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狂人日记》,这是中国现代小说的伟大开端。5年之后,鲁迅出版了《呐喊》,这是中国现代小说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严家炎在《的历史地位》中这样写道:中国现代小说在鲁迅手中开始,又在鲁迅手中成熟。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已进入鼎盛期。卡夫卡已完成《变形记》、《审判》和《城堡》初稿,乔伊斯已完成《都柏林人》和《尤利西斯》,普鲁斯特已完成《追忆似水年华》的前五部。在文学理论方面,对整个20世纪产生深远影响的形式主义亦已发展至中期。对照鲁迅的小说创作,不难发现这一文学进程在鲁迅的作品中基本没有得到反映。因此,有人说鲁迅的写作手法是“落后”的,鲁迅在世界文坛算不得什么。 事实上,对鲁迅小说创作产生了具体而深远影响的是19世纪的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通过对比分析鲁迅《狂人日记》与果戈里同名作及契诃夫《第六病室》之间的关系,鲁迅《药》与安特莱夫《默》、《齿痛》及屠格涅夫《工人与白手人》之间的关系,即不难发现这一点。此外还存在一个重要问题,对鲁迅前期小说创作产生最重要影响的,为何是19世纪的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

笔者认为原因有二:一是当时的中国和俄罗斯一样在现代化的进度方面都是落后的,而中国则比俄罗斯更为落后,这使得十九世纪末的俄罗斯社会与二十世纪初的中国社会具有诸多相似之处;二是因为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作家们都具有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们创作的首要目的并不是为艺术而是为人生,这无疑符合当时中国文学改造社会、唤醒民众的需求。 在《个人的毁灭》中,高尔基曾这样写道: 在俄国,每个作家都的确是独树一帜的,可是有一种倔强的志向把他们团结起来,那就是认识、体会、猜测祖国的前途、人民的命运,以及祖国在世界上的使命。

这种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得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基本与享乐主义绝缘,而英法等国的现实主义文学中则留存着享乐主义的影子,如狄更斯和巴尔扎克小说中的人物都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追逐物质幸福的倾向。鲁迅早年亦曾积极介绍过西欧浪漫主义文学,但最终意识到:我们的一部分的青年却已经觉得压迫,只有痛楚,他要挣扎,用不着痒痒的抚摸,只在寻切实的指示了。 诚然,二十世纪初世界文学最主要的思潮并不是现实主义,而是现代主义。但这并不意味着鲁迅创作手法的落后,因为当时的中国需要的是为人生的现实主义,而非为艺术的现代主义。鲁迅放弃了所谓先进的创作手法,选择了适合中国的现实主义,这恰恰是鲁迅的伟大之处。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