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5月的江西大山里,蒋介石那天的脸上难得有点轻松。当年红色军队走错路,折腾到伤痕累累,他招呼着几个心腹,饭桌上一阵闲谈。有人问出一句很重的话——“委座,百年后,谁能取代你?”这话扔下去,一桌人都愣了。蒋介石夹起根筷子想了想,说有两个人,一个毛泽东,一个早几年我自己枪毙了。话落,整个空气都紧了下。毛泽东大家都明白,那另一个?到底是个什么人物?好端端能被放到这高度,还被亲自下令除掉,这在国民党圈子里,传了很久。问题可不止这样,局里头水比看着深多了。
邓演达出生那会儿,广东农村的天还没亮透。甲午年败,马关条约的纸上落满墨汁,国人心里头才刚刚泛起真实的痛。大环境压得普通家庭透不过气,邓家的老父亲还坚持拿起笔杆子,在村里开塾讲学。老一代多是守旧,也有些人,肩膀夹本《天演论》,头发梳得油亮,门一关就琢磨外面的新学。邓父便属于后者,信仰里加了层对新世界的渴望。他喊自家孩子学点洋玩意更安全。当时田埂上的事儿小,世界格局才真让人操心。
邓演达从小随父念书,进黄埔陆军小学那年,才不过十来岁。邻座都是一米七往上的壮小伙,他矮一截,卷子却常常第一。校长看他一眼,说:你这种人将来要做大事。于是把他拉进“同盟会”,男孩的命运拐了个急弯。之后的几年,考进武昌,毕业成绩也是最好的。再后来,保定军校更上一层楼。一路有点顺,可说不太顺。
进粤军司令部后,有人把他介绍给孙中山。孙先生分得清人,第一次见他,嘴角带笑,按脾气,他对那些野心勃勃的家伙向来瞧不上。偏对邓演达这小后生说,“以后跟我好好干!”那会儿,北方局势翻江倒海,袁世凯已经快捧起龙椅。南方想北伐,都是一帮子新青年的主意。邓演达当然没犹豫,站在孙中山背后,这种信仰不当饭吃,只能拼命。
1922年那阵风最急。陈炯明谋反,炮声一响,革命党军一夜间碎了个干净。逃去上海的孙中山一时孤立无援,不少人心存疑虑,摇摆不定。偏偏邓演达一脚踢开门说,先生在哪我去哪。这脾气,放现在怕要说幼稚。可几十年后没人再敢轻易这样直白。几次剿匪,吃了苦,倒成了孙中山的左膀。可人红是非多。蒋介石看他不顺眼,起初拉拢、后又疏远,流言蜚语没停过。不对劲的气氛,慢慢滋生。一腔孤勇,敌不过组织内部暗流。最后邓演达自己决定出国,思路见长,顺带结识了朱德中国共产党的新朋友。这倒像现在年轻人海归之后没人认。
孙中山病逝,留给党内的是个烂摊子。国共是磨合,还是分家,谁都说不准。国民党眼下分成了左右两路。宋庆龄、邓演达这帮要联共干大事的,和蒋介石、汪精卫、胡汉民之流再也拧不到一块。其实真搞不清楚,到底是理念之争还是权力的博弈?有说邓演达亲共,有说他只信三民主义。凡此种种,都不算真事。眼见宋庆龄喊话,邓演达摇旗,他也只是在走自己觉得适合的路。
毛泽东与邓演达,这俩人偏偏在湖南农民运动大会上一拍即合,私下话比台上显得更真诚。他俩想的事,同样危险——把底层农村点成火种,试试看能不能推倒封建大山。可世事哪有那么顺当。连共产党内部,陈独秀也皱眉不信。只有邓演达照旧撑着毛泽东。孤注一掷的支持有时候看上去傻呵呵,热血。可在那年头,正是这样的人物,养出了未来的意义。
蒋介石一边加紧洗牌,一边施压收编。这算不算现实?又或者每个早期国民党大佬身上多少都有这种狭隘。在黄埔的时候,他实际上挺看重邓演达,甚至愿意私下“聊一聊”,示好拉拢。但邓演达的话也冲,懒得找借口,直接怼蒋觉得你搞得一团糟,真不如死。蒋介石心里凉了一截,脸上不动声色,外头还要顾及“联俄联共”的假面,狠不下决心。只得用软禁来拖时间。
撑到1931年秋天,南京的局势更紧。革命党党内又爆内鬼,邓演达一场演讲过后,被人举报抓走,关进牢笼。蒋介石那阵子其实左右为难。据媒体公开档案记载,有不少旧部联名想救人。黄埔毕业生/黄埔同学们写联名信抬着桌椅堵门,也没压住蒋的疑虑。假如邓真的逃出来,说不定国民党的分裂能提前许多年。
谁知道蒋介石心狠手辣,磨了几月,最后还是亲下杀手。1931年霜降前夜,把邓演达换地移监,半路偏僻地儿,自己人堵车。叫他下车,说车坏了,邓愣了几秒,继而回头,一枪倒下。年仅三十六。死得轻描淡写,这世上的事情,有时候太冷。
宋庆龄正忙着,接到消息赶回上海,气得发抖。毛泽东、朱德都发文悼念。国共两党一时都静下来。人走,名字还是留在心头。过了二十年,被出卖的人终于伏法,据1950年代公安部史料,凶手被判死刑。可这又如何?失去了这样一个人,时代不会为个人驻足,他本身不会为国事抱憾?真说不清。
其实邓演达的理想未必完美。他想纠合农工,走平民道路,最初的蓝图未必真能落地。有人说他能力强,政治感太重,有野心。也有人认为,邓的死是时代注定,无关个人。就像蒋介石那句评语,把毛泽东和邓演达并举,实际上也太抬举了邓。可换句话,没人能否认他一往无前的担当。就是太认真,容易死得早。这种人生有意思,也有意思。
邓演达参加革命的时候,有时候表态摇摆不定。有人说他坚定,有人说他糊涂。可对手不怕坚定的人,只怕脑子灵活、能随时变换阵地的对手。这个奇怪的现象,到底咱们该怎么看?或者根本也不用太认真去理。
他短暂一生,留下的东西其实没几样。别人记住他多半因为死得快,死得硬气。历史到今天,很多当年声名赫赫的人都不剩下几个字了。倒像这种小小人物,反倒有时被后人偶尔想起。一说到国民党黑名单,邓演达一定是排头的。他有野心,也不够狠。有时候,世界变成什么样子,太多巧合。假如转世一次,邓演达会不会答应蒋介石的招安?不知道。想到头疼。
有人觉得革命的根本,是理念。可见邓演达这样被干掉,也许革命不过是一场命里注定的博弈;或者,是某个人在错误时间点走错一步,然后一切都变了样。三十年河东河西,说来不值一提。可这故事,却要一直讲给后来的人听。
三十六年人生,邓演达像许许多多中国近代史上的名字一样,归于黄土。可只要当初的那个问题还在茶桌间嗡嗡讨论:“如果不是你,谁能代替?”其实永远也得不到答案。
世事本没道理,时代驱使着一个个执拗又固执的人头破血流。剩下的,都只是个人的影与光。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