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庆余年》中,

即便是没有范闲,

二皇子李承泽,也一定比不过太子李承乾呢?

说起庆帝的那几个孩子,

范闲属于私生子,

大皇子李承儒,

则是因为跟一个下人生的,

血脉不被庆帝所喜,

所以一直被庆帝安排在边疆进行镇守,

留在皇宫中的三位皇子,

老三李承平年龄太小还不能够涉足皇位之争,

留下的也就只有李承乾和李承泽两人了,

而李承乾因为是皇后所生的嫡长子,

所以庆帝理所应当的,

将李承乾立为了庆国的太子,

并且开始逐渐的培养李承乾。

身为老二的李承泽,

最开始本身就是庆帝为了给李承乾找个磨刀石,

所以才将李承泽给扶持了起来,

毕竟李承泽只是想当一个安稳的王爷,

压根就没有继承皇位的打算,

不过庆帝儿子中,

能够当磨刀石的,

当时也就只有李承泽一人了,

所以也容不得李承泽不答应,

就这样李承泽踏上了夺嫡的道路,

并且在夺嫡过程中,

凭借自己的头脑,

一步步走到了几乎能跟太子持平的地步,

两人之间的差距,

无非就是一个是储君,

另一个不是储君罢了,

除此之外,

李承泽和李承乾两人在朝堂中的势力,

以及两人手中拥有的权力,

基本上是相差不多的。

但即便是李承泽走到了这种地步,

在没有范闲的情况下,

李承泽也是完全不可能胜过李承乾的,

首先就是嫡长子的问题,

李承泽虽然比李承乾大,

但他的母亲却并不是皇后,

这种符合传统宗法制度下的继承,

也是庆帝心中无法抛弃的,

庆帝不可能将庶出的儿子立为太子,

毕竟皇后也不是生不出孩子,

所以一旦庆帝出现任何意外,

顺利继承皇位的依旧是李承乾,

朝堂中的那群人,

是不会支持一个庶出的李承泽的。

二皇子比不上太子的第二点原因,

那就是源自于庆帝的偏爱。

庆帝很显然更喜欢李承乾,

虽然性格上面,

李承乾跟庆帝并不像,

但样貌上却有七八分相似,

当初李云睿就是看中李承乾的样貌,

跟庆帝年轻的时候相差不多,

所以才勾引李承乾跟她发生不伦的关系,

这也是为何庆帝很偏爱李承乾的原因,

对于李承乾所做的事情,

只要不触及到庆帝的底线,

那么庆帝也只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比如李承乾早年经常纵欲,

还因此染上了花柳病,

庆帝也只是口头训斥了他几句,

并没有因此动怒,

而对于李承泽而言,

庆帝不过是将这个儿子当做了一个工具,

一方面给李承乾当磨刀石,

一方面就是限制李承乾手中的权力,

避免出现太子权力高于他的情况,

尤其是一旦李承泽威胁到了太子的地位,

那么庆帝便会直接出手干预,

比如通过联姻,

来控制李承泽手中的势力,

所以到头来,

李承泽所做的一切努力,

不过是给李承乾做个嫁衣罢了。

而就算庆帝不出手的话,

李承乾和李承泽之间也有着根本上的差异性,

李承乾看似很依赖李云睿的谋划,

但实际上,

以他太子的身份,

天然吸引了正统派官员的支持,

尤其是李承乾很善于隐藏自己,

他其实什么都不用去做,

哪怕在庆帝面前一直装傻,

他的东宫之位就能稳如泰山,

完全不需要操心别人能够抢夺这个位置,

至于李承泽,

他虽然有着部分朝臣的用户,

却依赖于庆帝的刻意纵容和跟李云睿之间利益的交换,

这也就导致了,

他的核心团队缺乏真正的忠诚度,

想要带着这帮人造反,

李承泽怕是只能落得一个被背刺的下场。

身为太子的李承乾,

其实跟庆帝一样很善于伪装,

在范闲出现后,

李承乾利用范闲跟李承泽之间的隔阂,

几乎是自己不用怎么动手,

就让范闲将李承泽逼上了一种绝路,

他也不知道李云睿跟李承泽有所勾结,

但只要李云睿没有明面上,

去帮助李承泽对付他,

那么他也依旧可以装傻,

就像是李承乾自己所说的那样,

身为太子,装傻就行了。

李承泽虽然聪慧过人,

但也太过于锋芒毕露了,

公开跟范闲对立,

急于培养自己的势力,

导致了他身上的弱点不断的被暴露了出来,

缺乏帝王所需的克制和全局观,

所以对比李承乾,

其实李承乾更适合接任庆国的皇位,

就算没有范闲从中搅局,

李承泽也永远无法触及那个位置,

除非他在庆帝死后选择造反,

并且能够一呼百应,

但这种情况也完全不可能存在,

以李承乾的性格,

根本不会给李承泽这种机会,

而李承泽在大东山的时候,

选择跟李云睿和李承乾合作,

其实是一种很聪明的做法。

他在不知道庆帝是不是真的死亡的情况下,

选择了能够让自己活下去几率最大的一条路,

一旦庆帝真的死亡了,

选择投靠李承乾,

是有希望避免在李承乾称帝后杀掉他的,

若是不合作,

那么李承乾一定会直接将他杀掉,

李承泽也根本等不到庆帝回到京都,

只是李承泽也没想到,

到头来他们算计了这么久,

还是没能算计过庆帝罢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