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儿育女是人类绵延后代、繁衍生息的一件大事,在民间如此,宫廷亦如此,因为一个王朝的延续,需要靠血缘来维持。清代后宫,后妃的生育被视为最紧要的大事,因而历来鼓励皇帝多妻多生育。

如果要从入关前的努尔哈赤、皇太极算起,一直到咸丰为止,9位皇帝的249位后妃中,共生育了195人,其中皇子113位,公主82位。在故宫所藏的清宫档案中,曾发现两册关于妃嫔怀孕分娩的档案,这两份档案对皇子诞生之初的各类事项记载得较为详细,从中我们可以领略一下清宫后妃的生育习俗。 一,后妃怀孕后受到的特殊待遇 根据《钦定宫中现行则例》中的《遇喜》专条规定,后妃怀孕后,每日食用按照平时的份额,再加一半;有生母健在的,临产前允许生母进宫照看服侍,直至婴儿满月后出宫;同时,再派一名总管太监,率领敬事房、御药房的太监守夜当差。 除了表现在饮食、身体、家眷入宫照料等方面外,还要约束孕妇的行为举止,对她们腹中的胎儿进行良好的胎教,保证这些金枝玉叶出生之后健康、聪明、智慧。

二,临产前的准备工作 清宫后妃怀孕后,在产前还要做一系列具有满族特色的准备工作。 1,刨喜坑 刨喜坑是满族的习俗之一。在怀孕的后宫女眷住所旁边挖个“喜坑”,挖好后在坑内放筷子(快生子之意)、红绸子、金银八宝等物。这个喜坑是分娩后胎盘、脐带的掩埋之地。 2,挑选妈妈里 所谓妈妈里,是满族人一种习惯称呼,指的是已经结过婚并且是儿女双全的妇女,这样,才会让使用者感到吉祥,认为她们会给产妇带来好运。妈妈里的年龄从20岁到40岁不等,他们的任务是到怀孕后妃的住处上夜守喜。

3,准备吗哪哈 用现在的话讲,就是准备待产包。吗哪哈指的是新生儿穿用的衣物,在新生儿即将诞生之前,要准备足够的应用之物,其中包括春绸小袄、白纺丝小衫、春绸挖单、红肚兜等,几乎应有尽有。 4,准备分娩用具 这些分娩用具,主要有大小木槽、小木刀、易产石、大黑毡,以及吉祥摇车。另外还要准备木碗、木锨等物品,这些是分娩后处理胎盘等需要用到的。我们就以懿嫔,即慈禧为例看看她的分娩过程,下文都以慈禧作为称呼。 咸丰六年(1856年)三月初九日,御医为慈禧太后诊断脉象,妊娠时间将近9个月,饮食起居正常。三月初十日,两位准备节接生的姥姥进一步请得为慈禧把脉,预计大约是在三月底至四月初之间分娩。

于是,宫中上下紧张忙碌了起来。三月十三日,木槽、木碗、木刀、吗哪哈、黑毡等物被送来。此外,临产时起到保佑和镇邪作用的易产石和大楞蒸刀也被取来备用。 后宫女眷临产时,产房外面需要悬挂大刀,用以镇邪。另外,还要放置易产石,借以助产,这些东西都是为生产顺利、母子平安而设的。 易产石和大楞蒸刀,都是珍稀之物:易产石收藏于乾清宫,大楞蒸刀收存于皇帝办理政务的养心殿,平常任何人都不许擅自将它们拿出,只有在重要嫔妃临产之时,经皇帝许可后方可请出,分娩之后要立即送回原处,违者治以重罪。 经过,九个多月的怀胎孕育,三月二十三日,慈禧开始坐立不安了。总管太监迅速奏报给咸丰帝,随后,慈禧便诞下了一位皇子,接生姥姥们手脚麻利,很快就收拾完毕。

御医们为慈禧和小皇子请脉验看,脉象均安,于是用中药福寿丹给新生皇子开口。咸丰听到诞生皇子的消息,大喜过望,自己终于有了香火了,这也是他唯一的一位皇子,即后来的同治皇帝。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