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新婚不久才明白,如果双方父母很少往来,多半是这几处出了问题
40822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结婚前,总幻想着两家人其乐融融,未来逢年过节,欢声笑语;可真正步入婚姻才发现,一家亲的路上,其实人人各有算盘,手里都攥着打不尽的小九九。
其实,许多家庭和我们一样。比起电视剧里亲家见面酒一桌,一口一个女儿、儿子叫着的温情,生活里的父母们,更像是隔着玻璃吃饭,既渴望热闹,又怕走得太近麻烦多。
第一道墙,或许是观念不同。
两代人对于教育、消费、育儿、面子,上演着无声的拉锯。有人喜欢慢火煲汤,有人习惯快餐泡面。哪怕坐在同一张桌前,夹起的菜都带着各自的温度。其实这并不是谁瞧不起谁,而是生活几十年的习惯改不了。
第二道坎,是经济算计。
礼尚往来成了隐形规则,春节回家给红包,彼此总会衡量:谁家出的钱多一点,送的东西重一点,甚至谁更费心;人情如同天平上的砝码,稍不注意就会失了分寸。有时候,长辈间表面风平浪静,其实心里早已翻江倒海。
第三道门槛,是感情生疏。
很多父母,年轻时都很辛苦,把日子过成了柴米油盐的战壕。多年下来,最擅长的是为自己的小家计较得失,对外的社交能力早已生锈。哪怕嘴上说都是亲家,其实拉不开面皮儿,也打不开话匣子。一场聚会,还不如远远地发个祝福来得轻松自在。
理解比亲近更重要
其实,双方父母来往少,不等于谁不合群、不重视孩子,只是大家用各自舒服的方式在守护着彼此那点可贵的平静。父母少来往,反而能避免尴尬,减少矛盾,比强求的热闹更体面、更长久。
愿你我都能明白,家不是一座剧场,不必演绎永远的和谐;家,更像一座港湾,能容纳彼此的沉默,也能承载偶尔的小聚欢愉。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