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拱和张居正这俩人,都是明朝中后期的大人物,一个是河南新郑来的高拱,一个是湖广江陵来的张居正。

俩人都在隆庆和万历年间混到了内阁首辅的位置,政治生涯那叫一个风生水起。

不过呢,他们的关系可不是一直那么和谐,从一开始的合作到后来的翻脸,最后高拱还被张居正给挤兑走了。

高拱和张居正出去游玩,一个算命的对高拱说:你日后必被此人所害

高拱和张居正的起点:科举和仕途

先说高拱。这老兄1513年出生,河南新郑人,家里条件一般,但脑子好使。嘉靖二十年(1541年)考中进士,那时候他28岁,算不上特别年轻,但也不算晚。

考上之后,他先在翰林院混了个编修的职位,后来升到侍讲学士,专门给皇子讲课。到了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他被挑中给当时的裕王——也就是后来的隆庆帝朱载垕当老师。

这关系可不一般,裕王对他特别信任,后来隆庆帝登基,高拱自然就水涨船高,进了内阁,当上了大学士,最后还爬到了首辅的位置。

再看张居正。他比高拱小12岁,1525年出生,湖广江陵人。家里也不算啥大富大贵,但他从小就聪明得不行,号称“江陵神童”。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中进士,那年他22岁,比高拱当年还年轻点。进士之后,他也进了翰林院,跟高拱一样干过编修,后来也当了裕王的讲官。

俩人因为这个机缘早早就认识了,算是同事关系。隆庆帝上台后,张居正也进了内阁,跟高拱一块儿共事。

这俩人的起点有啥共同点呢?首先都是科举出身,靠真本事一步步爬上来的,不是那种靠裙带关系混日子的人。

其次,他们都跟隆庆帝有师生情分,这让他们在朝堂上有了天然的优势。不过,高拱比张居正资历老,入仕早,爬得也快,张居正则是后起之秀,慢慢追赶上来。

高拱和张居正出去游玩,一个算命的对高拱说:你日后必被此人所害

隆庆年间的蜜月期:合作无间

隆庆帝1567年登基,到1572年驾崩,这六年是高拱和张居正合作的黄金期。隆庆帝这人吧,性格比较温和,不像他爹嘉靖帝那么偏执,也不像他儿子万历帝那么懒散。

他上台后,急需能干的大臣帮他收拾嘉靖朝留下的烂摊子,高拱和张居正就成了他的左膀右臂。

高拱那时候是内阁首辅,地位最高。他为人刚直,办事雷厉风行,特别擅长搞经济和军事。

隆庆年间,他推了不少务实的政策,比如整顿吏治,加强边防,尤其是对付北方的俺答汗,搞了个“隆庆封贡”,让边境消停了不少。

张居正呢,虽然当时还没当首辅,但在内阁里也很有分量。他性格沉稳,擅长谋略,跟高拱一块儿配合得挺好。

俩人一块儿干的事儿,比如清理冗官、裁撤冗费、整顿税收,都干得有声有色。这段时间,他们的政治理念差不多,都想让国家强起来,百姓过得好点。

高拱是老大哥,张居正是得力助手,俩人分工明确,关系还算融洽。隆庆帝对他们也挺信任,基本上大事小情都交给他们处理。不过呢,好日子没持续多久,问题就来了。

高拱和张居正出去游玩,一个算命的对高拱说:你日后必被此人所害

裂痕初现:性格和派系的冲突

高拱和张居正虽然一开始合作愉快,但俩人的性格差别太大,迟早得出事。高拱这人吧,直脾气,急性子,办事干脆,但也有点独断专行,不太会妥协。

他看谁不顺眼就直接怼,特别不待见那些溜须拍马的家伙。张居正呢,恰恰相反,他沉稳、内敛,心思缜密,特别会玩权术,能屈能伸。这种性格上的差异,时间一长就成了隐患。

除了性格,他们背后的人脉关系也不一样。高拱跟前首辅徐阶不对付。徐阶是嘉靖朝后期的大佬,后来被高拱挤下台,俩人结了梁子。

张居正却是徐阶的门生,当年徐阶提拔过他,这层关系让高拱对张居正有点戒心。隆庆年间,这矛盾还没爆发,但已经埋下了种子。

还有一件事加剧了他们的分歧,就是对宦官的态度。高拱特别讨厌宦官干政,觉得这些家伙只会坏事。他在朝里经常跟宦官对着干,尤其是对后来的冯保,压根看不上。

张居正呢,虽然也不喜欢宦官,但他是实用主义者,觉得能用就用,不至于跟他们撕破脸。这点上,俩人的策略完全不同。

矛盾爆发:万历初年的权力斗争

真正的转折点是1572年,隆庆帝死了,万历帝朱翊钧登基。这时候万历才9岁,小孩儿一个,啥也不懂,朝政就得靠顾命大臣和太后撑着。

高拱作为首辅,权力达到了顶峰,但也正是因为他太强势,树敌太多,麻烦就来了。

万历登基后,太后李氏和宦官冯保成了实权人物。冯保是万历的伴读,从小跟皇帝关系好,又得了太后的信任,地位蹭蹭涨。

高拱呢,压根不给冯保面子,觉得这家伙就是个内侍,蹦跶啥啊。他在朝堂上公开跟冯保对着干,甚至还想削减宦官的权力。这下冯保急了,觉得高拱不除掉,自己日子不好过。

张居正这时候站到了冯保那边。他为啥这么干呢?一来,他跟冯保私交不错,知道这家伙在太后和皇帝面前有分量,能拉拢过来用。

二来,他也看出高拱的强势作风已经不得人心,朝里反对他的人越来越多。张居正心思深,掂量了一下,觉得跟冯保联手,把高拱弄走,自己就能上位。

于是,1572年6月,冯保和张居正开始行动了。冯保先在太后和万历面前告了高拱一状,说他有“不臣之心”,这罪名可不小,意思是高拱想篡位。

这话虽然夸张,但太后信了。接着,张居正也装模作样地不吭声,默认了冯保的说法。没几天,一道圣旨下来,高拱被罢官,勒令回老家河南新郑。

高拱走的时候挺惨的。据史书上说,他接到圣旨后,吓得满头大汗,趴在地上起不来。张居正去扶他,他还问了一句:“张公你咋不帮我说句话?”

张居正就回了句:“皇上决定了,咱也没办法。”这话听着挺冷血,但也符合张居正的性格——他不感情用事,只看利益。

高拱的下场和张居正的巅峰

高拱被罢官后,回了老家,1578年去世,活了65岁。他走得挺憋屈,政治生涯巅峰期被人联手搞下台,心里肯定不服。但他也没啥办法,当时朝堂上冯保和张居正的势力太大,他斗不过。

张居正呢,搞走高拱后,顺利当上了首辅,从1572年到1582年去世,这十年是他政治生涯的高光时刻。

他推了著名的“一条鞭法”,改革税制,整顿吏治,把明朝的国力拉回了一波巅峰。不过,他跟冯保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密,俩人沆瀣一气,弄得朝里乌烟瘴气。

张居正死后,冯保失势,万历帝清算他的时候,顺手把张居正的坟都给刨了,可见这人后期干的事儿有多招人恨。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