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科普中国
对着镜子张大嘴巴,看看你的口腔里有什么?牙齿、舌头、唾液、扁桃体……可能大多数人,日常生活中只能看到这些较为“常用”的器官部位。但你可能不知道,作为人体消化系统的第一道“关卡”,口腔里还住着一个巨大的微生物群落,堪称“迷你小世界”。难以想象,你的牙齿和舌头每时每刻都在与这些细菌、真菌、螺旋体等“亲密接触”着。可以说,口腔微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口腔的健康或疾病密切相关。
口腔“生态”大揭秘
口腔内的天然菌群与人类机体有着共生的关系。口腔的温度和湿度适合许多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里面定植了700多种包括细菌、真菌、病毒、支原体等在内的微生物,其中细菌是主要成员,它们对口腔健康至关重要。这些微生物分布在口腔的各个部位,如牙齿表面、牙龈间隙、舌面等,大部分以生物膜的形式附着,少部分游离存在。以牙齿为例,细菌会形成牙菌斑生物膜,牢牢地附着在牙齿表面。这种“生态圈”中的微生物相互竞争、合作,维持口腔生态的平衡。
大部分种类的细菌对人体无害,有一类被称为“益生菌”(如乳酸菌、双歧杆菌等),通过与宿主细胞和其他微生物的互惠共生关系,防止致病菌的过度生长,有助于消化食物,能保护牙齿和牙龈等。然而,当口腔卫生差或免疫力下降,一些致病菌可能会大量繁殖,口腔生态环境的平衡受到破坏,从而引发疾病,甚至影响身体其他部位的健康。
变形链球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是两种最常见的口腔致病菌。变形链球菌可分解牙面上残留的食物,产生大量的酸性产物,导致牙齿脱矿,加速龋齿的形成。牙结石中大量存在的牙龈卟啉单细胞菌,可分泌炎性介质、蛋白酶等,破坏宿主的免疫系统,从而导致牙周病。
日常生活中,哪些因素会影响口腔生态平衡?
不均衡的饮食、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滥用抗生素、吸烟、酗酒均可导致口腔生态环境失衡,增加口腔疾病的患病风险。常见的口腔疾病患病风险有以下几种:
1、不均衡的饮食。当频繁摄入高糖、高碳水食物且未及时刷牙,残存在口腔中的食物会被变形链球菌等致龋菌分解,产生大量的酸性物质,导致牙体组织脱矿,同时抑制其他细菌生长,使得致龋菌成为优势菌,加速龋齿形成。
2、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如未按时刷牙、不使用牙线等,会导致牙菌斑和牙结石的产生,进而使得变形链球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等成为优势菌,增加龋病和牙周病患病几率。
3、滥用抗生素会导致大量细菌死亡,此时部分真菌如念珠菌会借机大量繁殖,损伤口腔黏膜,导致口腔念珠菌病。
4、大量吸烟、饮酒,可能会降低口腔微生物多样性、改变致病菌丰度、阻碍益生菌的生长,从而增加牙周病、龋病和口腔癌的患病风险。
重视口腔健康,清洁牙齿死角很重要
你会刷牙吗?也许很多人都会毫不犹豫回答:“会!”但你知道吗?可能你每天都是在“假装刷牙”!要想把控口腔患病的风险,需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
成年人推荐使用水平颤动拂刷法刷牙,使用含氟牙膏,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刷牙2分钟。
图片来源:中华口腔医学会
1、刷牙时将牙刷头倾斜45度角置于牙颈部,刷毛指向牙根方向;
2、沿牙齿排列方向短距离水平颤动5-6次,沿牙齿长出方向转动牙刷柄轻轻刷过,上牙向下转,下牙向上转;
3、每组2-3颗牙,组间保持有重叠的区域,按顺序刷完所有牙齿的外侧面后,刷后牙的内侧面;刷后牙外侧面时要半张口;
4、刷前牙内侧面时,刷头竖放在牙面上,用前部刷毛刷牙面,上牙向下刷,下牙向上刷;
5、刷咬合面时,大张口,稍用力前后短距离来回刷;
6、还需要刷最后一颗牙齿的远端牙面,大张口,由内到外刷;
7、最后不要忘记刷舌苔。
根据中华口腔医学会公布的老年人口腔健康核心信息,老年人只要口内还有牙齿,就应每天早晚刷牙,晚上睡前刷牙更重要。此外,使用牙线和漱口水及定期洁牙也是保持口腔健康的重要方式。
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息息相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既能有效降低口腔疾病的患病率,也为自己和他人创造一个健康的口腔环境。
作者:中南大学湘雅口腔医学院教授陈晓婧、湖南省科普作家协会理事李南南
审核:中华口腔医学会科普研究员、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预防科主任医师司燕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