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英国谈判香港回归问题时,曾出现一次大纰漏,引发邓小平的怒火。

那是1983年5月的事情。香港媒体派来一群难缠的女记者,指使她们一定要摸清楚中共对香港问题的真实态度。

彼时,邓小平正在接见香港代表团。谈话正式开始前,记者们得到允许,蜂拥入会场,给邓小平拍照。等到记者将要退场前,已从别人口里得知此事的邓小平急忙叫住所有记者:“哎哎,你们回来,等等,我有话要和你们说!”

记者们一头雾水,纷纷停下脚步,回到邓小平的身前。

邓小平强忍内心怒气,续言道:“中国必须要在香港驻军!”

同日,英国驻华大使紧急来寻中国外交人员,道是邓小平同志震怒了,英国政府亦非常重视此事,让他来谈此事。

他说:“邓主任对记者说的话,在香港各界引发巨大震动,我们还是对这个问题心有忧虑,希望中国政府能再慎重考虑一下,是否要在香港驻军。”

中国外交人员笑了,果断回道:“此事你别讲了,我们已说得十分清楚,我们必须恢复行使主权,国防由中央来管,一定要在香港驻军。小平同志已经生气了,你还说这些干嘛?”

英大使沉默片刻,解释:“我是奉我们政府的意思来表达我们的态度……”

中国外交人员打断他:“你回去告诉贵政府,中国在此方面的立场坚定不移,无任何谈判的余地。”

英大使听出中国的坚定态度,只能灰溜溜告别,日后再未敢提这件事。

这就是邓小平对香港回归问题的真实态度,在他看来,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中国有权且必须收回香港,中国必须在香港设置驻军,香港的一切问题,别国皆无资格插手或参与!

01,“主权不是可以讨论的问题”:中国必须收回香港,没有“万一”

正如邓小平昔年所言,国家主权从来不是一个能讨论的问题,在此一点上,中国永远坚定保持毋庸置疑的态度。

时间推回到上个世纪70年代末。时任香港总督的麦理浩来华访问,提及香港问题。邓小平当即严肃面容,郑重向麦理浩表明中国立场。

他说:“从古至今,香港主权都属于中国,香港的地位特殊,可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该问题不容讨论。可以肯定的是,等到1997年,香港回归,我们依然会尊重香港的特殊地位。你们可以明确告诉英国政府,即使那时做出什么政治解决,亦不会损害投资人的利益,请投资人放心。”

2年后,英国外交大臣访华,同样提及香港问题。邓小平的态度一如既往坚定:“香港回归,他们的生活方式与政治制度不会改变,这是中国政府的长期政策,并不是权宜之计。你们可以相信中国政府正式的立场。”

次年,曾和毛主席与周总理有过一面之缘的希思也在英国政府的要求下,来中国访问。他问邓小平:“距离香港回归,还要十几年的时间,你如何考虑在此期间处理香港问题?因为很多人在香港投资,你准备如何让他们放心?”

邓小平回答:“香港的主权永远属于中国,中国自然要维护香港的金融经济地位,不会影响外国人在此投资,在这个前提下,由香港人,包括在香港工作生活的外国人管理香港。我们的新宪法允许建立特别行政区,无论华人还是英国人,或其他国家的人都可以考虑。香港的制度不会改变,对外可使用“中国香港”去发展民间关系。届时也可以保留护照。英国人在香港的发展,不会受到半点儿影响。”

顿了顿,邓小平又言:“如果到了时间,中国收不回香港,那么我们也交不了账啊!在我看来,倘若有可能,我们愿意与你们的政府正式接触,通过谈判去解决香港问题。”

邓小平的话,好似一个信号,令英国政府一下子明白中国在香港问题上的坚定立场与态度。

同年,时任英国首相的撒切尔夫人紧急来华与邓小平会谈解决香港问题。轻视中国和邓小平的她在来中国前,准备了一套又一套“威慑”中国的手段,但她明显低估了邓小平的能力,反倒在谈判中屡次遭到邓小平的“反击”,险些折戟而归。

譬如,当撒切尔夫人企图用香港的繁荣去要挟邓小平时,邓小平从容反驳:“夫人说中国的四化建设依靠香港繁荣,这话不对,影响可能有,但没有夫人想得那么大。”

撒切尔夫人又道:“中国假若宣布收回香港,那么或许会给香港带来灾难性影响。”

邓小平镇定回击:“夫人不知道的是,中国政府做出此决策时,便已预估到各种情况,倘若15年过渡期内香港产生严重波动,那么中国政府将被迫对香港收回时间及方式作其他考虑;如果宣布收回,像夫人所言,带给香港‘灾难性的影响’,中国亦将勇敢面对此灾难,做出决策。”

锋芒毕露的撒切尔夫人完全不敌绵里藏针的邓小平,最终还是代表英国政府,与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签署中国与英国有关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承认了中国对香港的主权。

1992年,相关部门草拟中国解放军接防香港的方案,递交邓小平审阅。邓小平看罢,只回复了他们两个字:软了。

邓小平之所以这么说,原因有二:其一,接防香港方案中,只有和平方案,没有武力方案,这在邓小平看来,是万万不可的;其二,相关方案中并未提及倘若英国拖延回归,中方又该如何应对的内容。

邓小平觉得,此一点绝对不能忽视,中国必须收回香港,无论英国找什么借口拖延回归都不行!倘若英国真的拖延回归,那么中国政府不要犹豫,直接让解放军开入香港,一锤子“砸死”就是了!

不久,邓小平的这句话意外被英国人得知,英国人无比震惊,但碍于彼时中国已非昔年软弱可欺的模样,到底还是放弃他们的各种小心思,如约将香港还给中国。

02,他的香港朋友们:肯定霍英东“不走回头路”,与金庸“互粉”,和“船王”往来

当然,邓小平除在香港问题上保持坚定立场与态度外,也曾和香港朋友们建立密切往来的关系。霍英东是香港的知名人士,他见到邓小平的时间,远比香港各界人士更早。

1964年,霍英东收到毛主席等中共领导人共同署名的请柬,来大陆参加相关招待会。会议即将结束时,一位个子不高,精神抖擞的中年人主动走到霍英东面前,向他伸出一只手,对他亲切道:“欢迎来北京。”

这位中年人即是邓小平,让霍英东留下深刻印象。

多年后,霍英东第二次北京参加活动,邓小平同样出席该活动,再度与霍英东有了交谈。而两人的深入来往,则是在改革开放后。

霍英东抓住机会,联合马万祺等人兴建中国首座合资涉外的宾馆,又在广州建立一座极具国际先进水平的星级宾馆。

邓小平南下广州,特地去了霍英东的宾馆,与霍英东亲切交谈。俯瞰中山温泉宾馆时,邓小平满脸笑意地夸赞那里:“很漂亮,不错,开放搞对咯!”

下山途中,工作人员建议邓小平原路返回,邓小平摇摇头,一语双关道:“不走回头路!”邓小平的话对霍英东的鼓舞很大。此后,邓小平又数次接见霍英东,并单独与霍英东的家人见面。

香港媒体均称:邓小平对霍英东的接见,是他对霍英东“香港地位”的确认。而霍英东也确实未曾辜负邓小平的信任,努力为中国和香港做出一系列有利帮助。

金庸为香港有名的武侠作家,很少有人知道,其实邓小平亦读过金庸的书,算是金庸的书迷。上个世纪80年代初,一直崇拜邓小平的金庸接受北京邀请,来京同邓小平见面。那一天,二人在福建厅聊了很久。

邓小平告诉金庸:“我们已是老朋友,欢迎先生回来转转,我读过你的小说。”

金庸也向邓小平倾诉他的敬佩:“我仰慕邓先生很久了,今天能见到您,真是我的荣幸。”

他们说了中共六中十一届全会,说了《明报》的社评,也说了“社会主义”、中国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以及中美关系等等。

在金庸的记忆中,印象最深的当属临别时,邓小平赠予他的那半盒“熊猫牌”香烟。金庸说:“那是邓先生的一份礼物,我没有犹豫,就收下了。”

金庸回到香港,给邓小平寄来一套自己的小说全集。邓小平的女儿邓楠后来告诉金庸:“爸爸很喜欢你的小说,每晚休息前都会翻看几页。”

也是在金庸来北京同邓小平见面后不久,金庸小说彻底在中国大陆“开禁”,变成畅销至今的热门作品。

金庸亦如他所言,对邓小平表现出绝对支持,不只在《明报》称赞改革开放,而且热切祝福邓小平“健康长寿”。

包玉刚为世界公认的“华人船王”,他曾主动向中央递交请见邓小平的书信,邓小平看罢,予以批示:可以见。

同样是在福建厅,邓小平为包玉刚多年来的爱国行为表示了感谢,并同包玉刚就中国造船业发展展开讨论。包玉刚向邓小平送上捐赠上海交大图书馆的函面,邓小平欣然接受。

随后数年,邓小平始终不忘包玉刚,经常关心包玉刚和大陆方面的合作,鼓励包玉刚:“这种合作很好,不仅要继续下去,也要扩大啊!”

1991年,包玉刚病故的消息传到邓小平耳中,邓小平回想自己和包玉刚的往来,十分伤心,亲自向包玉刚亲属发去唁电,肯定包玉刚为祖国、为“一国两制”而做出的努力。

就像包玉刚长女说的那样,正是包玉刚和邓小平对祖国对人民同样的赤诚与热爱,才让他们成为真挚的朋友。

可以说,邓小平就是这样一个人,对香港问题坚定强硬,与香港朋友真诚往来,建立深厚情谊,鼓励他们为祖国统一、为祖国和香港的建设付出属于他们的一份力量,深得国内外各界人士的信任与爱戴。

03,他的“香江情缘”未完待续:他走了,但他对香港的思念与爱却将永久延续下去

不过,遗憾的是,邓小平到底未能亲眼看到香港回归,未能如他所愿,亲自再到香港走一走,向香港人民表达他对香港和香港人的思念和热爱。

邓小平的女儿邓榕说:“97年回归大典,有关部门邀请母亲去参加庆祝活动,江主席对母亲非常照顾,一路让母亲跟在他的身后,与他一起行动,我和姐姐全程陪同母亲参加。”

她告诉记者:“父亲的性格豁达,不在乎身后名,也没有什么要求。唯独有一个心愿让他放心不下,那就是香港回归。我们和母亲能参加庆祝大典,真的特别荣幸,觉得我们是在完成父亲的遗愿。一贯坚持朴素的母亲在会前特地请人为她做了新衣服,到了香港,母亲更是彻夜难眠,心情无比激动。”

那一天,卓琳被安排在中方政要席的第一排,邓榕就在台下时刻关注年岁已高的母亲。她看到,五星红旗升起那一瞬间,母亲颤颤巍巍地起来,郑重为父亲完成他的心愿。

次日,卓琳出席庆祝大会,当相关人员向记者介绍她也出席回归庆典时,卓琳在江主席的搀扶下,慢慢站起身,同大家招手致意。邓榕说:“母亲是在代表父亲朝全体香港人民致意啊!”

邓家全体人员都明白邓小平对香港的牵挂和热爱。

多年后,邓榕到香港参加香港纪念邓小平的相关活动。她说:“父亲有一个习惯是看地图,解决香港问题期间,他特地找来一本香港地图,时常翻阅。那本香港地图一直珍藏在他的办公室,哪怕他去世了,也没有谁拿走。”

邓榕强调:他们所有邓家人都相信,香港人民和香港这片祖国的神圣土地会永远留在邓小平的心中。

她想代表母亲与邓家人向香港特区政府和所有为此次活动付出努力的人员,香港人民致以最衷心地感谢和问候,祝福香港的未来,经济繁荣,人民幸福。

她认为,倘若父亲还健在的话,看到今日香港,一定亦会为香港和香港人民感到骄傲和欣慰的!

参考资料:

《邓小平震怒:香港回归必须驻军!》

《香港回归中的邓小平》

《邓小平与党外人士交往的故事》

《金庸眼中的邓小平》

《邓榕忆父香江情怀,深情致谢香港人民》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