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武次位面】作者:天狼

4月29日深夜,一场悄无声息却火药味十足的空中对峙在克什米尔上空上演——巴基斯坦空军的歼-10CE战斗机紧急升空,对抗印度空军4架正在巡逻的“阵风”战机。最终,印度战机选择主动撤退,疑似首轮交锋以歼-10C的胜利告终。此事虽未酿成实战空战,但却成为了印巴空军最先进主力战机的首次“实战级对峙”,引发全球军迷热议:歼-10C真的全面压制阵风了吗?

歼-10C真的全面压制阵风战机了吗

▲新华社的官方消息

此次事件的核心发生在克什米尔地区,这一地带早已不是新闻,历来是印巴军事对峙的高风险地带。根据新华社报道,当晚印军4架“阵风”战机在该区域进行巡逻飞行,巴方雷达第一时间侦测到敌情后迅速派出战机升空应对。根据多家外媒信息,出动的是巴空军现役中最先进的歼-10CE。短短几十分钟内,双方雷达开机、电子战系统激活、超视距侦测与锁定过程悄然展开。最终结果是——印度战机选择了“理智退场”。虽然并未出现导弹交火的实际空战,但这场对峙中谁强谁弱已然可窥一斑。

首先要明确一点,这种超视距对抗,本质上就是信息化体系与航空电子的较量,打的不是蛮力,而是“谁先发现、谁先锁定、谁先干扰对手”。歼-10C搭载的是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含有约1400个T/R组件,最大探测距离可达200公里,具备同时追踪数十个目标并对6个重点目标同时打击的能力。相比之下,“阵风”战机的RBE2雷达虽为西方老牌产品,但T/R组件仅有836个,探测距离和抗干扰能力方面均稍逊一筹。这在电子对抗层面几乎注定了“阵风”的短板。

歼-10C真的全面压制阵风战机了吗

▲巴基斯坦空军歼-10CE

再说导弹。歼-10C配备的是解放军现役的霹雳-15中远程空空导弹,其射程据称超过200公里,对阵风携带的“流星”导弹(最大射程150公里)并不落下风。配合射程较短但机动性极强的霹雳-10E红外导弹,歼-10C无论是在超视距还是近距离空战中都占据不小优势。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歼-10C此次出动疑似挂载了“RKL-700A”型电子战吊舱,该吊舱在电子干扰和通信压制方面堪称一绝。据多家外媒报道,印度“阵风”战机在对峙中出现雷达系统、通信链路中断等情况,很可能是被巴方的电子战系统“封喉”。这也解释了为何印军战机在无实战交火的情况下主动撤退——信息链一断,现代战机就是“盲人骑瞎马”,不撤简直是送人头。

歼-10C真的全面压制阵风战机了吗

▲RKL-700A型电子战吊舱

当然,要说阵风战机就从此被“打入冷宫”那也不现实。印度引进阵风战机的初衷并非空战为主,而是更看重其对地打击能力。在对峙中,若阵风能携带“SCALP-EG”巡航导弹,在克什米尔高空即可打击伊斯兰堡周边目标,这种纵深打击能力是歼-10C目前难以企及的。此外,阵风双发设计在高原环境下更有冗余保障,而其法制航电系统虽旧但稳定,尤其在弹药选择与综合打击方面颇具灵活性。因此,虽在本轮对峙中“技不如人”,但作为空中多面手,阵风依然有其可发挥之地。

这次歼-10C与阵风的对峙,虽未动真格却堪比一次“实战模拟”。印巴空军已经进入“质变比拼”的阶段:不再是单纯拼战机的数量,而是拼雷达性能、导弹射程、电子干扰乃至作战体系整合的全维角力。印度阵风虽源于法国先进设计,但面对歼-10C这种针对现代空战需求量身打造的四代半战机,在电子战、雷达探测与导弹性能上逐渐显现短板。而巴基斯坦方面则靠着从中国引进的歼-10C实现了空军体系的跨代跃升,再配合从中国引进的ZDK-03预警机与电子战系统,正逐步构建起覆盖克什米尔乃至边境纵深的防空反击圈。

歼-10C真的全面压制阵风战机了吗

▲巴基斯坦空军歼-10CE编队飞行

如果说苏-30MKI与F-16的对峙代表了印巴空军的“旧时代”,那么如今的歼-10C与阵风交锋,则象征着新一轮体系空战的开启。未来的克什米尔上空,可能不会频繁爆发热战,但在电磁波与技术的较量中,任何一次电子战胜利都可能影响地面格局。这场没有硝烟却充满张力的交锋,或许正是现代空战的真实写照——胜负,往往从雷达开机那一刻就已决定。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