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当总统,就喜欢拿关税当武器。
在2018年第一任期的时候就开始搞选择性加税,先是对进口钢铝加了税,10%-25%不等,说是为了“保护美国产业”。后来又对许多国家的产品下手,特别是和中国的中美贸易战,一轮又一轮。
2025年第二任期,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宫,开局就是一记重拳:全球征税。
这一次,他不再像2018年那样选择性加税,而是试图推行一项史无前例的全球性“普适关税政策”。
这次全球大部分国家都在其征税的队列里。
特朗普设定了一个统一的起点:对所有进口商品征收10%的基础关税。
据报道,从 2025 年 7 月开始,特朗普政府陆续向一些国家发送征税信函,要求各国在 8 月 1 日前与美方签署协议,否则加征关税。
从表面上看,这是为了保护美国制造业、减少贸易逆差。
但实际上,这场关税战的起点,更像是一种政治赌注——特朗普押注于各国不愿失去美国市场,从而被迫接受美方设定的条件。
然而,事情的发展并没有如他所愿。
全球190多个国家,除了个别关系特殊的,全都硬刚到底,没一个投降的。
首先我们来看巴西,这是第一个把信函退回去的。
巴西总统卢拉直接在金砖峰会上放话:“世界不需要皇帝。”
巴西本来靠出口咖啡、大豆赚钱,关税一加,货都堆在港口,但他们宁可憋着也不认怂。
巴西政府表示,已通知美国大使馆,将会退回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信函。
巴西总统卢拉10日表示,他会尝试通过谈判,解决与美国的关税问题。
巴西不仅退信,还召见了美国驻巴西临时代办,表达了官方的不满。
总统卢拉的回应更为直接,他表示,如果无法通过谈判达成共识,巴西将对所有美国产品征收50%的对等关税。
特朗普已经向22国寄了关税信函,要求这些国家在8月1日之前和美方谈妥协议,否则就要对这些国家收关税了。
还有一封信函准备发往欧盟,由于这封信函对欧盟27国具有同等效力,等于说一共有49国已经或即将收到特朗普政府的关税信函。
特朗普政府原计划是打算向170多个国家发送信函,但在巴西事件之后,计划戛然而止。
他不再拖泥带水,反而直接推进了关税政策。
在一次接受采访时他表示将直接对剩下的120多个国家征收15%至20%的统一关税,不再发函逐一沟通。
看来是特朗普觉得一个个发信函通知太慢了,不如“一刀切”。
巴西这一举动的意义不仅在于反对高税率本身,而是象征性地打破了特朗普试图构建的谈判框架。
原计划中,美国希望通过发送信函与各国逐一谈判,施加压力。
但在巴西之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拒绝配合。
在这种情况下,这种“群体性对抗”意味着美国推动的单边主义贸易策略失去了基本的合作空间。
关税政策从谈判工具演变成了惩罚机制,全球主要经济体纷纷表态反对。
欧洲方面,虽然反应相对克制,但是都憋着气,多国开始重新评估与美贸易关系。
法国和德国均表示,将优先考虑与亚洲和非洲的贸易合作,减少对美依赖。
日本和韩国这俩美国老盟友也没惯着。
日本被加了25%的汽车关税,在特朗普宣布之后日本政府面临压力并有所行动。
有预测称,若关税政策落地,或将让日本的潜在经济增长率降低四成。
据报道,自民党政策调查会长小野寺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凭一封信就发出通知,对同盟国家而言是非常失礼的行为。
韩国在半导体领域同样遭受重压,关税政策导致三星、SK海力士等企业股价承压。
而印度的态度则更加微妙。
一开始,在4 月 2 日特朗普宣布对印度加征26%的关税,但很快他在策略上出现了转变。
根据彭博社的报道,美国决定不再向印度发送关税信函,而是选择通过声明形式与印度协商,试图达成临时贸易安排。
特朗普为此提出了特例条款——印度享有继续就关税水平进行谈判的权利,并且暂时不执行高税率。
白宫的考量很清楚:在“印太战略”框架下,美国需要印度的配合,不能将其推向对立面。
尽管如此,这种对印度的“区别对待”也引起了其他国家的警觉。
不少国家批评美方在所谓“普适关税”下依然搞差别对待,违背公平贸易原则。
但是对印度也挺狠的。特朗普不光加关税,还逼印度开放农业市场,接受美国转基因货。
特朗普政府在7月中旬还有了新动作,宣布对全球所有进口铜产品征收50%的关税,目标是将铜制造业搬回美国。
另外,美国可能会对外国制造的药品征收200%的新关税,并给出一年到一年半的豁免期,让制药行业的生产工厂搬回美国。
有分析指出,美关税政策的新举措是对主要贸易伙伴施压的最新信号。
高关税带来了明显的副作用。
美国劳工统计局(BLS)官方公布的2025年5月CPI为2.4%(最新数据),6月份数据将于7月15日公布。
民众消费压力骤增,特别是在汽车、电子产品和医疗领域。
农业州情况也不容乐观。
随着巴西、中国等国对美农产品征税,美国大豆、玉米和鸡肉出口大幅减少,部分农场已宣布破产。
原本寄予厚望的制造业回流并未实现。
不少企业因成本问题放弃在美设厂,转而选择墨西哥或东南亚市场。
全球反应也越发一致。
金砖国家在2025年峰会上明确提出,将加快去美元化进程,推动跨境本币结算机制。
RCEP内部也启动对关税政策的统一协调机制,强化内部市场联系,降低对美国的依赖。
欧洲与东盟国家重新开启自由贸易谈判,推动“美元之外”的结算方案。
从贸易层面来看,美国不再被视为单一不可替代的市场。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怎么就翻车了呢?
我们来分析一下。
我觉得首先是特朗普算错了账,以为现在全球化还是美国说了算。他觉得加关税,大家就得“乖乖听话”,但实际上各国都有自己的底牌,许多国家已经不愿意再当冤大头。
其次呢他低估了各国的骨气。以为只要是施加压力,就能让各国让步,但现在这么多个国家,截止到目前的报道,也只有英国、越南、柬埔寨和美国签订了协议或者只是就关税谈判达成一致。而且最近还有消息称和越南的关税协议只是美国单方面报道的,越南不承认。
这些咱们还得等最新消息。
再者就是美国自己也扛不住了,关税一加,产品就贵,美国国内的民众买东西成本高,普通家庭承受不住。
出口方面也不太顺利,巴西、中国这些国家反制,美国的大豆玉米卖不出去。
各方面来说现在美国压力巨大。
美国现在想用单边主义压全世界,怕是做不到了。
美国这个时候还想“一刀切”,怕是最先切到的就是自己的“大动脉”。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