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对前来访华的美方各界人士,态度很不错,但是为何对积极访华的特朗普,态度却比较冷淡?

中方为何不见特朗普却轮流接见美客人

(美国前财长盖特纳访华)


近日,美国前财长盖特纳在中国进行访问,他先后到访了北京和上海。他此次访华行程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他和多位中方高层官员进行了见面,展开了多方面的交流与沟通。

盖特纳在此行中表示,对中国长期向好的发展充满信心,同时也对中美关系朝着健康稳定发展,保持乐观态度。

除了盖特纳,近期中美之间的人员互动十分频繁,中国外长王毅、外联部部长刘建超、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也分别会见了美国亚洲协会会长、前驻华大使博卡斯率领的代表团。

这些密集的互动表明,中方正在积极落实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共识,即通过对话管控中美之间的分歧,推动双边关系稳定发展。



中方为何不见特朗普却轮流接见美客人

(王毅会见美国亚洲协会会长康京和)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美国前政要、学者、商界人士频繁访华,却不见明确表示要访问中国,特朗普的身影。

我们为何不对他发出访华邀请函呢?这一现象背后可能涉及几个因素。

首先,中方对特朗普访华意愿的态度并不积极。特朗普不久前接受采访时公开表示愿意访华,但中方并未作出正式回应,也未发出邀请函。这一“冷处理”持续了4天,特朗普政府宣布拟对中国起重机加征100%关税,此举被认为是特朗普对中方的“再报复”举动。

此前,特朗普曾在2025年1月重返白宫后提出“百日访华”计划,但中方同样未予积极回应。中国外交部仅表示“愿意同美国新政府保持沟通”,但未提及邀请特朗普访华。

中方为何不见特朗普却轮流接见美客人

(王毅会见美国亚洲协会会长康京和)


中方未发邀请的主要原因在于。第一,特朗普对华政策反复无常,缺乏互信基础。特朗普在2017年访华期间签署了2500亿美元经贸协议,但仅4个月后便发动贸易战,加征高额关税。

2025年重返白宫后,特朗普继续对华施压,包括加征“对等关税”、限制华为AI芯片、推动对台军售等,严重破坏两国互信。

分析认为,特朗普的“示好”往往是政治姿态,而非实质性政策调整,因此对其访华请求,需要持谨慎态度。另外,美方这种“边谈边打”的策略让中方难以信任其诚意,因此中方更倾向于与相对稳定的美国政商学界人士接触,而非直接邀请特朗普。


此外,按照国际外交惯例,领导人访问需经过前期高级别官员磋商、政策协调等程序,但特朗普仅通过媒体放风,未采取具体外交行动。

更具体的原因在于,美方近期对华施压,不断挑衅中方红线。


中方为何不见特朗普却轮流接见美客人

(美国商务部禁止全球使用华为昇腾AI芯片)


5月14日,美国商务部出台新规,禁止全球使用华为昇腾AI芯片,直接威胁中国科技产业。

5月20日,美国宣布对中国起重机加征100%关税,进一步激化经贸摩擦。

所以说,在美方持续施压的情况下,特朗普访华似乎根本无法带来实质性突破,反而可能被特朗普用作国内政治宣传。

现在的特朗普,面临美国国内的政治压力,包括财政赤字、债务危机以及2026年中期选举的挑战。他提出访华可能更多是出于国内政治需要,而非真正寻求改善中美关系。中方对此保持警惕,避免成为其国内政治博弈的筹码。

中方为何不见特朗普却轮流接见美客人

(特朗普面临2026年中期选举压力)


如此看来,中方近期更倾向于与美国商界、学界及前政要接触,推动务实合作。而这些访华的美国客人,也在积极和中方沟通,相比于特朗普的强硬态度,他们更尊重中方的态度和立场。

因此,“谈判比访华更重要”,除非特朗普在关税、科技封锁、停止涉台挑衅等核心问题上进一步做出让步,否则访问根本就没有实际意义。

不过,若我们持续“冷处理”,特朗普政府或进一步加征关税、拉拢盟友围堵中国,但效果可能有限。

总的来说,中方对特朗普访华意愿的冷淡态度,主要源于他政策反复、缺乏互信、近期对华施压及不符合外交惯例等因素。除非美方在关键议题上做出实质性让步,否则短期内特朗普访华的可能性较低。

中方的策略更倾向于通过制度性对话和反制措施维护自身利益,而非依赖特朗普的象征性访问来改善关系。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