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人勤春来早!全国多地农业生产一线见闻
17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2025年初春,全国不少地方的农业生产日渐繁忙。育种、插秧、农资储备、田间管理……从东北的黑土地到西南的油菜田,农民们正抢抓农时,为全年丰收开好头、起好步。
■广西百色:抢抓农时采收 发展特色农业
广西百色老区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其中,蔬菜、芒果、油茶、八角种植面积都超过百万亩,有效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在兴城村番茄种植基地,农户们在地里进行紧张的番茄采摘工作。当地农户培育了粉的、红的、黄的各色小番茄,特色十足。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兴城村已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番茄)示范村”。在田阳区伍龙种植家庭农场,农民们正在加紧嫁接新芽,将沃柑换种为金秋砂糖橘。据介绍,利用这种方式,两年就可以丰产。
当前,百色已形成了13个优势特色产业,特色产业已成为乡村振兴重要引擎,助力老区焕发新生机。
■海南、湖南等地:采摘蔬菜,农民获得感满满
立春过后,南方各地农民抢抓农时采收蔬菜。在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之中,洋溢着村民们收获的喜悦。
在海南省三亚市育才生态区那受村,村民展示采摘的蔬菜。新华社记者 赵颖全 摄
农民在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东升农场采收菜心。新华社发(刘贵雄摄)
■甘肃古浪:技术加持,高标准日光温室蓬勃发展
近年来,地处甘肃河西走廊东端、腾格里沙漠南缘的古浪县,依托当地农业生态环境良好、光热资源丰富、气候冷凉等自然优势,按照“沿山、沿川、沿沙”三大区域特色产业带布局,多年来打造高标准日光温室产业园区,走出了一条发展果蔬种植的新路子。
这里是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黄花滩移民区的日光温室种植基地。自2012年开始,移民区陆续建成了7800余座高标准日光温室及拱棚,种植水果西红柿、串番茄、辣椒、乳瓜、茄子、人参果等特色优质农产品。在技术人员的悉心指导下,近年来,村民掌握了相关的种植技术,对日光温室今后的发展也充满信心。
■江西、安徽等地:田间管理热火朝天
近日,各地农机手们正操作犁地机翻耕高标准农田。泥土被整齐翻开,散发出清新的气息。多地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推动种植结构向机械化水平更高的粮食作物调整,为全年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在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澄江镇南门村,农民翻耕整地,准备春播春种。立春过后,各地农民积极开展农业生产,田间地头呈现一派人勤春早的农忙景象。新华社发(邓和平摄)
在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孙集镇许沟口村,农民驾驶机械进行田间管理(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刘勤利摄)
■山东荣成:海上春耕进行时
山东省荣成市是我国重要的海带养殖区,年产鲜海带50万吨以上,被誉为“中国海带之乡”。
在山东省荣成市爱伦湾海洋牧场海带养殖区,养殖工人在加装海带浮筏(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杨志礼摄)
2月11日,在山东省荣成市爱伦湾海洋牧场海带养殖区,养殖工人驾驶渔船出海作业(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杨志礼摄)
一年之计在于春,人勤春早不负时。随着科技的广泛应用和绿色农业的深入推进,2025年的农业生产正朝着高质量、可持续的方向迈进。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从传统农耕到智慧农业,一幅幅生动的春耕图景正在全国铺展,预示着又一个丰收年的到来。让我们共同期待,这片沃土上孕育的希望与硕果!
综合新华社报道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