是有历史原型的啊,她在老太太祝寿宴席上的那几句话,就缺乏分量感了,和大家认识的女侠实在不一样。

至于老太太角色,有剧本上的问题,应该也有表演上的问题。那位老太太的饰演者,善于表演哆哆嗦嗦的老太太,没啥新意可言,她一出来,就注定了是一个带着脸谱的角色。剧本塑造方面,这位老太太好像也跟没读过啥书一样。这个家族,并不给人一种诗书世家的感觉。其实,在真正的清末,都市人家开化的程度要比剧情内容当中强太多。女主角能有休夫的举动,实在是母亲那里,就应该有家庭原动力才对。

说到这里,我们就要说一句可能不成立的话语了——咱们很多编剧,读书太少。比如说,写清末的故事,就认定绝大多数的人员都没有觉醒意识,认定老太太那样的角色是愚昧的。我以前,也有这种错误想法。但是,随着多读了一点书之后,我发现,我以往的认知,与真实的历史好像并不符合。清末民初,之所以有一变,是因为明清儒家已经开始变化了,已经开始给革新与中国近现代化储备思想能量了。

清末民初,知识分子们这么容易地承接了现代思想,实在是因为在咱们的明清儒学当中,早就为现代思想的传播打下了底子。具体到这部电视剧的剧情当中,女主角敢休夫,一定有家族力量的思想启蒙,真有敢来捣乱的,这个家族也有力量呵斥住,而不是任由闺女被人当街打屁股。

所以,我个人的看法是,《春晖》这戏很老派,简单的二元对立法叙事,可能更为适合部分中老年观众吧。(文/马庆云)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