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还记得由北京市委宣传部策划指导、北京广播电视台倾力打造的中华文明史诗·纪录片《中华》第一部《龙的传人》吗?

2024年6月,《龙的传人》运镜如风,燎原般点燃了一件件文物的电影叙事张力,以诗意、易懂、流畅的故事线,以旁白和无台词的专业表演,紧紧拽住了观众的心神,借助电视、网络、城市大屏等打通了即时体验通道,带观众重返中华文明起源的“历史现场”和五千年前的自己喜相逢,完成了一场新鲜陌生的文化醒觉之旅,成就了一次“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勇敢探索,惊艳四方!
2025年8月,《中华》第二部《刻骨铭心》震撼开播,8月4日起,连续四天播出!今日22:34北京卫视首播,23:00新闻频道重播。8月5日,21:30精彩继续!
接续表现中华文明起源的第一部《龙的传人》,第二部《刻骨铭心》聚焦中华文明逐渐发展成型的过程,共分为《天启》《鹿鸣》《知音》《昆仑》四集,以时间为脉络,以中国文字的起源和发展为形象线索,以历史人物的命运为载体,描画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从夏商周礼乐青铜、弦歌不辍,到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思想激荡,再到秦横扫六国、华夏大地四海一家……
一场富含哲思的探寻:打捞中华文明底色
当下,知识的传播变得迅捷与廉价,数据高速吞吐,算法编织幻象,那些浮木般的零碎信息织就出现代人的迷茫与慌乱,心中曾经的笃定是否日渐遥远?
《刻骨铭心》依然从文明史的视角,追问“中华何以中华”“我们何以我们”。如何理解,如何表达,是创作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在幽深的历史中,创作者打捞起中华文明的底色。
牧野之战之后,商朝落幕,而在首阳山上,伯夷和叔齐拒绝吞咽一粒周粟,仅靠采摘野菜充饥,最终饿死。他们并非不知道殷商无道,但在他们眼中,武王姬发以臣伐君,是不义之举。
周公姬旦不惧背负猜忌和骂名,坚守对兄长周王姬发的承诺,全力辅佐年幼的成王,即使面对伸手可及的权力顶峰。
战国时期的晋国法官李离,不顾冒犯主君而坚守原则,自拘伏剑,向无辜之人归还公道。
纪录片着意刻画中华早期文明的精神,果敢呈现一次又一次的文明突围,展现文明的韧性与力量。敬天地,重人伦,是中华文明的价值底色;温良恭俭让,是后世的理想人格。对礼序、和谐的追求,是一代代中国人不断生长的精神根脉。
一幅幅立体的诗意美学图景:绘出先秦文明的浪漫
《刻骨铭心》四集的开场都诗意浪漫,时间慢速流淌,白马、鹿、大树、海浪礁石意象化传达的都是有形有体的从容、有里有外的力量。纪录片以高度凝练的视觉景象、调度合宜的虚实关系、活泼灵动的剪辑风格以及善于通过意象符号传达的深层次主题,使得该片的风格魅力和审美价值越发赏心悦目。

《刻骨铭心》拒绝快餐式的视觉消费,尊重国人血脉里的审美直觉,扩展对于“古典美”的认知边界,塑造一种有别于影视剧、自媒体和舞台呈现的中式审美——有历史考据、有文化厚度、有生活实感、有当下镜像。通过历史场景、人物服饰、妆发、器物、影像风格等营造,体现出先秦的时代精神和历史风貌,呈现出浓烈、深邃、间离、克制的美学风格——即使是纪实场景,也具有强烈的先秦古意。
《刻骨铭心》的文本也极具特色,不同于通俗化或学科类的文本,文笔极具文学感染力——“当汉字被刻进甲骨,文字终于挣脱图画的母体,发出文明的第一声啼哭!”“无论世事如何变幻,汉字和日月星辰、山川湖海一样,依旧年轻,好像我们初识世界时的好奇眼光,好像盘古开天地时的新鲜模样!”
一场古今穿越的情感体验:在人间烟火气中抚慰世人心
爱一个人最长是多久?在第一集《天启》中,商王武丁在王后妇好去世之后,多次梦到故人,一再占卜问询另一个世界的妇好是否安好。这些在存世的甲骨中,都有刻骨铭心的佐证。一次故人又入梦、醒来怅惘的武丁,白衣黑发赤足一路追寻周身静气的白马,穿越来到了殷墟博物馆妇好器物的展陈。那些青铜器物上,每一道铭文都是武丁的深情告白,爱一个人,跨越了三千年……镜头一转,在现代的字体设计工作室,现代“武丁”正在研究包括“妇好”在内的海量方块字,醉心体验汉字超越字母文字的多种优势。

第三集《知音》中,那位倚杖于中庭痛哭的孤独老人,是思念弟子子路的孔子!老师哭弟子,应在寝门之外,弟子哭老师,才在中庭。然而,孔子却在中庭哭到不能自已……任何时代,老师与学生、伯乐与千里马,若是惺惺相惜的知己,都是千金不换的珍贵与温暖。
第四集《昆仑》中,秦战场上的黑夫与惊两兄弟,20多厘米长的木牍上的家书写的是什么?“妈妈怎么还没有让人带钱和布来……急!” 倏忽间,共情达成,含笑带泪。
《中华》两部纪录片的创作班底,是曾经创作出《北京记忆》《我爱你,中国》《辛亥》等爆款纪录片的团队。《中华》两部是该团队历时9年推出的力作,汇聚了国内实力一流的制作团队,将多种表达手段融为一体,营造了丰富生动的视听感受。
四集体量,四部顶级试听享受的微电影
第一集《天启》。通过商汤革命、盘庚迁殷、武丁与妇好、三星堆谜团、武乙射天等故事,以“刻写卜辞”的动作和内容为意象,展示中国文字的起源与演变,还原了青铜之路的延伸与影响,描画了商代的祭祀与占卜文化,揭示了遥远的青铜时代与象形文字,如何塑造了中华文明。
第二集《鹿鸣》。通过凤鸣岐山、牧野之战、周公制礼作乐、定都洛邑(“宅兹中国”)、燕都营城等故事,以“铭铸金文”动作和内容为意象,展示周代礼乐制度的形成过程,和从奉鬼神到敦人伦的人文进步,揭示了周代的礼乐社会为何能够成为后世儒家心目中的“理想国”。
第三集《知音》。通过李离伏剑、三家分晋、诸子百家争鸣、孔子杏坛讲学、稷下学宫思辨等故事,以剑客与琴人的视角,展现春秋战国群雄争霸的时代,铁血灌溉疆场,思想的种子却奋然扎下根系,“诸子百家”为中华文明编织出经纬纵横的思想网络,直到今天,我们仍然生活在他们留下的精神时空里。
第四集《昆仑》。本集通过商鞅作法自毙、屈原投江、荆轲刺秦、淮阳之战、秦并六国、统一文字等故事,以“铭刻碑石”和“创立小篆”为意象,还原了大一统的秦帝国和多元统一的中华文明共同体形成的过程,揭示了“百代行秦制”的深远历史影响——“从此,大一统不仅是帝王的野心,更成为民众的渴望,成为一个国家存在的合法理由,君王以之自许,将帅为之搏命。”
项目组邀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青年越剧演员陈丽君参与了节目录制,相信会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来了解中华文明的璀璨,体悟中华文明的独特性格和精神标识。
编辑 毛天宇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