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的欧洲有点混乱,说得简单点,那是一个野蛮向文明过渡的时代。他们并不像我们一样,有文化和思想的束缚,西方的教会总是在人们生活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修女是个特殊的群体,她们是以服务天主为毕生使命的一群人。原则上,她们应当摒弃一切私心杂念,变得清心寡欲,这样才能将本职工作做好。
但是,这些人妄图用神性来压抑人性,真的会成功吗?修女作为一个群体,她们每天在修道院都做些什么?中世纪修女的日常 按照修道院的要求,修女们每天的生活都得按照作息时间严格执行,她们从凌晨2点到晚上睡觉之前,修女们前前后后要进行8次祷告。 除此之外,她们还要干一些修道院布置的日常工作,还要学习相关的礼仪。除此之外,女修道院还有一些“外包业务”,因此修女们还要协助完成修道院布置的任务。 在当时,修道院是为教会服务的地方,是一个非营利性的团体。原本他们依靠社会的捐赠以及教会的扶持便可以生存,但事实证明,他们手里的钱还是不够花的。
既然钱不够花,就要求他们自己解决钱的问题。因此,修道院自己便将田产等租赁给附近的农民耕种,农民收获之后,他们便向修道院缴纳“农作物”来抵扣租金。 修女便需要将这些“农作物”拿到市场上去,卖给商人来实现终极变现,这成为了修道院的进项之一。 有些人发了财,就总想积点德,然后向修道院捐一大笔钱,甚至有些人为了表达自己的虔诚(体验生活),便举家搬迁到修道院来,过一段清修的日子。 而他们住进去之后,修道院又多了一大笔进项,于是,这些修女还要负责招待这些富豪贵妇们,即便他们带着佣人住进来,但修道院作为主人,也要安排人去对接一下,而这些工作也要由修女们来完成。
什么样的人才来当修女 修女的生活比较枯燥,一些发过终身愿的修女,这辈子都不会结婚,她们要为天主服务终身。 那么,是什么样的人才会选择来当修女?首先我们不可否认,有一部分人厌倦了世俗的生活,她们清心寡欲就想要过这种平淡的日子,以此种方式度过自己的余生。 还有一大部分是年纪轻轻懵懵懂懂就被送进去的,对于她们的父母来说,最起码修道院这辈子不愁吃喝,而如果他们不这么做,或许她们连长大的机会都变得渺茫。 因此,这些人本身是没有任何信仰的,只能依靠修道院自己培养教育,而这群人也是最容易“出格”的人。
她们并没有厌倦花花世界,而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她们越发地喜欢外面的花花世界。 如果完全接触不到也就算了,但她们总会在居住的富豪和贵妇身边看到一些平时了解不到的东西,这些经历无疑会更加让她们那颗原本没有静下来的心再次悸动起来。修女们真的“清心寡欲”吗 答案是否定的,除非是被爱情和花花世界伤透了心的人。那些从小长在修道院,又时不时接触外面花花世界的修女,总是时不时地就搞点事儿。 于是,在1300年,教皇颁布了新的诏令,要求修女们不得踏出修道院半步,也不允许富豪们再拖家带口地去修道院“体验生活”。 可就当诏令被送到修道院后,一些修女们干脆拿着诏令追了出去,她们追到了城门口,然后将诏令甩到使者的脸上,并且当即表示她们不会遵守这项规定。
虽然当时没有网络,但是修女们借助于信件,还是和世俗中的人成了“笔友”,通过写信聊天来释放内心的苦闷,发泄被压抑了的感情。 在富豪居住在修道院期间,经过长期的相处,富豪或者贵妇们还会邀请修道院的修女们去担任孩子们的老师。 毕竟修女们去给小姑娘们上课,总要比一些陌生的男性老师要安全得多吧,在家长的眼中,修女还是一个有信仰且单纯的群体。 可如此一来,孩子的安全确实得到了保障,但是有些人却和家里的男主人产生了情愫,以这种方式成为了一个插足者。 孩子的安全倒是得到了保证,但是男主人却没有禁得住诱惑,成为了当时极具代表性的一个事件。
后记
就像前文说的,以神性来压抑人性,这原本就不是一件符合常理的事,年纪轻轻的修女们,又如何能够抵挡得住这花花世界。
不管教会如何禁锢她们,她们依旧想通过自己的方式来发泄内心压抑住的情感,这或许也是她们对于思想压迫的一种反抗吧。
有了这种反抗,才会有越来越多的希望,谁又想一辈子不为自己活一次呢?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