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现在很是尴尬。最近泽连斯基是把中国往死里得罪,但泽连斯基没想到,离了中国真不行。这就是,泽连斯基表示未来5年,每年要生产1000万架无人机。其中稀土和零部件基本离不开中国。到时候泽连斯基如何腆着脸向中国采购?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先说泽连斯基的对华态度,乌克兰不光嘴上硬,还在行动上频频触碰中国的底线。
2025年7月底,乌克兰跟着欧盟的脚步搞了一轮制裁,把五十多家中国企业和个人列入黑名单,理由是这些企业向俄罗斯提供了无人机零件、稀土材料之类的东西。里面有宁波、苏州的一些公司,直接被点了名。
不仅如此,乌克兰国家安全局还高调宣布抓了两个“中国间谍”,说他们企图偷“海王星”导弹的技术机密。这种指控无论真假,都会让双方关系紧张。
更过分的是,8月初乌克兰议员跑到台湾,参观军工企业,还鼓吹所谓“官方交流”。这就直接踩了中国的红线。
在言辞上,泽连斯基也没少放狠话。比如在布鲁塞尔的一次峰会上,他当着欧洲二十多个国家的代表说,中国没站在乌克兰一边,就没资格谈安全保障。
这话一传出去,等于把中国推到对立面。8月份,他又指责中国“没有阻止俄罗斯”,完全是一副“对华强硬”的姿态。
但问题来了,中国并不是一般国家。乌克兰离不开的东西,中国手里几乎都有。
首先是粮食。乌克兰战争爆发后,黑海港口常被封锁,粮食出口一度下降六成。过去中国是乌克兰玉米、葵花籽油的重要买家,这些交易给乌克兰带来大笔外汇。
可泽连斯基一边批评中国,一边却还得盯着中国市场。中国一旦减少采购,对乌克兰的农民和财政都是重击。
再说稀土。无人机的电机、传感器、磁体这些核心部件,几乎都要用到稀土元素。全球七成稀土产量来自中国,加工和磁体生产更是占九成以上。
美国虽然有矿,但开采出来的矿石,九成八都得送中国加工。澳大利亚产能有限,远远不够。换句话说,想绕开中国买稀土,几乎不可能。
中国也在逐步加强管控,2023年就对镓、锗等稀有金属实行出口限制,2025年还建立了稀土追踪系统,出口审批更严格。云南还新发现了一个超大型稀土矿,储量上百万吨,把中国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对泽连斯基来说,这就是卡脖子的地方。
泽连斯基喊出的“每年一千万架无人机”,听起来很宏大,但现实却远没那么乐观。
2024年,乌克兰的无人机产量是四百万架。如果资金充足,或许能冲到一千万。但问题是,光靠拼装是不行的。
无人机的“心脏”是稀土永磁电机,“神经”是电调芯片,“血液”是锂电池,这些核心零件大部分来自中国。乌克兰自己没有产业链,美国和欧洲也帮不上太大忙。
西方国家当然承诺了一些项目,比如法国公司要在乌建厂,美国公司说要提供十万架无人机。但这些计划落实要时间,短期内根本无法满足需求。
就算工厂建起来,零部件还是得从中国来。德国尝试过在本土建稀土加工厂,结果因为环保成本太高直接烂尾。美国想重建稀土产业链,光是审批就要几年。
而乌克兰本身的工业体系很不完整,过去军工很多依赖俄罗斯,战争爆发后转向西方,结果连一些基本材料都得进口。比如碳纤维、弹簧钢这些东西都缺。
所谓的“国产无人机”,很多其实是拼装:土耳其的飞控,中国的电机,美国的芯片。
更现实的是,中国在8月25日把无人机电机列入“两用物项管制清单”,要出口就得提交最终用户证明。乌克兰要么承认军用,被拒绝;要么伪造民用证明,冒风险。
于是乌克兰只能通过土耳其、越南、印度等国家转口中国货,结果价格翻了三倍。乌克兰海关的数据甚至显示,7月从中国进口的无人机零件环比增长了270%。嘴上说不要,身体很诚实。
除了无人机,乌克兰对中国的依赖还有两个重要方面。
第一是农业。黑海封锁后,乌克兰的粮食出口雪上加霜。国内农业部门的报告都承认,如果再三个月找不到买家,农民可能放弃春耕。唯一的出路是中国市场。农业部长还私下联系中国使馆,希望恢复粮食采购谈判。但问题是,总统刚放过狠话,这谈判根本难以推进。
第二是战后重建。乌克兰的重建预计需要四千亿美元。这不是单靠美国或欧洲就能完成的。全球范围内,能同时提供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的,只有中国。基建、能源、制造业,中国都有成熟经验和产能。乌克兰如果继续和中国闹僵,战后重建将举步维艰。
不少人其实已经提醒过泽连斯基,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就说过,不要激怒中国,中国是大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在世界安全格局里有关键作用。德国总理也指出,欧洲的援助多是口头承诺,真正能落地的很有限。
泽连斯基的尴尬,其实就是在“政治表演”和“现实需求”之间左右为难。他为了讨好西方,一度选择对华强硬,但无人机、电机、稀土、粮食、重建,这些最关键的问题,都绕不开中国。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