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台县清河镇种植杞柳面积约2万余亩,带动周边地区种植约1万余亩,是全国著名的杞柳加工出口基地,被誉为“鲁西南杞柳种植加工第一镇”。“鱼台县清河镇杞柳编织”入选首批全省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鱼台农商银行因农而生、因农而兴,通过纵深推进无感授信、扎实开展走访活动、因地制宜推广信贷产品、开辟快速审批“绿色通道”等一揽子举措,为鱼台县杞柳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金融支撑。截至目前,该行支持杞柳产业客户25户、金额3100万元。

杞柳种植鼓了村民腰包

“现在我们种植的杞柳,每年每亩收入是传统农作物种植的3倍。”鱼台清河镇巩庄村村民田某说。巩庄村的杞柳种植可上溯至二十世纪80年代初,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全县杞柳种植基地的核心区域,村民种植杞柳亩产量在5000斤,每亩受益约5000元,若加工成白条,每亩受益约7000元;同时,柳条皮还可冬贮养羊,带动当地畜牧业发展;杞柳一旦种植可至少持续5年生长不用重新栽种,相比较于传统“一年一稻一麦”的劳动量,释放了大批劳动力。

为满足杞柳特色种植村村民在购种条、购农资、承包土地等方面的资金需求,鱼台农商银行充分发挥金融主力军作用,以“无感授信”为契机,逐村逐户开展上门走访,对有资金需求且符合授信条件的客户,应授尽授,面对面教其如何用信。截至目前,该行为杞柳产业客户办理“无感授信”56户、金额650万元。

杞柳加工走上国际化

走进济宁某工贸有限公司,大堆的杞柳原料堆放在厂区,工人们有的在装货、有的在加工,一派繁忙景象。企业负责人正在查看柳条的品质,联系发货渠道,催促订单进度。“这些年,鱼台农商银行一直给予我信贷支持,也见证了我们杞柳产业的发展及壮大,我们的产品现在已经出口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负责人说。这家工贸公司主要从事杞柳加工销售,产品主要用于家居、园林,及各种公共场所的装饰,被评为“山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

随着经营效益的连年攀升,企业扩大规模迫在眉睫,自有资金不足成为公司发展面临的难题。鱼台农商银行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公司的运营模式和面临资金困境后,巧妙运用企业“无形资产”转化为“金融资产”,为其推荐了“知识产权质押贷”,并成功办理发放500万元信贷资金,不仅解决了企业融资难、担保难的问题,还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

随着杞柳产业的发展,清河镇杞柳企业如雨后春笋一个个相继成立。目前,清河镇现有杞柳深加工企业30余家,其中具有出口资质企业的10家,规模以上企业7家,产品远销日本、法国、英国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达5亿元,带动附近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杞柳编织传承非遗文化

为传承发展柳编技艺,打造特色品牌,带动杞柳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鱼台农商银行联合鱼台县总工会、鱼台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鱼台县清河镇政府共同举办了第二届“农商银行杯”柳编技能、创意编织大赛。

比赛现场,来自各个村庄的柳编高手纷纷拿出看家本领,剪、穿、插、扭,一根根看似“倔强”的柳条在柳编工匠手中显得尤为“温顺”。最引人注意的还是那些年龄较大的老人们,他们穿着朴素的衣服,纤细的柳条在成型的工艺品上来回缠绕,让人看的眼花缭乱。

大赛参赛作品从簸箕、筐篓等农用工具到如今的花篮、柳帘等出口工艺品,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也见证了杞柳产业的发展。比赛为获奖选手颁发了奖金和证书。

大赛传承发展了柳编技艺,打造了特色品牌,带动杞柳产业发展,助力了乡村振兴。鱼台农商银行以大赛为依托,对各项金融产品和服务进行了全方位宣传,提升了农商银行社会形象,促进了各项业务持续向上向好发展。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客户端 张夫稳 通讯员 张华君)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