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上两文介绍(详见文末链接),我们讲了朱见深作为明中期的皇帝,还是合格的至少比明英宗要强。但是,明宪宗的后宫却不太平,主要是万贵妃受到朱见深“独宠”,两位皇后都被废掉,其实本质上她才是真正的后宫之主。 如果万贵妃真的毒杀皇子,他怎么会有20个孩子? 上文我们谈到对万贵妃的评价,一是,毒杀还在妃嫔肚中的皇子;二是,逼杀皇妃。由此,无论是今世,还是古代如清朝,都有许多人认为《明史》中对万贵妃的描述比较恶劣,许多恐怕不是真实的、表示质疑,但有些质疑是经不起推敲的。

例如有些人说:如果万贵妃毒杀皇子,那么,朱见深怎么会有14个儿子、6个女儿。上文我们已经说了1475年十一月,因为朱见深感慨自己这么大岁数了还没有孩子非常伤心。太监张敏这才告知,有一个皇子已经六岁了。如此,朱见深与后世的弘治皇帝才得以第一次见面。 请注意,1476年,嘉靖的父亲出生,同时,朱见深的第一位公主仁和公主也降生了。由此,我们可以确信:正是因为万贵妃已经无法阻止弘治与宪宗见面,才得以在日后的10年里,有17位皇子和公主出生。 自朱佑樘和朱见深在1475年见面后的12年里,被其临幸且有生育的后妃有八人以上,而且宸妃邵氏(嘉靖的奶奶)、德妃张氏就生了三个儿子,一共有11个儿子出生。可以看出,如果万氏不采用某种手段是难以在前11年,只生了3个儿子。 宪宗在位25年,前十三年只有三位皇子出生,两位公开一位秘密。后十二年生了17位,那么,这个频率正常吗?可以说,万贵妃在宫斗中使用手段是毋庸置疑的,万贵妃的“恶名”也很正常。

《明史》所说有一定道理,无根据地说《明史》抹黑是没有道理的:修史有自己的原则,不是看时间的长短,以《元史》的教训为例 现在有些人连《明史》也没看过,就跟着说《明史》抹黑明朝。但问题是,如果这样说,拿明朝以后的任何正史都不要看了。清朝建立将近三百年,这二百年来,把全中国的历史资料都篡改了都可以。那明史基本就不用看了。 历史是不容修改的,特别是修史者更不是傻子儿,修史是有自己的原则的——后世修史都是从前代资料中来,即使黑也是拿明朝的历史资料黑明朝。 在中国正史中,最为被后人诟病的是《元史》。这部正史由朱元璋下令、李善长等人监督的朝代正史修史时间非常短。该书第一次修订由洪武二年二月初一到八月十一,完成元朝修史的主体。三年二月初六到七月初一,又完成了元史剩余部分。 《元史》全书的整个修撰时间不过331天。 那么后世诟病它呢?编纂仓促、编辑不严、参考史料单一、政治思想明显。

正因为如此,在编撰《明史》的时候,清朝统治者才不断地改改改、编编编。参考的历史资料非常多。因为修得时间长被人批判,修得太短也被人批判,有些人是不是该以证据来评论而不是以时间长短论是非呢? 被后人怀疑抹黑明朝的地方其实都是明朝人自己黑明朝,清朝也不过是参考明朝的史料修撰《明史》而已,万贵妃的情况也是如此。 后朝修撰前朝有所抹黑或漂白很正常,但对和自己没关系的历史也全部抹黑的情况非常少见。例如对朱元璋等中前期皇帝“漂白”多于抹黑,对朱元璋对建造凤阳皇宫的木匠的屠杀,就没有漂干净。再比如,朱元璋对常遇春家族的屠戮,就被漂干净了。 清朝建立后,对于皇帝地位的评价都比较重视。比如清朝就认为天下不是夺自明朝(我也认可),因此,既然不是夺自明朝,对公开的万历之后的历史地抹黑就很难谈得上。即使是崇祯朝,《明史》也对关于崇祯的诸多谣言给予澄清。当然,澄清得不太彻底,有意含糊。 比如“崇祯内帑三千万”这一谣言,有些没读过《明史》的人非要说是该书抹黑崇祯。其实,明史中的相关段落,反而是在否定这一谣言。这一谣言之所以出现,主要是近现代某些历史大家“阉割”了南明时期的历史大家的著作。跟《明史》毫不搭界。内容详见链接。 由此,我们再看看万贵妃的这段记载。

万贵妃对其他妃嫔的毒害的传闻,在与万贵妃同时代的人、万历朝的市井图书,史学家或政治家们的私人笔记当中早已经流传了。可以说,无论万贵妃毒害朱见深的其他妻妾、儿子是真还是假,其始作俑者都是明朝自己人。作为后世的历史学家只能依靠留存下来的历史资料去进行筛选。 《明英宗实录》的撰写者尹直(1431-1511年,任职兵部尚书、太子太保),就在其著作《謇斋琐缀录》中谈及:宪宗听说自己竟然有一个孩子在西院,派人暗中打听,并怀疑万氏嫉恨——上心甚念之,然虑为万氏所忌。后来,万贵妃也同意太监上报宪宗有孩子的事情。 万历朝的吏部尚书,入值过内阁任首辅(1607年)于慎行(1545—1607年),在《谷山笔麈》中,就记载一位老太监与自己私聊时,说过许多宫中的故事,其中就有万贵妃毒杀妃嫔、谋害皇子的事情。 不仅仅《明史》就是《国榷》这样的私人笔记(因该书比较正规,现在也是作为“正史”为后世历史后学者研读)也记载过此类事情。 由此我们可以断定:万贵妃在《明史》中形象不用质疑,只不过,其程度未必而已。例如“独宠”你就不能理解为:就宠她一个人,可以理解为“宠之最深最爱”。 那么?如何理解万贵妃害死皇妃、皇子呢?

自古宫闱之事就很乱 宫闱之事是真相还是谣言其实很难区分。我们该如何看待呢?至少弘治皇帝的做法比较好。成化二十三年九月丁巳日,已经登基尚未改元的朱佑樘面对天下对万贵妃的恶评,下圣旨予以评论,他说:此事,皇太后、母后宣谕已明。凡外间无据之言,难凭访究。 其缘由是因山东鱼台县县丞徐顼针对弘治生母纪氏之死要求调查,并追究万贵妃亲属大罪、尽没其财产的事宜。弘治皇帝要求礼部主持评论。 礼部会文武大臣集议以为:宫闱之事,不可臆度。 最终,弘治下旨:此事,皇太后、母后宣谕已明。凡外间无据之言,难凭访究。又万喜等,原所受官职房产已准辞退,其累次所赏金银及违禁器物及支过内府价银,令尽数还官,如隐寄不实,追问不宥。

综上所述,万贵妃其实还是比较幸运的。她的幸运在于:是她给予了朱见深“母爱”,是她给予了朱见深“最初的情爱”,是她给予了朱见深“安全的感觉”。因此,她的身上给予朱见深的是父母、夫妻之爱。他们的这种感情的复杂性远远超过情爱。特别是,朱见深的性格中有一种懦弱。 由此,当万贵妃在68岁高龄时死去后,50岁的朱见深也就在其后跟随而去。从个人来说,她也不需要后世人的评价了。反正,她活着的时候只在乎朱见深对她的评价,后世人的评价谁还在乎呢?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