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由Maxar卫星拍摄的最新图像,再次将全球的目光聚焦在伊朗的福尔道核设施。

几天前,美以联手对伊朗展开军事打击,宣布摧毁多个“关键目标”。

福尔道没炸毁?特朗普“战果”被打脸,美以军事打击陷入信任危机

27日的卫星图显示,伊朗福尔道核设施附近现施工迹象

但随着战火暂时平息,舆论的关注开始转向更深层次的问题。

伊朗的核计划是否真的遭到重创?美伊之间还有可能重返谈判桌吗?这场冲突究竟带来了怎样的改变?

“摧毁核设施”?打完之后各执一词

以色列和美国对伊朗发起空袭后,虽然宣布打击“成功”,但从多个国际机构和媒体的报告来看,实际效果并没有官方说得那么乐观。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总干事格罗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伊朗的核项目确实受到打击,但并没有被完全摧毁。

美国国防情报局也持相似看法,一些关键设施受损,但伊朗的铀浓缩能力仍部分保留

但特朗普在6月29日的电视采访中说得“很绝对”:福尔道核设施“已经被炸成了石头堆”,其他两个核设施也“被完全摧毁”。

福尔道没炸毁?特朗普“战果”被打脸,美以军事打击陷入信任危机

这两种说法差别巨大,让人不禁怀疑是战果被夸大了,还是“胜利宣言”只是政治姿态?

专家普遍认为,空袭虽然打掉了一些设备,但并不足以根除伊朗的核技术储备。

而且美以这次行动也暴露了自己的极限,它们只能靠空袭,而不敢真正出兵地面。

军事压力之下,伊朗态度更强硬

美国和以色列原本的目标是:用军事打击震慑伊朗,让其在谈判中让步,甚至放弃核计划

但现实是,伊朗非但没有示弱,反而更加强硬。

6月25日,伊朗议会直接通过一项法案,暂停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合作。

也就是说,IAEA的核查人员将被“挡在门外”,这让外界更难准确判断伊朗到底还剩下多少核材料、进展到什么程度。

福尔道没炸毁?特朗普“战果”被打脸,美以军事打击陷入信任危机

国际原子能机构总部

伊朗高层也迅速表态,副总统穆罕默德·阿雷夫公开表示:“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不再允许他人干预我们对核能的使用。”

同时,伊朗国会正在酝酿推动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

如果这一步真的迈出,那就意味着伊朗不再接受国际核查约束,核项目会彻底“隐身”。

外界担心,伊朗离真正制造核武器的距离,正被这场冲突大大缩短。

伊朗“越打越硬”

说到底,伊朗真的离核武器有多近?

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今年5月的报告,伊朗已经拥有超过400公斤浓度达60%的浓缩铀,而制造核弹所需的铀浓度是90%。

在技术上,只差临门一脚。

当然,制造核弹不是一蹴而就的,还涉及核装置小型化、导弹搭载等技术门槛。

福尔道没炸毁?特朗普“战果”被打脸,美以军事打击陷入信任危机

但从能力上说,伊朗“想要”并不难,关键在于“愿不愿意”。

过去几年,伊朗一直处于“门口观望”的状态,既不主动跨越红线,也不彻底放弃。

国内温和派与强硬派的拉锯,是伊朗核政策走向的重要变量。

但这次冲突后,强硬派明显抬头,他们可以对内宣称:“美以即使联手,也无法阻止我们。”

这种氛围下,伊朗迈出下一步的政治意愿正在增强。

谈判呼声高,现实却复杂

就在军事冲突尘埃未落之际,特朗普又抛出“准备谈判”的话题。

6月25日,他在公开讲话中表示,美方愿意在“近期”与伊朗谈判,并可能达成协议。

但不到24小时,白宫发言人卡罗琳·莱维特就否认了这说法,称并未安排会面,只是通过中间人保持“联系”。

伊朗方面的反应也很冷淡,外交部长阿拉格齐表示,伊方并未同意重启谈判,“目前还没有形成共识”。

福尔道没炸毁?特朗普“战果”被打脸,美以军事打击陷入信任危机

他列出三个前提条件:

伊朗保留铀浓缩权利;

美国必须解除对伊所有制裁;

协议必须保证伊朗从中真正获益。

从这个条件上看,伊朗不会无条件让步,它想要的是在压力下“谈”,但不能“被谈”。

谈判还是托?“政治秀”的影子越来越浓

虽然双方口头上都没关上谈判大门,但局势却不像是走向真正的“外交突破”。

根据CNN和以色列媒体的报道,特朗普政府正在考虑多种“诱导方案”,包括:

通过中东盟友提供上百亿美元,帮伊朗建设民用核电站;

有条件解除部分制裁;

解冻伊朗在海外被冻结的约60亿美元;

帮助重建福尔道核设施,但限定为非军事用途。

福尔道没炸毁?特朗普“战果”被打脸,美以军事打击陷入信任危机

白宫

这些听上去很诱人,但伊朗会不会接受?

感觉够呛,现在的“谈判”更像是一种政治姿态。

伊朗通过释放“谈一谈”的信号,拖延时间、减轻压力,而美国也试图用谈判姿态维持自身在中东的影响力,真正的“实质谈判”可能遥遥无期

美以打完这仗,反而被“看穿底牌”

这次军事打击,不仅没有让伊朗屈服,反而可能让伊朗更有信心。

正如多位分析人士指出的:伊朗现在非常清楚,美国和以色列都不敢发动地面战,只能空袭

而深埋的核设施,很难被彻底炸毁。

既然对方的极限被看穿,那自己反而可以更大胆地布局下一步。

福尔道没炸毁?特朗普“战果”被打脸,美以军事打击陷入信任危机

以色列国防部长卡茨接受媒体采访

以色列国防部长卡茨也在采访中承认:“我们保持空中优势,必要时会再出手。”

但显然,下一次动武的门槛已被抬高。

而美国同样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继续打,代价高;谈判,又难以压服对手。

其他国家也在“默默关注”

不要以为这只是中东的事,伊朗这次危机,很可能对全球防核扩散机制带来冲击。

你还记得上一个加入“核俱乐部”的国家是谁吗?

是朝鲜,2006年,它成功进行了地下核试验,自那以后,国际社会一直严防其他国家“效仿”。

但现在,伊朗离成功“跨门槛”越来越近,且代价似乎并不大,这种“榜样效应”可能让其他地区的国家也开始重新评估核选项。

福尔道没炸毁?特朗普“战果”被打脸,美以军事打击陷入信任危机

2006年10月9日,朝鲜宣布成功进行一次地下核试验

从波斯湾到东亚,从中东到中欧,很多国家其实都在看这场局:如果伊朗能抗住压力,最终实现核突破,那全球核扩散的底线将再次被挑战。

谁更有耐心,谁才有主动权

目前这场美伊之间的较量远未结束,军事打击解决不了问题,外交谈判又进展艰难,留给各方的空间并不多。

在核问题上,真正拥有主动权的,并不是谁喊得响、打得狠,而是谁能控制节奏、撑得久。

福尔道没炸毁?特朗普“战果”被打脸,美以军事打击陷入信任危机

对于美国来说,是继续在中东维持战略影响力?还是接受现实、容忍“门口的拥核者”?

对于伊朗来说,是继续当“门槛国家”玩平衡?还是彻底跨过去承担后果?

对于世界来说,是进一步联合防扩散?还是眼睁睁看着核俱乐部“扩编”?

这些问题,没有简单答案。

但我们必须盯紧它们的发展,因为下一次局势升级,也许不会再有“谈一谈”的机会。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