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解放军进驻新疆,二十万官兵扎根于此屯垦戍边,可如何让这些糙汉子们能安心扎根在这个远离家乡的地方,成为军区首长们头疼的问题,

为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领导向内地的兄弟省市发出了求助,希望能支援部分女兵,帮助稳定兵团生产,其中湖南最先响应了号召,八千湘女上天山,也成为了佳话。

当时的长沙街头贴满了招兵告示,湖南最大的报纸《新湖南报》也登出征兵启示:要求16至25岁的未婚女性,赴新疆参军后可以进入学校学习,还有机会加入部队文工团,转业后可以返乡也可以在当地就业,新疆的纺织厂,农场都急需年轻人,

湖南政府也配合新疆发布了新疆全景图,将当地的生活描绘的如诗如画,在为大西北贡献青春的口号激励下,大量的女性报名,很多年轻的学生年龄不够还特意去改年龄,只是为了能支援新疆建设,更有甚者父母不愿让她们去遥远的新疆,而瞒着家里偷偷报名,

不到两年时间,在湖南就招收了七千八百多人,这些年轻人被送上了西去的火车,可随着行程的开始,这些女孩子发现事实和理想原来差距如此之大。

火车到达西安后,这些姑娘就乘坐卡车前往新疆,兰州,酒泉,阳关,一路西去的道路颠簸异常,南方人本就不适应西北的干燥天气,路途上更是缺水少粮,很多人都生了病,不少年轻人的生命留在了这条古丝绸之路上,而四个多月的旅途也让姑娘们那颗向往革命的热心逐渐冷却,殊不知这只是他们苦难的开始。

在历经坎坷到达新疆后,这些女孩子们发现,这里和描述的大相径庭,没有什么风吹草低见牛羊,只有一眼望不到边的戈壁,这里的生活条件更是非常艰苦,没有房子让她们居住,所有人都住在地窨子里,这些住所没有门,只有单薄的帘子起到遮挡的作用,稍有响动就会有泥土掉落,地窖里面没有床,只有经过平整的土堆,上面铺着木板,很多人后悔来到新疆,可是世界上没有后悔药。

从此之后,这些女子和兵团的战士在这里扎根开始开荒种地,兴建各种工程,可她们来这里的最终目的是达到阴阳平衡,所以婚姻很快向她们袭来。当时兵团的很多干部都是征战多年的老兵,根本没有家室,现在终于等到了和平年代,给自己寻个媳妇就成了首要的目标,他们相中了谁,就由组织出面做工作,但这些干部有的年龄很大,很大姑娘听说要嫁给比自己父亲年龄还大的丈夫时,抗拒情绪非常大,可最终也难以抵住领导的劝说,被迫委曲求全,

这些女子中流传着越漂亮的女人他们的婚姻越不幸,因为漂亮姑娘都是被高级干部相中,年龄和生活习惯的巨大差异让她们很难适应,好容易熬到中年,又遇到文革的风暴,自家的男人被打倒,她们也跟着又吃了十年的苦,很多人没能等到云开月明的那一天。

这八千湘女来到新疆两年后,基本全部嫁人,绝大多数人今生再也没能回到湖南,只有少数人在十年之后又回到老家,可是家乡已经物是人非,而这八千湘女已经是援建新疆的女子中命运比较好的一些了,在她们之后山东各地又去了很多女人,她们的命运更加坎坷,种种原因不便细述。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