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王灿

近日,江西景德镇市浮梁县瑶里古镇景区,运营方因门票问题和村民产生分歧。当地村民纷纷在社交平台发文,提醒游客不用买门票,并在景区入口通道张贴告示,指引游客从其他通道免费入村游玩。

村民张贴告示指引游客逃票

一位自称是瑶里村的居民发文称,古镇一直是他们的居住地,长期以来,除村内三座老建筑外,古镇对所有人免费开放,村民日常通行、游客参观都很方便。但从7月10日起,古镇周边设置了多个卡点,开始对进入古镇的人员收费。这一做法事先未与村民充分沟通,目前已对村民的日常出行、亲友往来等造成了不便。他们多次尝试与负责运营的旅游公司沟通,尚未得到结果。近期,村民将引导游客通过免费路线进入古镇。

图为古镇设置的售票、验票处

另有一村民发帖,提醒来瑶里古镇的游客朋友们,不需要买门票,“直接从第二座桥进去,如果有人拦着直接报警”。

7月13日,瑶里村一吴姓村民接受极目新闻记者采访时称,他是村民也是商户,在景区内开有一家民宿。瑶里村古村落是旅游区的主景区,一直以来游客都是免费入村,只有陈毅故居、陈氏祠堂等展馆和景区运营的经营景点等卖票。7月10日,景区的运营公司突然在瑶里村多个入口处设卡,要求游客购票进入,入村每人30元,景区套票为110元。“虽然住在村里的人进出不要钱,但前来走亲访友的人也要求购票。”吴先生说,村民这几天都自发到这些路口和卡口人员对峙,告诉游客不要买票,并引导游客从其他通道入村。“村民还在各路口张贴了通告,指引游客从其他通道入村。”

极目新闻记者看到其中一则通告称:本村村民反对强制收费,建议游客绕行,从别的路进入古镇(除游客服务中心外别的路均可免费进入古镇)。

延伸阅读

约两米宽的土石路上,停车收费道闸横亘在两村交界处。告知牌上写着:“包月100元、包半年350元、包年600元。”

这是浙江宁波北仑区姚张村在5月底设置在农田道路上的一处停车收费点。近期,该村对进出车辆收取停车费,引发热议。支持者认为,道闸有助于疏导外来车辆、缓解村内拥堵;反对者则指出,此举涉嫌圈占公共道路资源,变相“设卡收钱”,违反《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第三十四条中“不得向通行车辆收费”的规定。

姚张村原设在农田路边的收费道闸已被拆除 图/受访者提供

对此,姚张村村委会工作人员回应称,相关收费措施已通过村民会议表决和街道审批,并有区级文件支持。

不过,看似“合规”的程序并未平息舆论质疑:“围村收费”是否合法,依据为何?其背后的利益分配与治理责任,又该如何厘清?

事实上,类似做法在江浙沪及广东部分农村地区已较为普遍。部分村庄设置道闸,划定“管控区域”,并由第三方公司运营,对租户及外来车辆实行分时段收费,停车超时即收取额外费用。

与此同时,规避收费的现象也衍生出新问题。不少车主将车辆停放在数公里外的断头路或非机动车道,导致违停隐患加剧。

6月17日,中国新闻周刊获得的图片显示,该处道闸已被拆除,仅剩两根警示柱,村入口的道闸上张贴着提醒村民和租户前往登记车牌的公告。

停车难

“家门口全是‘僵尸车’,双向道停成单向道,乱停乱放太严重了。”宁波北仑区村民张琳(化名)对中国新闻周刊感叹道。

停车难,是不少村民的共同困扰。杭州上城区某城中村租客陈刚(化名)对中国新闻周刊回忆,村里收费前,“僵尸车”和大货车随处可见;收费后,部分大货车撤离,一些租客随之离开,由于该村的地理位置优势,又有新租客涌来。

杭州上城区一村主干道路两边停满了车 图/受访者提供

至于停车秩序是否改善,他坦言“并没有”。不少车为避费,转而停在村边断头路,或者仍然停在村里,隔一段时间跟着其他车“冲卡”出去绕几圈再回村。

在陈刚看来,问题的根源在于“车实在太多”。他租住的村里,有至少1500户人家,每户有一栋楼,除租给小厂或作坊和房东自住外,楼上24户人家中,超过20户有车, “出租车、网约车司机一般都有两辆车,村里平时都是车挨着车,一不小心就剐蹭,我媳妇那样技术一般的,根本不敢开”。

他和其他外来务工人员有着共同的困惑:“在老家车随便停,这里却要交停车费,合法吗?”

这一疑问,正是“围村收费”合法性争议的核心。宁波鄞州区检察院今年初也注意到该现象并进行了实地调查。鄞州区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检察官张雪倩指出,这种在进出村庄的主干道上设立道闸,将整个村庄设置为停车场进行收费的行为,实为变相圈占公共资源。

该院调查结果进一步指出,部分村庄密集安装十余处道闸,有的道闸紧贴红绿灯设置,两村交界拱桥两侧各设闸口,甚至有六车道市政道路被截为“断头路”,不仅堵塞交通,更威胁公共安全。

这样的停车乱象并不罕见。2021年,东莞出现“围村收费”风波,不少市民持续举报投诉引起媒体关注。东莞市交通运输局在其后的通气会上指出,截至2021年8月5日,全市124个村(社区)实施围蔽收费,已对涉及公路用地范围的违法设置的闸口进行整改,涉及51条乡道和249条村道共269.7公里。

深圳市纪委监委也曾在2023年进行过专项整治。中国纪检监察报2023年10月《围绕搬迁安置、项目建设、环境整治重点环节保障城中村改造廉洁高效》一文中指出,深圳市纪委监委印发专项监督检查方案,指导该市纪检监察机关深入摸排走访,严查城中村停车乱收费、“围村收费”背后失职失责问题。全市纪检监察机关立案查处58人,处分处理111人,推动公安交管部门罚没违规收费款1500余万元,退赔群众958万元。

不少车主通过问政平台表达质疑,多地村委多以“村民自治”回应,称收费方案经村民表决通过。

例如,2024年9月,浙江宁波江北区庄桥街道办事处在回复辖区内费市村村民关于“围村收费”程序问题时表示,方案由村两委研究制定,随后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

今年5月26日,有网友质疑东莞大朗镇杨涌村启动“围村收费”,其后该镇回复表示,设立停车设施的依据是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广东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村(社区)内部属村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村(社区)集体组织依照法律规定,以本组织名义实行自治,依法自主经营管理。

“村内道路属集体资产,属于村民自治范畴。”多位村委工作人员也向中国新闻周刊如是解释。

中国新闻周刊调查发现,当前“围村收费”主要呈现两种形式:一是在村庄入口处设置道闸,将整个村庄围闭成停车场;另一种是在村道或乡道设置闸口,对进出村的临时车辆和租户车辆收费,后者明显违反《公路安全保护条例》。

姚张村村口停车收费告知牌 图/受访者提供

多位专家指出,判断“围村收费”是否合法,关键在于土地使用性质以及停车场建设和管理程序是否合法合规。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吴昭军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村道与村内道路并非同一概念。根据《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村道是农村公路网络的一部分,承担公共通行职能;而村内道路则通常位于村集体土地范围内,产权归集体,管理权属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

“即使道路产权属于村集体,是否可以封闭收费,关键在于土地权属,是否承担公共通行功能,是否影响公共利益,是否依法审批。”吴昭军强调,如果村内道路纳入农村公路网,作为公路存在,就不能通过设置围挡收费,否则,国家的交通体系就会在基层“毛细血管”层面被阻断,影响整体畅通。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员林辉煌也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集体资产是可以通过村民自治、集体表决来决定利用方式,前提是合法且不违反公序良俗。若停车场的范围系村庄内部公共用地而非公路,应依据土地管理法评估。

根据土地管理法,停车场一般应设在城镇建设用地或经营性建设用地范围内,不得占用耕地或其他受保护的农用地,除非经过法定的土地用途变更审批程序。

此外,建设停车场还需取得相关行政审批,以《宁波市停车场规划建设和管理条例》为例,停车场的设立需经规划审核、竣工验收等严格法定程序。

吴昭军特别指出,当前的问题在于,一些村庄没有合法建设用地,将农田、耕地违规改作停车场,“这就涉及违法占用耕地的问题”。林辉煌补充指出,若利用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或荒地进行经营性停车,通常不会被严格认定为违法。

管理混乱

多位受访者反映,部分村庄停车资格按户口划分,本村村民免费停车,外来租户则需缴费。

以宁波北仑区岭南村为例,6月1日起实施的新规中明确,本村户籍居民可凭户口本免费停车,户籍不在村内但为村民子女、媳妇、女婿的车辆亦可免费停放,非户籍亲属车辆则按“亲情车”收费4元/天,需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而租户停车则需包月、包季或包年缴费,费用标准从150元/月至1200元/年不等。

面对明显的收费差异,不少租户心生不满。慈溪周塘西村一名租户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村里新安装的道闸隔天便被撞坏,“大家都搞不清楚为何区别对待,租户根本没有话语权”。

收费政策催生出隐性的利益链条。一些租户通过房东挂名登记车牌,以争取优惠。“这样月租可以优惠一半,只用150元。”陈刚说。然而,房东名额有限,部分租户甚至通过他人名下“购买名额”,“已经发展成产业链”。

即便缴费,停车难题仍未缓解。“交了钱却没有固定车位,高峰时段还得靠抢。”很多时候,他只能将车停在村口画线区域,结果却被村委锁车,开锁费另收200元。他多次拨打12345投诉,其后村委会联系他说,“交钱开锁,停车是外包的”。

“停车缴费要扫码给运营公司,锁车开锁却归村委管,还是两个‘系统’。”陈刚苦笑道。

关于为何村集体资源产生的停车费最终进入第三方公司账户,多地12345回应中国新闻周刊称,“村里的地承包给停车公司,停车公司也会给村里分钱”。

也有不少村民对这种外包的运营模式表达不满:“用的是村集体土地,收费却归第三方公司,谁在真正获利?”

公开资料显示,道闸系统由第三方公司与村集体合作建设,收费标准多参照地方停车管理政策,运营公司通过招标产生。

以广东佛山岳步村为例,2021年停车泊位项目由广东添祥物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承接,运营期6年。该村划定车位数量约1500个,首年管理费金额约为233.5万元,每三年递增10%,运营管理费用汇入岳步村股份合作经济社的银行账户。由此计算,折合每月约19.5万元。

关于收费收益去向,以杨涌村为例,其收取的停放服务费重点用于停车设施再投入。也有部分受访者称,在村里表决“围村收费”的会议上,“村里承诺会给大家分红,但没有讲具体比例是多少”。

更有一些村民直言既没有明细,也没有收到分红。有广东媒体曾报道,在“围村收费”村顺德高赞村、绀现村,一些村民对停车费收费用途和监管方面都存在疑问,“每年承包费也没有明细,不知道用在哪儿”“一年承包费100多万,这些钱没有分红,也不知道具体用途,成了一笔糊涂账”。

吴先生表示,村民大多靠在景区做小买卖或开民宿谋生,现在正是旅游旺季,景区政策对许多商户生意造成影响,往年这时候他的民宿都是爆满,最近几天还住不满,天天有游客来电询问是不是入村要收门票。

极目新闻记者随后电话咨询瑶里景区运营公司,一工作人员表示,他们最近升级了管理,可能对村民出行造成影响,和村民产生了一点小矛盾,双方正在沟通。“景区有的地方是售票的,110元是整个景区的门票,古村还是免费的。”

(来源:极目新闻)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