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沈秀兰
整理人:妙手书生
(声明:文中部分章节作了艺术处理,请勿对号入座,请理性阅读,文中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医院的走廊灯光惨白,刺得人眼睛发酸。我坐在急诊室外的长椅上,双手死死攥着老李的旧外套,脑子里嗡嗡作响。
“家属!病人家属在吗?”护士推开门喊道。
我猛地站起来,膝盖一软,差点摔倒。
“医生,我老伴怎么样了?”我声音发抖。
“脑梗前期,血压太高,得住院观察。”医生皱着眉头,“病人是不是长期熬夜、劳累过度?”
我张了张嘴,喉咙像被棉花堵住,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是啊,65岁的人了,还在给人看大门,三班倒,睡不好吃不好,能不倒吗?
我望着病床上脸色蜡黄的老李,忽然想起五年前那个冰冷的追悼会——我的老领导,退休后又被返聘,天天加班到深夜,结果心梗发作,连孙子的面都没见到,人就没了。
他的老伴瘫在灵堂前,哭得撕心裂肺:“早知道……早知道就不让他去上班了……”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
而现在,我的老李也躺在了这里。
我和老李都是普通工人,退休金加起来5000块。在小县城,这钱够花,但我们过得比谁都抠。
“妈,你们别总吃咸菜,买点肉啊。” 儿子每次回来都皱眉。
“哎呀,咸菜下饭嘛,肉贵。” 我笑着搪塞。
实际上,我们不是吃不起肉,而是每个月退休金一到账,第一件事就是给儿子转2500。他在省城买了房,房贷压得喘不过气,孙子补习班一节课就要300块。
老李更拼,退休后又找了个看大门的活儿,一个月1800,三班倒。我劝他别干了,他摆摆手:“闲着也是闲着,多挣点,以后孙子结婚还能帮衬。”
我们穿儿子儿媳的旧衣服,老李的皮鞋底子磨穿了,花5块钱钉个掌继续穿。我学会给他理发,省下每次15块的理发钱。
“咱家虽然不富裕,但一家人和和睦睦的,比啥都强。” 我总这么安慰自己。
去年过年,我照例灌了500多块钱的香肠,风干后坐大巴送到儿子家。
一打开冰箱,我愣住了——
车厘子、榴莲、进口奶酪塞得满满当当,而我去年送的香肠,原封不动地躺在角落,已经发霉了。
“妈,你别送了,小娟不爱吃这个。” 儿子头也不抬地说,“上次你给的,她都送邻居了。”
我喉咙发紧,勉强笑了笑:“那……那我拿回去吧。”
儿媳的梳妆台上摆满名牌化妆品,衣柜里挂满新衣服,连吊牌都没拆。墙上贴的全家福里,他们一家三口在海边、山上、游乐园笑得灿烂。
而我呢?我和老李连县城都没出过几次。
临走时,我顺手提走门口的外卖袋,上面的价格标签刺眼——“139元”。
一顿外卖,抵我们三天的饭钱。
我64岁生日那天,和老李煮了碗长寿面,加了个荷包蛋。
手机一整天都没响。
晚上,老李偷偷给儿子打电话。
“哦!对,妈,生日快乐啊!” 儿子在电话里恍然大悟,“这两天太忙,我给忘了……”
第二天,他们回来了,顺手拎了一袋橘子。
“妈,最近水果贵,将就吃。” 儿媳笑着说。
晚上刷抖音,我无意间看到亲家母发的视频——她去年过生日,女儿(我儿媳)给她买了金项链、金手镯,还带她去高档餐厅吃饭。
亲家母比我还小3岁,天天旅游、跳舞、打牌,活得像个富贵闲人。
而我呢?为了省钱,连件新衣服都舍不得买。
老李脑梗送医那天,我坐在急诊室外,忽然想通了——
我们累死累活,到底图什么?
儿子儿媳过得比我们奢侈多了,我们省下的那点钱,对他们来说不过是一顿饭、一件衣服的钱。
而我们自己呢?吃舍不得吃,穿舍不得穿,连命都快搭进去了。
老李出院后,我直接去银行取消了给儿子的自动转账。
“妈,这个月怎么没打钱?” 儿子很快打来电话。
“我和你爸老了,得留点钱养老。” 我平静地说。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儿子支支吾吾:“哦……那行,你们照顾好自己。”
挂掉电话,我心里反而轻松了。
现在,我和老李终于开始过自己的日子。
早餐不再是白粥咸菜,而是豆浆、油条,偶尔还去新开的包子铺尝尝鲜。
老李的破皮鞋终于退休了,我给他买了双舒服的布鞋。
“哎哟,这鞋底真软!” 他笑得像个孩子。
上个月,我们报了个夕阳红旅行团,去了一趟桂林。
站在漓江边上,老李举着手机自拍,嘴里念叨:“这辈子头一回旅游,真好啊……”
我看着他脸上的皱纹舒展开,忽然觉得——
人这一辈子,真的该为自己活一次。
如果你也和我一样,60多岁了还在省吃俭用,想着怎么帮衬儿女——
停下来吧。
儿孙自有儿孙福,我们辛苦了一辈子,该为自己活一回了。
10万存款+养老金,足够你安稳养老。 别再打工了,别再累死累活贴补子女了。
健康没了,就什么都没了。
趁还能走动,去看看没见过的风景,吃吃没尝过的美食,穿穿漂亮的新衣服。
别等到躺进医院的那天,才后悔这辈子,全为别人活了。
老李出院后的第三个月,儿子突然带着儿媳和孙子回来了。
"爸、妈,我们想跟你们商量件事。"儿子一进门就直奔主题,语气有些急促。
我正在厨房准备午饭,听到这话心里咯噔一下。多年的经验告诉我,儿子这种开场白准没好事。
"什么事这么着急?先吃饭再说。"我端着刚炒好的青菜走出来。
儿媳站在客厅里,眼睛不停地打量着我们的房子,最后停在那台用了十年的老电视上,皱了皱眉。
"妈,是这样的,"儿子搓着手,"小娟想开个美容院,还差20万启动资金......"
我手里的盘子差点没端稳。老李坐在沙发上,脸色顿时变得很难看。
"20万?"我强压着声音里的颤抖,"我和你爸哪来这么多钱?"
"妈,你们不是有存款吗?"儿媳突然开口,"我听强子说,你们至少有10万养老钱。"
我的手指不自觉地掐进了掌心。原来儿子一直在惦记着我们的养老钱!
"那是我们的救命钱!"老李突然拍案而起,声音大得把孙子都吓哭了。
"爸!你这是什么态度?"儿子也提高了嗓门,"我们又不是不还!等美容院赚钱了......"
"等?"我冷笑一声,"你上次借的5万说要还,这都三年了!"
客厅里的气氛瞬间凝固。儿媳的脸色变得很难看,拉着孙子就往门外走。
"行!你们就守着那点钱过吧!"儿子摔门而去前丢下一句话,"以后有事别找我们!"
门"砰"地一声关上,震得墙上的老挂钟都晃了晃。我和老李站在原地,半天没回过神来。
第二天,我红着眼睛去菜市场,遇到了隔壁楼的王大妈。
"芳姐,你这是怎么了?"王大妈一眼就看出我不对劲。
我再也忍不住,把事情的来龙去脉都说了出来。
王大妈听完,叹了口气:"我家那个不孝子也是这样。去年我生病住院,他连个面都不露。后来我想通了,把房子卖了,住进了养老社区。"
"养老社区?"我愣住了。
"对啊,一个月3000,包吃包住还有医护。"王大妈笑着说,"我现在天天跟老姐妹唱歌跳舞,比在家受气强多了。"
回家后,我把这事告诉了老李。我们俩坐在餐桌前,看着桌上儿子小时候的照片,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
三个月后,我们卖掉了县城的房子,搬进了市里的养老社区。
这里环境优美,有24小时医护,还有各种兴趣班。老李参加了书法班,我报了老年舞蹈队。
儿子知道后暴跳如雷,在电话里吼道:"你们疯了吗?把房子卖了住养老院?"
"那是我们的房子,我们想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我平静地说,"你放心,我们已经立好遗嘱,等我们走了,该是你的还是你的。"
挂掉电话,我和老李相视一笑。窗外阳光正好,一群老姐妹正在楼下跳广场舞。
搬进养老社区半年后,儿子突然来看我们。
他瘦了很多,眼睛下面挂着黑眼圈。原来儿媳的美容院倒闭了,还欠了一屁股债。
"爸、妈......"儿子低着头,声音哽咽,"我错了......"
老李叹了口气,拍了拍儿子的肩膀。而我,终究还是没忍住眼泪。
现在,我和老李过着简单而充实的晚年生活。我想对所有和我们一样的老人说:守住养老底线:10万存款+养老金是底线,绝对不要动。
学会说"不":子女的困难让他们自己解决,过度帮扶只会害了他们。
为自己而活:辛苦了一辈子,晚年该享受生活了。
提前规划:养老社区是个不错的选择,要趁早打算。
记住: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你的健康快乐,才是最重要的。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