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人民日报:不要烂在家里,人必须要出门,才能感觉自己是在活着
62236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人民日报一句不要烂在家里,人必须要出门,才能感觉自己是在活着”,最近在网上掀起了轩然大波。这句话像一把钥匙,突然打开了很多人心里那把生了锈的锁。我们以为宅在家里是享受岁月静好,殊不知,这可能正在让我们陷入一种隐形的心理危机,一种名为存在感缺失”的现代病。
从心理学角度看,人长期困在单一、封闭的环境里,感官接收到的刺激会急剧减少,大脑会逐渐进入一种低能耗的休眠模式。这就像一台高性能电脑,你只拿它来看文档,它的处理器和显卡都在慢慢退化。我们的情绪、创造力、对生活的感知力,也会跟着一起钝化。那种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觉得日子灰蒙蒙的感觉,其实不是你懒了,而是你的大脑在发出求救信号,它需要新的、鲜活的养料。
这种养料,就是真实世界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你刷再多的旅行视频,也感受不到海风吹在脸上的咸湿;你看再多的美食直播,也闻不到街角面包店刚出炉的黄油香。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具身认知”,意思是我们的生理体验会直接影响心理状态。你迈开腿走路,身体的活动会直接促进多巴胺和血清素的分泌,这是最天然的抗抑郁剂。你和陌生人一次眼神的交汇,一句简单的谢谢,这种微小的社会联结,能瞬间激活我们大脑中关于归属感”的神经回路,告诉我们你不是孤岛。你把自己关起来,就是切断了这些最直接、最有效的心理能量补给线。你以为躲在家里是逃避了外界的麻烦,实际上,你正在亲手为自己打造一个情绪的孤岛,任由内耗和虚无感慢慢吞噬你。世界那么大,那么吵,那么乱,可正是这些吵闹和混乱,才构成了让我们确认自己存在”的背景音。没有了背景音,你的独奏再动听,也只是一片死寂。
别让你的世界,只剩下手机屏幕那么大。走出去,让阳光、风和人群告诉你,你的每一次呼吸,每一次心跳,都是真实而有力量的。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