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已下架!七大著名酸奶全军覆没,实为科技糖水,以后别再被骗了
236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逛超市选酸奶眼睛都挑花了?
最新抽检扒出7大品牌全是“科技糖水”,蛋白质含量惨到不如矿泉水!
监管部门突袭市场发现,某些标着“新西兰酸奶”的高价货,配料表第二位直接是白砂糖,蛋白质跌到1.2克/100克——这哪是酸奶,简直是糖水兑香精。
更气人的是,这些厂家把“风味发酵乳”几个字缩成蚂蚁大小藏包装缝里,专坑看不懂标签的中老年人!
现在这帮厂商玩套路越来越野。
有记者摸进代工厂才发现,所谓“老酸奶风味”流水线上根本不用鲜奶,直接拿水混合奶粉、糖浆、增稠剂灌装,成本不到真酸奶三分之一,却敢卖同等高价。
浙江消保委上周公布的报告更扎心:7款热销“酸奶”被当场下架,实测蛋白质最高才1.8克,最低仅1.3克,连国标最低线的脚脖子都够不着。
这些假酸奶最阴险的是包装心机。
江苏王阿姨的遭遇特别典型——她买的某大牌“益生菌酸奶”,斗大的健康标语印满瓶身,翻到底部才发现灰底黑字的“风味饮品”小标签。
老人家哪看得清?
结果给糖尿病老伴连喝三个月,血糖直接飙到20!
业内人私下吐槽:现在厂商应对检查都形成产业链了,县城小超市今天下架“XX酸奶”,明天就能上架同配方“XX发酵乳”,监管部门追着跑都赶不上他们换马甲的速度。
其实识破糖水陷阱就两招硬指标。
第一盯死蛋白质:甭管广告吹得多花哨,翻到背面营养成分表,蛋白质≥2.9克才是真发酵乳,低于2克的直接当糖水处理。
第二死磕配料表:真酸奶首位必须是“生牛乳”或“鲜牛奶”,要是看见“水”排第一、“白砂糖”紧贴第二的,立刻放下!
冷知识:现在连“零蔗糖”都可能翻车——山东查获的某款“无糖酸奶”,虽然没加蔗糖,却用果葡糖浆+三氯蔗糖组合,甜度反而暴增三倍。
网友@奶茶戒断中 的血泪教训太真实:“喝了五年某大牌蓝莓酸奶,直到控糖期算碳水才发现,单瓶含糖量等于吞下12块方糖!”更揪心的是儿童群体,广州某幼儿园采购的“儿童酸奶”被检出糖含量超世卫建议值四倍,牙医直言:“这种产品喝半年,乳牙全蛀光都不意外”。
当然真酸奶还是健康好物,关键得会挑。
北京营养师协会最新指南提醒:买冷藏柜里的原味发酵乳最稳妥,配料表超过三行的就要警惕;遇到标“复原乳”却卖鲜奶价的直接举报——用奶粉勾兑的成本起码低40%,凭啥卖高价?
说到底,与其被精致包装忽悠,不如养成翻背面看小字的习惯。
毕竟这年头连喝口真酸奶都得练就火眼金睛,当消费者太难了!
> 网友神评论:
> 上次教我爸妈看配料表
> 老头拿着放大镜在超市蹲了半小时
> 最后怒买三箱鲜牛奶回家自制酸奶
> 说比当侦探还累
>
> 给孩子喝酸奶的家长真得瞪大眼睛
> 有些产品糖多到丧心病狂
> 包装上画个卡通牛就敢叫儿童营养酸奶
> 实际比可乐含糖量都高
>
> 冷知识:风味发酵乳国标允许加糖加果酱
> 但有些厂直接按含乳饮料标准做
> 钻空子钻出火星子了
> 监管该把标准缝缝补补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