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印度正式宣布了!
9月4日,印度正式对中国产升降机导轨征收反倾销税,税率高达24%–51%,一征就是5年!简单说,就是以后印度买中国这类产品,价格要猛涨了。
这事儿可不是临时起意——早在去年6月,印度就盯上了中国升降机导轨,发起反倾销调查。当时中国产品占印度进口额的73.2%,几乎是印度市场的“半壁江山”。
经过一年多的“拉锯战”,印度商工部最终裁定中国企业存在“倾销”,理由是中国产品价格“低于正常价值”。
可明眼人都知道,中国制造业凭借规模化生产和技术迭代降低成本,本就是国际市场的竞争常态,怎么到了印度这儿就成了“罪名”?
更值得玩味的是印度的“双重标准”。根据WTO规则,反倾销税的征收需证明进口产品对本国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
但印度近年来对华反倾销调查的肯定性终裁率奇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将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用第三国数据强行拉高所谓“正常价值”。
这种做法说白了,就是戴着有色眼镜搞歧视性定价,把贸易规则当成了随意揉捏的橡皮泥。
对中国企业来说,这波操作堪称“晴天霹雳”。以2023年数据为例,中国对印度出口升降机导轨约1.74亿美元,占同类产品出口额的6.9%。
如今税率翻倍,意味着每出口一吨产品,企业就要多掏几百美元真金白银。更麻烦的是,印度还祭出“五年大棒”,逼着中国企业要么接受利润缩水,要么彻底退出市场。
不过也有例外,像滚子链案中,少数中国企业就因证明无倾销行为获得零税率,这说明印度的“一刀切”政策并非铁板一块,企业仍有博弈空间。
印度本土产业真能因此受益吗?恐怕未必。要知道,升降机导轨是电梯制造的核心部件,印度本土企业长期依赖中国供应链。
加征关税后,印度电梯厂商要么承受成本上升,要么转向日韩高价产品,最终买单的还是印度消费者。更讽刺的是,印度近年来力推“印度制造”,却连基础工业部件都无法自给自足,这种“保护”反而可能加剧产业空心化。
正如专家所言,过度依赖贸易保护的制造业,就像温室里的花朵,永远长不出抵御风雨的筋骨 。
最值得警惕的,是印度将经济问题政治化的倾向。近年来,每逢中印边界局势紧张,印度对华反倾销措施就会密集出台 。
这次选择在9月初宣布,很难说没有配合某些政治节奏的意图。
更关键的是,WTO争端解决机制瘫痪后,印度有恃无恐地滥用规则,这种“破窗效应”可能引发更多国家效仿,让本就脆弱的全球贸易体系雪上加霜。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MCN微头条伙伴计划#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