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科普材料中,我们经常听到核聚变是质量转化为能量的过程,这似乎验证了爱因斯坦的质能等价理论。然而,近年来有声音指出这种说法并不准确,认为核聚变并没有将质量转化为能量。原因在于核聚变过程中,粒子的数量并没有减少。例如,当两个氘核(氢的同位素,由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组成)发生聚变时,它们会形成一个氦核,而氦核由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组成。在这个过程中,核子的数量并没有变化,组成核子的夸克数量也没有变化,因此质量并没有转化为能量,而是释放了结合能。

这种观点认为,核聚变释放的能量实际上来自于结合能,即两个氘核聚变成氦核时质量的减少,实际上是能量的释放。但有人可能会问:结合能不是使核子结合在一起的能量吗?为什么结合后质量反而减少了?难道结合能是负能量?

实际上,这种疑问源于对结合能的误解。如果用另一个术语来描述,即分离能,可能就不会有歧义了。分离能指的是将氦核重新分离成两个氘核所需的能量。根据能量守恒,分离能等于结合能,也就是说,在不考虑原子核动能变化的情况下,两个氘核聚变时释放的能量等于将它们重新分离所需的能量。

在明确了这些基本概念之后,让我们探讨结合能是否应该被视为质量转化为能量,还是一种能量转化为另一种能量。我个人认为,这是质量转化为能量的过程。如果我们忽略动能,两个氘核在反应后的质量确实减少了,生成的氦核的质量比两个氘核分开时的质量要少,这就是所谓的质量亏损。在忽略动能的情况下,反应前后的质量都是静质量,即惯性质量,我认为这就是氘核的质量转化为了能量。

如果我们不同意这一点,那么“反物质湮灭中质量100%转化为能量”的说法也是错误的。因为一个质子的质量中,只有约1%来自于组成它的三个夸克,其余大约99%来自于束缚夸克的胶子的束缚能和夸克自身的动能。换句话说,质子的质量中有99%实际上来源于能量。如果按照上述标准,结合能不算作质量转化为能量,那么反物质湮灭也不能称为质量100%转化为能量。

然而,反物质湮灭中质量100%转化为能量已经是科学界的共识,因此,按照这种逻辑,核聚变的质量亏损就是质量转化为能量。(反物质湮灭,图片来源:vocal.media)

当然,这种观点也需要面对费曼先生的反驳,因为他也是持这种观点的……

最后,让我们探讨一下质量究竟是什么。上述争议的核心在于质量的定义,即结合能是否应该被视为质量。从质子质量的来源来看,我们所定义的质量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能量,但这是原子和亚原子粒子的质量来源。那么,基本粒子的质量又是如何呢?在量子力学中,基本粒子的质量来自于与希格斯场的相互作用,但本文讨论的是相对论的质能关系,因此我们需要从相对论的角度来探讨质量的本质。(质能方程)

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了五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科学论文,其中两篇是关于狭义相对论的,第一篇研究了运动物体与时空的关系,第二篇则是本文讨论的质能关系。当时,爱因斯坦得到的质能关系并不是我们常见的E=mc²,而是E=△mc²,其中△m代表质量的变化量。在那个时代,还没有发现反物质湮灭等物理过程,所考虑的都是质量的变化量。(质速关系)

直到1932年,狄拉克预言的反物质被发现,它与普通物质完全湮灭的特性,使人们对质量与能量有了更深的理解。但直到相对论质能关系发现40年后的1946年,爱因斯坦才正式将质能关系修正为E=mc²,这个修正后的质能关系可以理解为:质量是能量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从相对论力学的角度来看,质量就是能量的一种特殊形式。我的进一步理解是:物质只是能量的一种特殊形式,当能量以相对静止状态出现时,它就表现为质量,并具有惯性。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