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以来,《蛮好的人生》《绽放的许开心》等聚焦中年女性的都市剧接连占据收视榜单前列,并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这些剧集成功打破了以往都市剧的套路,创作者用轻松幽默的笔调、对中产生活难题的真实刻画,深度挖掘女性自我价值,塑造了一批鲜活又坚韧的“大女主”形象——她们不再只围着爱情打转或困于家长里短,而是在多重生活压力与现实困境中披荆斩棘,以独立自信的姿态照亮故事,也映照出广泛的社会现实和观众心声。

超越爱情叙事:自我价值的重新锚定

如今的大女主剧里,女性角色真正成为自己人生故事的主人翁。女主角不再被动等待爱情拯救,而是主动选择人生道路、寻找自我价值。爱情和婚姻褪去了“人生救赎”或“最终归宿”的光环,变成了她们丰富人生中的一个非必要选项,剧情的核心冲突也从外部的情感纠葛转向了女性内在的成长与蜕变。

《绽放的许开心》以“双二胎重组家庭”为独特切口,将中年单亲父母的恋爱故事作为主线。许开心在经历丈夫出轨与闺蜜背叛的双重打击后,始终以“不做圣母保平安”的姿态保持清醒独立。

在与梅程奕的感情发展中,她大胆打破传统婚恋模式,提出双方签订合同以“家庭合伙人”的平等身份开展感情。许开心将这段关系精辟地定义为“提供情绪价值的养娃搭子+旅行搭子”,强调双方在精神与物质层面的平等付出,共同理性应对抚养孩子、生活规划等现实问题。这种叙事跳出传统婚姻框架,成为女性主动掌握情感主导权、追求自由与独立的鲜活范例。

《蛮好的人生》以极具冲击力的戏剧张力,展现职场女性胡曼黎从年入百万的销售精英跌落至失业、婚变深渊的生活剧变。当观众预期爽剧式逆袭时,剧集却选择以扎实的职场奋斗线,展现胡曼黎从零起步的勇气——没有金手指加持,只有在行业底层重新扎根的真实成长,构成了反套路叙事的核心看点。

与此同时,职场新人薛晓舟与胡曼黎从误会对立走向默契协作的支线,进一步打破传统叙事窠臼。当观众预期合作日益紧密的两人上演“姐弟恋”剧情时,编剧费慧君却严守“不谈姐弟恋”的创作原则,将叙事重心完全聚焦于专业成长与价值实现。这种拒绝用爱情线消解女性主体性的创新,呼应着当下女性将职业发展置于人生首位的现实趋势,构建起“自我实现优先于婚恋价值”的叙事逻辑。

无论是许开心以“家庭合伙人”模式构建平等关系,还是胡曼黎以职场奋斗完成自我救赎,都呈现出女性从“情感依附”向“主体觉醒”的深层转变。这种叙事革新,不仅是对女性角色塑造的突破,更是对当代女性独立自主精神和社会角色变迁的艺术呼应。

现实镜像:中产困境的深度刻画

都市剧的大女主创作模式不仅是艺术维度的创新探索,更是对当代社会现实的镜像映射与深层观照。它们敏锐地捕捉并深刻展现了当代都市中产阶层,尤其是女性群体普遍面临的生存压力和精神困境。剧中对职场生态的残酷竞争、家庭经济的脆弱性、育儿养老的重重压力、传统观念的隐形束缚等问题的真实描绘,精准戳中了广大观众,并引发强烈共情与广泛讨论。

在《凡人歌》中,沈琳和那伟这对中年夫妻因遭遇家庭经济危机,婚姻关系受到了考验。那伟失业后,家庭收入锐减,而他们每月的房贷、孩子的教育费用、保姆工资等支出却依旧高昂,夫妻因经济压力而互相指责,也因为对未来的担忧而产生分歧。沈琳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不得不重返职场,甚至放下体面应聘月嫂、创业卖卤味,却屡屡碰壁。剧集展现了中产阶级家庭在面对压力时的坚韧与无奈,也折射出经济条件对家庭关系的深刻影响。

《蛮好的人生》中胡曼黎的遭遇绝非个例,而是当代中产阶级现实困境的典型缩影。表面上,中产阶级过着光鲜亮丽的生活,但为维系现有的生活水准,他们不得不疲于奔命,一旦遭遇失业、疾病、婚姻破裂等意外冲击,便会迅速陷入经济危机。剧中,胡曼黎因工作中的违规操作被要求赔偿四百万,住房查封、资金冻结,同时还要照料患病的父亲,多重打击将她逼入绝境。通过刻画女性角色在家庭危机中的挣扎与蜕变,剧集不仅唤起观众的情感共鸣,更引导社会对家庭议题展开深度反思。

这类剧集将职场生态、家庭关系、代际矛盾等将宏观的社会议题转化为可感可知的个体命运与日常细节,构建起与观众对话的情感桥梁,使观众在追剧过程中产生强烈的现实代入感,形成深刻的情感共振与社会反思。这种“现实镜像”的功能,是其引发热议、获得共鸣的关键所在。

轻喜剧基调:幽默包裹下的温暖力量

在这些聚焦大女主的都市剧中,轻喜剧元素的巧妙运用成为了共同且成功的创作策略。这不是为了淡化或逃避现实困境,而是一种充满智慧的叙事技巧和视角转换。正是基于都市剧对生活苦涩、沉重甚至残酷的真实刻画,才更需将之包裹在幽默、自嘲或温暖趣事的外衣里,让那些原本可能让人喘不过气的话题得以被看见、被讨论,让观众会心一笑的同时,感受出主人公面对逆境时不屈服的韧性和乐观态度。

《蛮好的人生》中胡曼黎与薛晓舟从针锋相对的竞争对手,到默契十足的“开单拍档”,其间充满反转与笑料的情节设计,使职场斗争的残酷性在喜剧氛围中得到柔化。剧中胡曼黎常以自嘲式幽默解构生活困境,坦然调侃"离异带娃"的婚恋处境,甚至将婚姻背叛的痛苦经历化作商业谈判的破冰话术。此外,胡曼黎常用的“十三点”等沪语俚语,不仅增添了地域文化特色,更通过接地气的表达,把笑点自然地融入对话里。

这种将现实苦难转化为喜剧素材的创作手法,源自创作者的“温暖现实主义”理念——如同导演汪俊所言,“把痛苦撕开给人看”的同时,以幽默消解沉重,让角色在至暗时刻后迅速以豁达姿态破局重生。

《绽放的许开心》以“萌娃联手赚渣爹抚养费”的喜剧情节,巧妙化解严肃家庭议题的沉重感。剧中女儿大米假意亲近“渣爹”钱浩,甚至不惜“顶撞”母亲许开心来维护后妈,这番反常举动令许开心既困惑又愤怒。然而,这其实是大米精心策划的妙计——她故意制造依赖父亲的假象,只为从钱浩手中争取到昂贵的辅导班费用。另一边,儿子小米则主动向素未谋面的奶奶发起“天真烂漫”的攻势,用童言稚语和可爱行为打动对方,替妈妈追回拖欠的抚养费。姐弟俩默契十足的“作战计划”,以充满童趣和智慧的方式碰撞出令人捧腹的喜剧火花。

轻喜剧元素的融入有效调节了剧情的节奏和氛围,使剧集在深刻揭示现实困境的同时,避免了过度渲染负面情绪影响观众追剧体验。观众能够以更加轻松、开放的心态去面对剧中的故事,在笑声中体会到角色面对生活暴击时展现出的非凡韧性、智慧与幽默感。

对于这类聚焦大女主叙事的都市剧,创作者摒弃了编织梦幻爱情或渲染苦难的窠臼,代之以更开阔的视野、更平实的笔触和更温暖的智慧,着力呈现女性在现实夹缝中的突围与成长。剧集的核心突破在于以“主体性觉醒”为内核,深度锚定女性自我价值;以“温暖现实主义”为底色,敏锐捕捉并深刻剖析中产阶层,尤其是女性的现实困境,使其成为映照时代焦虑的精准镜像;更以“轻喜剧”巧妙包裹沉重议题,调和观剧体验,传递逆境中的韧性与希望。这种兼具内容深度与现实温度的创作模式,不仅赢得了观众的强烈共鸣,也为都市剧开辟了更具生命力和启发性的路径。

— THE END —

作者 | 李学樾

主编 | 彭侃

执行主编 | 刘翠翠

排版 | 于佳欣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