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上是允许的,但运动员的良心不允许!

1957年51KG公斤次最轻量级冠军——张华强

在上海市举办的15城市全国拳击锦标赛上,次最轻量级的第二轮复赛即将上演,上海的骄傲张华强与广州的悍将郭崇喜正准备展开一场备受瞩目的对决。在围绳边,上海队教练的最后一次叮嘱犹在耳畔:“记住!多用左手,少用右手。”张华强心知肚明,这是为了保护对手郭崇喜左眉弓的伤处,尽管规则并未禁止攻击已受伤区域,但运动员的良心却不容许如此。

“我知道,决不打到他的伤口。”张华强答应着,同时脑海里涌现出了中午战术会议的情景:教练和队友们把他的对手郭崇喜的实力和风格的优缺点作了详细的分析,找出对策,然而,一个突发状况打破了原有的策略布局,郭崇喜在前一场比赛中左眉弓处受了伤,如果张华强依仗其惯用且威力十足的右拳出击,无疑将重创对手的伤处。于是,教练团决定张华强应调整战术,多以左拳出击,避免对方伤势加重。

站在拳击台的边角,张华强双手紧握绳索,心中默念教练的叮嘱,却也不禁担忧此举可能削弱自己的战斗力。随着锣声响起,张华强长长地吸了一口气,回过身来,走向拳击中心。

两位拳手开始了紧张的对峙,台上跳动着,试探着对方,不时变换着方向,寻找对方防守上的空档。张华强试图以左拳开路,却遭遇郭崇喜灵活的闪避。张华强左拳打了出去,对方灵活地向后撤了一步,躲过了这一拳,然后又跳了回来,张华强右拳做了一个假动作,左拳又迅速地打了出去,击中在对方的胸膛上,但是对方马上给予还击,张华强的脸上也挨了一拳。有一次,张华强把对方逼到了绳圈边,观众们期待张华强的拿手好戏——沉重的右直拳应该要出现了,但是张华强只用左拳快速连续地打了对方几下就又退了回来。现众席上发出一片惋惜声。张华强的每一次进攻,都仿佛是在与自己搏斗,内心的挣扎与外界的压力交织成一首无声的战歌。

在拳击台边上观看的广州市和上海市的教练和运动员们情绪都非常紧张,前者害怕郭崇喜受过伤的左眉被对方再度击伤。后者呢,既怕张华强会用右拳击中对方的伤口,又怕张华强占不到优势。这次比赛是采用单败淘汰赛,失败一次就没有争夺冠军的机会了。而张华强却是被公认为最有希望夺得次最轻量级冠军。

第一个回合结束了,张华强的右直拳很少出来,大家松了一口气。在这个回合中,张华强占了点优势,但并不明显,了解张华强实力的观众纷纷议论:“怎么搞的?为什么老是不用右拳?”他们开始为张华强担心了。观众席上弥漫着不解与忧虑,他们知道,若非有所保留,张华强本可占据更显著的优势。

张华强自己也不敢肯定在第一个回合中是否占到了优势,他只是觉得非常不习惯,郭崇喜的个子比自己高,想用左手打倒他,是非常困难的。

第二回合,面对郭崇喜愈发猛烈的攻势,张华强不得不启用右拳,但他每一次挥拳,都小心翼翼地避开对手的伤口。总在有把握不会打到对方伤口的时候才出手,只用有力的右拳击打他的前胸和腹部。这种谨慎的打法让比赛变得异常艰苦,张华强不仅要防范对手的攻击,还得时刻控制自己的力量,以免触及郭崇喜的伤处。郭崇喜也竭尽全力地在反击,比赛从远距离作战变成短兵相接,观众席上空气活跃了起来。这一个回合结束以后,张华强感到很吃力,他过去还没有经历过这样的比赛,既要全神贯注地躲避对方的打击,还要在进攻对方时不碰到对方受伤的部位,这使他消耗了更多的体力。

第二回合休息时,指导不知道要对张华强说些什么,他看到了张华强已经用上了右手,但是也看到了张华强的右拳有意识地在避开着对方左眉处的伤口。他一面替张华强做放松按摩,一面在张华强耳边轻轻地說:“不要忘了,照原定的计划打。”张华强没有吱声,只是疲乏地点了点头。

郭崇喜同样也很疲倦,但是也非常渴望赢得最后的胜利,在第三个回合中采取了勇猛的攻势。张华强沉着地阻挡着对方的进攻、同时也不断地进行还击。但是始终没有用他拿手的右直拳。

“右拳,右拳。张华强,用右拳。”随着比赛进入尾声,观众席上很多人替张华强着急,有些性急的观众甚至站起来大喊着。观众的呼声此起彼伏,他们渴望看到张华强标志性的右直拳,然而张华强心中的道德准则让他选择了另一条路。

张华强猛然往后一退,只顾进攻的郭崇喜没有提防这一招,身体突然失去重心,向前倒去,完全暴露出头部。拳击运动员的本能告诉张华强,这是一个可以用右拳把对方击倒的好机会,他的右拳带着巨大的力量,习惯性迅速地打了出去,这个时候,郭崇喜左眉伤口上贴着的两块白胶布在张华强眼前一闪,仿佛在提醒着他不可逾越的底线:“不能击打对方的伤口。”说时迟,那时快,张华强的右拳在已经快要打到对方的脸上的一瞬间突然偏了一下,转而轻轻搭在了郭崇喜的脑后,两人随之纠缠在一起。……

终于全场结束的锣声响了,最后一个回合结束了。裁判员举起了张华强的手,张华强以微弱的优势获胜了。

而郭崇喜的举动却让这一刻充满了温情——他主动伸出双臂,与张华强紧紧拥抱,这份尊重与理解超越了胜负。张华强在拳击台上从来没有被对手这么长久地拥抱过,也从来没有这么长久地拥抱过对方。

张华强在观众雷鸣般的掌声中,异常疲乏地缓缓走下了拳击台,他觉得自己刚才经历过了一场真正的,过去所没有经历过的决斗,运动员的良心和另外一种思想的决斗。在这场决斗中,他获得了完全的胜利。自己不仅赢得了比赛,更是在内心深处赢得了更为重要的胜利——一场关于体育精神与个人良知的较量。

这场对决,对于张华强而言,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他不仅对抗了对手,更与自己的内心进行了深刻的对话,最终证明了竞技体育中,除了技术与体能,还有更为宝贵的品质值得我们珍视。

后记:

1.多年以后传闻(未经证实)张华强去了泰国,然后好像有了意外。2015年时,我在拳力联盟比赛碰到泰籍一位老教练,和他聊起过50年代上海拳手的事,他说在泰国认识张华强先生的。

2.很多资料都把张华强写成——张作强,为此,我找了一些当年资料,也咨询了健在的50年代的上海拳击老前辈,证实正确名字应该是——张华强。

(韩鸿翔)

举报/反馈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