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外长会刚落幕,王毅外长与10国外长达成多项合作共识,而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却在此时急切寻求与中方会晤——这场中美高层互动背后,折射出美国在东南亚影响力的衰退,以及特朗普政府面临的多重外交困境。

东盟外长会:中国-东盟合作再升级

7月8日至11日,第58届东盟外长会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中国外交部长王毅率团出席,并与东盟10国外长展开密集磋商。会议期间,王毅提出四点合作建议,涵盖经贸、财金、绿色与数字领域及人文交流,其中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的完成尤为瞩目——双方年内将签署议定书,这一成果将大幅提升区域贸易便利化水平,为双方企业和民众带来直接经济红利。

王毅与10国外长开完会后,鲁比奥坐不住了,回国前和中方还有要事谈,考验特朗普诚意的时候到了

马来西亚吉隆坡(资料图)

值得关注的是,美国在东盟的存在感正持续减弱。特朗普政府宣布自8月1日起对包括马来西亚在内的6个东盟国家加征25%-40%关税,直接冲击地区经济。相比之下,中国通过自贸协定深化合作,进一步巩固了在东南亚的影响力。鲁比奥此行试图通过外交手段挽回局面,但美国在“对等关税”问题上的强硬立场已让东盟国家心生疑虑。

鲁比奥的急切:制裁阴影下的外交突围

鲁比奥急于与王毅会晤的动机复杂。早在2020年,他因涉疆、香港问题被中方两次制裁,至今仍在黑名单上。今年3月和4月,他多次发表挑衅性言论,甚至被曝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碰瓷”中国外交官。此次东盟外长会期间,他虽在东盟-美国外长会上提及南海和AI技术,却刻意回避直接点名中国,转而以“航行自由”“公平贸易”等模糊表述试探中方底线。

更紧迫的是,特朗普计划在年内访华,而鲁比奥作为国务卿若无法改善对华关系,可能影响其外交仕途。他在7月10日主动放风“正在安排与王毅会面”,试图抢在特朗普访华前铺路。但中方至今未明确回应,仅由中国外交部证实“注意到美方提议”,态度谨慎。

王毅与10国外长开完会后,鲁比奥坐不住了,回国前和中方还有要事谈,考验特朗普诚意的时候到了

鲁比奥(资料图)

中美会晤的五大核心议题

若会晤成行,双方将围绕五大焦点展开博弈:

1.贸易政策:特朗普政府的单边关税已导致全球投资萎缩,中方将重申反对霸权主义立场;

2.稀土与技术:中方管控军用级稀土出口,直接影响美国F-35战机生产及特斯拉电池成本,鲁比奥或施压放宽限制;

3.台海与南海:王毅将重申“一个中国原则”,反对美台军事勾连,并谴责美国联合菲、日、澳等国在南海的挑衅;

4.俄乌冲突:美方可能要求中方“约束俄罗斯”,但中方坚持劝和促谈,强调中俄贸易不针对第三方;

5.外交结构性矛盾:中方以“被制裁者无对话资格”为前提,可能仅进行非正式接触,而鲁比奥能否解除制裁取决于其后续行动。

王毅与10国外长开完会后,鲁比奥坐不住了,回国前和中方还有要事谈,考验特朗普诚意的时候到了

鲁比奥(资料图)

美国的困境与东盟的选择

鲁比奥的焦虑源于美国在东南亚的战略挫败。越南申请加入金砖国家、新加坡扩大人民币结算规模,表明地区国家正转向多边合作。相比之下,美国“印太战略”依赖军事同盟却缺乏经济筹码,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更让东盟国家警惕。

此次会晤若无实质性突破,美国在东盟的影响力恐进一步下滑。正如王毅在中国-东盟外长会上所言:“绝不允许把地缘冲突、集团对抗引入亚洲家园。”中方已率先签署《东南亚无核武器条约》议定书,而鲁比奥能否提出对等方案,将成为检验美方诚意的关键。

结语:博弈与机遇并存

中美高层互动历来是国际局势的风向标。鲁比奥的急切与会面的不确定性,恰恰反映了美国在单边主义与多边合作间的摇摆。对中方而言,这是一次展示负责任大国形象的机会;对东盟国家来说,则需在博弈中维护自身利益。无论结果如何,这场会晤都将深刻影响未来亚太地区的权力格局。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