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17日俄罗斯世界杯D组克罗地亚VS尼日利亚的比赛在加里宁格勒举行。为了参加这场比赛克罗地亚队和尼日利亚队要先从俄罗斯出国进入白罗斯,再途经波兰或立陶宛才能抵达比赛地。之所以这场在俄罗斯领土上举行的比赛需要大费周章出国一趟是因为面积1.5万平方公里有余的加里宁格勒是一块被波兰和立陶宛的国土所包围而与俄罗斯本土隔绝的飞地。

事实上就连俄罗斯人自己要想进入此地也必须先申请欧盟签证,因为途经的波兰、立陶宛两国都是欧盟国家。俄罗斯曾为此专门向欧盟提出简化程序的建议,然而由于彼此心照不宣的原因而导致此事一直被搁置至今。加里宁格勒原名柯尼斯堡,是德国著名的作家和哲学家康德的故乡。最初柯尼斯堡的所在位置是古代普鲁士人建立的几处定居点,被称为特旺斯特。

古代普鲁士人是波罗的海语族的一支,信奉原始的多神教,在血缘上其实和立陶宛等波罗的海国家更为接近,这时的普鲁士其实和德意志民族压根没半毛钱关系。从12世纪开始德意志条顿骑士团发起打击异教徒的北方十字军运动:1170年波美拉尼亚的索比斯劳公爵在普鲁士地区建立了第一个殖民地——这就是位于如今的但泽附近的奥利瓦修道院,但在1224年该修道院被古普鲁士人焚毁。

此后条顿骑士团对普鲁士地区发起了长达近200年的东征运动,在这一过程中先后建立托伦、马林堡、库尔姆、埃尔平等要塞。到16世纪时大量德意志人、波兰人、立陶宛人和欧洲其他民族纷纷涌入普鲁士,条顿骑士团迫使当地皈依基督教,使用德语。此后古普鲁士人被同化于德意志人,古普鲁士语也逐渐消失。定居于此的德意志人沿用了普鲁士之名,但其实他们和古代的普鲁士人是两个不同的民族。

在1410年7月15日的坦能堡会战中条顿骑士团败于波兰和立陶宛联军,被迫签订第一次托伦和约:除赔款600万格罗申外,还将但泽城置于波兰主权之下。1466年条顿骑士团再度战败,于是在第二次托伦和约中被迫割让包括但泽和马林堡在内的西普鲁士。这些地区被称为“王室普鲁士”。条顿骑士团保留普鲁士的残余领土,但被迫效忠波兰国王,成为波兰的附庸国。

这就是历史上普鲁士称臣于波兰以及日后波兰和德国领土争端的最初由来。柯尼斯堡从此成为条顿骑士团国的新首都,而条顿骑士团则成为波兰王国的附庸。柯尼斯堡作为条顿骑士团在北欧开疆拓土的重要据点在其诞生之初与其说是一座城市,倒不如说是一座军事城堡。早在条顿骑士团征服此地之初就在这里盖起了一座木制城堡,1257年该城堡被改建为石制城堡。

1512年来自勃兰登堡的阿尔伯特当选为条顿骑士团总团长。1525年他宣布改信路德宗教,从而切断了与骑士团名义宗主罗马教廷的联系,随后宣布将条顿骑士团改为世俗化的德意志邦国——普鲁士公国,阿尔伯特自任普鲁士公爵,成为臣服于波兰最高权力之下的世俗君主。事实上目前通常所说的普鲁士就是指的这个作为德意志诸侯的普鲁士公国,而不是古代普鲁士人建立的国家。

普鲁士公国的首任公爵阿尔伯特死后由他的儿子阿尔伯特·腓特烈继承了公爵之位,然而阿尔伯特·腓特烈死后却没男丁继位,于是普鲁士公国由其长女之夫、勃兰登堡公国的约翰·西吉斯蒙德继承,从此普鲁士和勃兰登堡被置于约翰·西吉斯蒙德的家族——霍亨索伦家族的统治之下,合并成为勃兰登堡-普鲁士公国。在1660年的瑞典-波兰战争中勃兰登堡大选帝侯腓特烈·威廉通过《奥利瓦条约》取消了波兰对普鲁士的宗主权。

霍亨索伦家族获得了瑞典、波兰等国对普鲁士公国主权的承认,又成功压制了国内的等级会议,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当时德意志更多的是一种地理和文化上的概念,而不是一个统一的政治实体:德意志分成大大小小的诸侯国,名义上各诸侯尊奉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作为德意志诸侯的盟主,因此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除了是奥地利本国的君主之外还兼任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

其他诸侯国的君主则不能称帝,只能按各自的爵位称国王、大公爵、选帝侯、伯爵等等。1701年勃兰登堡大选帝侯腓特烈三世(腓特烈·威廉之子)支持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向法国波旁王朝宣战,而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则以允许普鲁士称王作为回报,于是在当年的1月18日腓特烈三世在柯尼斯堡加冕成为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一世,勃兰登堡-普鲁士公国正式晋升为普鲁士王国。

腓特烈一世加冕成为普鲁士第一代国王的地点就是柯尼斯城堡。此时的柯尼斯城堡经过之前历代条顿骑士团团长和普鲁士君主的不断修缮已成为东普鲁士的地标建筑。这座城堡有着令人惊叹的穹顶宫殿,83.5米长、18米宽的大厅没用一根立柱支撑。矗立在城堡中的哥特式高塔有100米高,人们可以通过284级台阶蜿蜒而上,鸟瞰整个东普鲁士大地。围绕柯尼斯城堡逐渐形成了一个人群聚居的城市。

这样一来“柯尼斯堡”一词就有了两层含义:其一是指柯尼斯城堡,其二是指围绕城堡发展起来的柯尼斯城市。柯尼斯堡地处波罗的海的出海口,拥有天然的不冻良港,又扼守中东欧进入俄罗斯的北方通路之上。从13世纪条顿骑士团入驻此地之后的400年间波兰、瑞典、立陶宛等波罗的海周边势力无不觊觎此地。1626年当地的统治者在整个城市外围构建了一条堡垒林立、城墙高耸的防御工事。

8年后这项城防工事才最终完工,整个城墙足足有15米厚。尽管普鲁士在由公国升级成为王国之后还是选择迁都到了如今的柏林,不过却始终没放松对以柯尼斯堡为核心的东普鲁士地区的经营建设:1843年已成为列强之一的普鲁士又花了16年时间对这一城防工事进行修缮加固,最终建成一道拥有12座堡垒、3个半月堡、7座人工土山、2座要塞的城墙防御体系。

在这道城防工事之外还有一道护城河,通过10道城门和浮桥与外界相连。以柯尼斯堡为核心的东普鲁士地区实际上就是普鲁士王国的龙兴之地。1740年腓特烈二世继承普鲁士王位后一方面在国内致力于扶持科学和艺术的发展,一方面通过对外扩张征服了奥地利的西里西亚等地。到1786年腓特烈二世去世时普鲁士已跻身欧洲五大强国的行列。1772~1795年间普鲁士联合沙俄、奥地利三次瓜分波兰。

普鲁士在三次瓜分波兰之后一共获得14.11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普鲁士加入了反法同盟,然而在1806年10月的耶拿战役中普鲁士败于法国皇帝拿破仑之手。战后普鲁士国王一度放弃首都柏林,逃回祖上的龙兴之地柯尼斯堡避难。耶拿战役惨败后普鲁士首相卡尔·施泰因开始推行改革:让公民参与政治以唤醒其民族主义情感;释放农奴;实行地方自治;改组中央政府机构等等。

1815年欧洲反法同盟各国战胜拿破仑后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召开会议。根据维也纳会议对欧洲各国进行的领土调整:普鲁士疆域自默麦尔河延至莱茵河,成为德意志邦联内德语居民占优势的唯一强国。普鲁士是世界范围内义务教育的发源地:早在16世纪的宗教改革时期普鲁士颁布的义务教育法就规定父母应送其6~12岁的子女入学,在1763年到1819年期间普鲁士的义务教育法规已基本进入到完善成熟时期。

这不仅远远早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即使是近代史上率先实现工业化的大英帝国的儿童也不得不早早挤在条件简陋的工厂上演”雾都孤儿“的悲剧,相比之下同一时期的普鲁士儿童却早已在接受系统的义务教育。在普鲁士受教育和服兵役一样被视为公民必须的义务,而国家则为公民提供受教育的机会——从19世纪中期普鲁士已基本实现全国城乡的全面免费教育。

从19世纪早期起德意志一些地区就开始了工业革命,从此以后德意志的纺织、冶金、采煤、农业化学和铁路运输等部门都取得了相当程度的发展。1818年拥有1050万人口的普鲁士作为德意志诸邦中一个强大邦国率先在其境内废除关卡,取消国内关税和消费税的征收,宣布商品流转自由。1833年由普鲁士主导的德意志关税同盟成立,到19世纪中期关税同盟地区的工业总产量已发展到仅次于英、法的欧洲第三的位置。

从1860年起普鲁士就开始大力营造铁路形成有主干和支线的铁路网。1850—1875年普鲁士的铁路长度由6044公里增至2.8万公里,机车增加了7倍,货车车厢增加了11倍,铁路货运量增加了19倍。19世纪下半叶普鲁士王国在铁血宰相俾斯麦的策划下南征北战、纵横捭阖,最终通过普丹战争、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意志诸邦国的统一。

1871年1月18日是普鲁士王国建国170周年纪念日,就在这一天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镜厅正式加冕登基成为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皇帝。严格意义上真正统一的德国历史就是从此时拉开帷幕的,从这个意义上而言:普鲁士正是德意志国家发展起源之地,而以柯尼斯堡为中心的东普鲁士地区又是普鲁士的龙兴之地。然而这块德意志民族的龙兴之地如今却成为了俄罗斯和波兰的领土。

这种现象的形成和德国在两次世界大战后的失地有关。 一战后德国合计丧失了13.5%的领土: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北石勒苏益格经公投后回归丹麦;承认波兰独立并将取自波兰的西普鲁士、波森省、部分东普鲁士及部分上西里西亚归还波兰;东上西里西亚给予捷克斯洛伐克;但泽由国际联盟管理,称为但泽自由市;割让尤本及萨尔梅迪给比利时;克莱佩达地区交给立陶宛。

德国还将萨尔煤矿区交由法国开采15年,其行政权由国际联盟代管15年,然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同时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永远不得与其合并;莱茵兰地区被划为非军事区;德国承认卢森堡的独立。当时战胜各国对以柯尼斯堡为核心的东普鲁士地区的主权并无任何质疑,然而随着西普鲁士地区被割让给波兰就使东普鲁士成为被波兰领土隔绝的一块德国飞地。

隔绝东普鲁士和德国本土之间的是一小块狭长的走廊状波兰领土,这被称之为波兰走廊(又名但泽走廊)。此时德国已失去了普鲁士西部地区,而普鲁士东部地区则成为被波兰领土所隔绝的飞地。一战结束后二十年左右德国又迫不及待地将世界卷入又一次世界大战中。二战后期以美、英、苏为首的反法西斯同盟国就如何消除德国的军国主义传统进行了多次探讨。

最后同盟国方面认定:作为德意志国家兴起之地的普鲁士历史上尚武好战的悠久传统正是德国军国主义的滥觞。1943年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和美国总统罗斯福、苏共中央总书记斯大林在德黑兰会议上谈话时指出“普鲁士是万恶之源!”罗斯福随即表示:“普鲁士要让其尽可能地缩小和削弱”。1945年纳粹德国在二战中战败。根据同盟国方面在雅尔塔和波茨坦两次会议上的决议:所有奥得河-尼斯河一线以东的地区都不再为德国所有。

这使德国东部1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被划入波兰。与此同时苏联通过《波苏疆界条约》以法律形式获得西白俄罗斯和西乌克兰19.41万平方公里领土,使苏联、波兰、德国三国的领土来了一个整体西移。在确定苏波边境的过程中苏联从波兰获得的东普鲁士地区中要来了北部的柯尼斯堡并将其更名为加里宁格勒以纪念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米哈伊尔·伊万诺维奇·加里宁。

至此德意志国家的起源之地——普鲁士几乎完全被划归波兰和苏联。1947年苏联驱逐加里宁格勒地区所有德意志人,让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人迁到此地,从而彻底改变了当地的民族结构。事实上波兰人也在二战后被划归自己的东普鲁士地区采取了同样的措施,不过波兰人还是没苏联人做得彻底,所以在二战后划归波兰的东普鲁士地区仍生活有一定数量的德意志人。

德国对待二战的反思与另一个战败国日本可谓是形成了鲜明对比:勃兰特总理甚至以下跪的方式向全世界表达德国对二战罪行的忏悔之意。在德国对二战罪行在道德上的忏悔和物质上的赔偿被视为是一项国家义务:1948年以色列建国后向德国就二战中迫害犹太人的罪行提出了赔偿诉求,尽管此时德国自己尚未从战争的废墟上恢复过来,但仍在第一时间向以色列支付了价值30亿马克的赔偿。

此后德国还协助以色列进行对纳粹漏网分子的追捕工作。截至1993年1月德国对欧洲各国受害者个人赔款支付总额已达905亿马克,事实上这种赔偿义务不只是德国政府在承担,民间企业也丝毫不避讳自己在二战中掳掠劳工等罪行:目前奔驰公司累计向二战受害者赔偿2000万马克、大众累计赔偿1200万马克、克虏伯累计赔偿1000万马克、西门子累计赔偿718万马克。

两次世界大战失败的惨痛教训使德国在战后走上了一条与战前截然不同的道路:曾经穷兵黩武的德国开始利用和平的政治、经济、文化手段致力于欧洲一体化,如今德国已成为欧盟内部举足轻重的主导国家,当年希特勒用武力没能实现的统一欧洲的理想如今正被新时代的德国人用另一种手段所实现,而欧洲国家之所以接纳德国正源于德国对战争罪行的深刻忏悔。

二战后德国曾分裂为东德和西德两个国家,而更为靠近加里宁格勒的东德处于苏联的控制之下,自然不可能对苏联主导下进行的领土调整表示异议。德国统一时为争取各国对德国统一的支持曾明确承诺:不再恢复二战前的领土并将这点写入宪法。如今德国宪法明确写道:“德国的每一寸领土已在德国版图里了”。这表明德国在主观意志上已不再争取恢复二战前的领土了。

德国之所以这么做就是因为深知强行恢复二战前的领土所导致的后果就是引起全欧洲对德国的忌惮:东普鲁士看起来像是德国与俄罗斯、波兰之间的问题,实际上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德国这么做了就会令整个欧洲感觉德国又要走对外侵略扩张的老路了。所以当初两德统一时美、苏、英、法四大战胜国出于维持欧洲均势的原因都要求德国把不再谋求恢复二战前领土这点明确写入宪法。

如今的德国主观上就没打算收回东普鲁士,况且即使德国有这个打算也不具备收复失地的能力。如果德国要强行收回东普鲁士不仅需要直接面对波兰和俄罗斯这两个对手,同样也会刺激到致力于维持欧洲均势的美、英、法等国。德国作为二战战败国在政治军事领域是受到制约的:目前德国联邦国防军现役总兵力接近于18万,另有3万准军事人员。凭这样的实力要收回东普鲁士无疑是不现实的。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