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晚期,这时候的清朝已经走向了下坡路。清朝虽然走向了下坡路,但是晚清时期仍然出现了中兴四大名臣。在这四人中,就有后人熟悉的曾国藩。现如今人们非常推崇曾国藩,不可否认的是,曾国藩的一生中,几乎是无可挑剔的。在品行方面,曾国藩小时候心胸并不宽容豁达,睚眦之仇必报;亦非老练沉稳之人,稍有成功便沾沾自喜;心气浮躁,常与人争强好胜。 这些不足,如若不加克制,日后很难有所作为。难得的是,在因殿试考试优秀被破格点为翰林之后,他能够听取名师唐鉴和倭仁的指导,躬身自省,严格要求自己,克制内心私欲,压抑人性中恶的一面。相比来说,曾国藩的所作所为是值得学习的。“在历史上,进步人物有进步人物的成长过程,反动人物也不是一生下来就坏。

曾国藩在晚清时期,最重要的就是消灭太平天国。1851年1月,金田起义爆发,太平军如摧枯拉朽般横扫八旗、绿营,不到三年时间便打进南京,占据了大清半壁江山。这时候的太平天国席卷大清王朝。半壁江山都是太平天国的,这时候的清朝肯定坐不住了。

若是按此趋势发展,咸丰皇帝也许就成大清末代君王了。此时,中兴名臣曾国藩(字文正)在湖南衡阳编练“湘军”水陆两师,协助官军镇压太平天国。随着镇压太平天国,这时候的曾国藩军队不断扩大。1864年7月,湘军吉字营杀进南京,宣告历时14年之久的太平天国运动灭亡,大清得以续命近50年。

太平天国灭亡后,湘军各路兵马共计30余万,东南各省督抚亦落入湘系集团之手。太平天国被消灭后,曾国藩就没有了用武之地,这时候的曾国藩进退两难,与他的弟弟曾国荃等湘军将领向曾国藩“劝进”,就是希望曾国藩拥兵自立。属下的这种想法,被曾国藩拒绝了。

曾国藩之所以拒绝,肯定是有原因的。攻破南京时,湘军及其分支淮军、楚军等总计30余万,这不假,但并非全是曾国藩嫡系,他真正能指挥得动的不多。曾国藩在编练“湘军”时,诸如罗泽南、刘长佑、席宝田、王珍、鲍超等也相继编练属于自己的“湘军”,他们只是名义上听曾国藩的话。

绝非是隶属于曾国藩。因此曾国藩的三十万湘军,是有水分的。那么,曾国藩真正能指挥得了的“湘军”是那一支呢?就是九帅曾国荃的“吉字营”、彭玉麟的水师,这肯定是铁杆支持者,堪愿为曾国藩卖命。其他“湘军”领导估计不跟他混。攻占天京时,“吉字营”人数达到巅峰,估计10万,兵力远超清朝当时任何一支部队。

“吉字营”问题多多,士兵纪律差不说(经常劫掠民宅、民物),关键是野战能力不行,其擅长玩“龟壳战术”,也就是凭借深沟、高垒、碉堡、栅栏死守,耗死对手。虽然晚清的军队战斗力不行,但是对待“吉字营”还是没问题的。就凭“吉字营”这张牌,借他几十个胆,曾国藩都不敢造反,也不敢割据一方。 如果是铁了心与清朝作对,割据一方,那曾国藩必定会面临巨大军事压力,战争将会不可避免。此时,曾经拥戴自己的“湘军”将领将会站到清朝一边,或者是保持中立。。如此一来,曾国藩只能自己挂帅出战,顺便带上曾国荃、彭玉麟等。但是,曾国藩亲自统帅大军之能力很差,难以应对复杂多变之军事局面,否则也不会屡次被太平军吊打,甚至被包围在绝地,如靖港惨败、湖口惨败、南昌被围、祁门被困等。 综上所述,镇压太平天国后,曾国藩名义上掌握30万劲旅,但这些军队并非全是自己嫡系人马,他们不会铁了心跟自己“创业”。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