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竞争进入白热化,智能辅助驾驶(ADAS)已从“加分项”变成“必选项”。近期,一份涵盖华为ADS Ultra、吉利千里浩瀚H9、比亚迪天神之眼A、奇瑞猎鹰900的“国内四大智驾系统”对比数据引发热议,从算力芯片到传感器配置,从功能覆盖到技术路线,四大系统各有侧重,也折射出不同车企在智能化赛道上的差异化布局。


国内四大智驾各有杀手锏


先看核心硬件的“硬实力比拼”。算力方面,吉利千里浩瀚H9以1400Tops的英伟达Thor-U芯片拔得头筹,远超比亚迪天神之眼A的508Tops(英伟达Orin-X),华为ADS Ultra和奇瑞猎鹰900则均为1000Tops,算力储备直接决定了系统处理复杂路况的速度与精度。传感器配置上,吉利最为“激进”,搭载5颗激光雷达+5颗毫米波雷达+13颗摄像头,全方位感知覆盖无死角;华为次之,1颗192线激光雷达+4颗4D激光雷达的组合,兼顾探测距离与细节精度;比亚迪和奇瑞则均为3颗激光雷达,在成本与性能间寻求平衡。值得注意的是,四大系统均标配“无图领航”功能,摆脱了对高精地图的依赖,这意味着在未覆盖高精地图的城郊、施工路段,系统仍能通过实时感知规划路线,实用性大幅提升。

再看功能落地的“实战能力”。华为ADS Ultra凭借“全冗余L3级能力”成为亮点,其P2P2.0(点到点领航)、全维CAS4.0(碰撞预警系统)能覆盖城市、高速、泊车等全场景,有车主反馈“开极氪搭载华为智驾跑西安来回5000公里,辅助驾驶里程占比超90%,高速上连变道、避障都不用手动干预,节省大量体力”。吉利千里浩瀚H9则主打“车位到车位”全链路体验,从小区门口到地下车库泊车位,系统可自主完成避障、入库,适合新手司机;比亚迪天神之眼A依托璇玑大模型,在城市/高速NOA(自动导航辅助驾驶)的流畅度上表现亮眼,但功能丰富度略逊于华为、吉利;奇瑞猎鹰900则以“全场景端到端”为特色,将感知、决策、控制整合为单一模型,响应速度更快,不过目前900版本尚未正式装车,已落地的500/700版本主要覆盖星途品牌,用户期待度较高。

技术路线的差异也反映了车企的战略思路。华为、吉利选择“算法自研”,从底层代码到上层功能全栈把控,能快速迭代适配国内复杂路况——比如华为针对“电驴横穿、加塞插队”等中国特色场景优化算法,识别准确率比海外系统高15%;比亚迪则与Momenta合作开发算法,借助外部技术力量快速补位,降低自研成本;奇瑞采取“双线并行”,既与地平线合作开发猎鹰智驾,又在智界车型上搭载华为ADS,灵活应对市场需求。不过网友也提出质疑:“奇瑞猎鹰900还没实车搭载,L3级能力只是理论目标,可信度有待验证”“小鹏、长城卓驭等智驾系统也很强,这份榜单不够全面”,确实,当前国内智驾赛道玩家众多,四大系统只是“第一梯队”的代表,而非全部。

对消费者而言,选择智驾系统不能只看参数,还要结合实际需求。如果常跑长途、追求全场景安心体验,华为ADS Ultra或吉利千里浩瀚H9更合适;若预算有限、侧重基础领航功能,比亚迪天神之眼A性价比更高;奇瑞猎鹰900则适合愿意等待新技术落地的尝鲜用户。也有部分车主更看重“车机流畅度、语音识别”等基础体验,直言“城区智驾不敢用,高速也只敢应急,还不如车机好用来得实在”,这也提醒车企:智能化不仅要堆硬件、加功能,还要兼顾用户的实际使用场景与心理接受度。

从行业趋势来看,2025年将是智驾系统“全面下放”的一年——华为计划将ADS Ultra下放到20万级车型,奇瑞承诺“全系搭载猎鹰智驾”,吉利、比亚迪也在加速中低端车型的智驾配置覆盖。随着技术迭代与成本下降,智能辅助驾驶将从“高端专属”变成“全民普惠”,而最终能赢得市场的,必然是那些“参数能落地、体验够流畅、安全有保障”的系统。你更看好哪一家的智驾技术?如果选车,会把智驾能力作为核心考量吗?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