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看过《家有儿女》,剧中的刘星可谓是一代经典。
在这个离婚重组的家庭中,刘星是家里的老二,也是妈妈刘梅的孩子。
夏雪是最大的姐姐,夏雨是最小的弟弟,是爸爸夏东海的孩子。
由于后妈的身份加持,再加上刘星性格比较跳脱,每次孩子们闯祸时,妈妈刘梅第一时间怀疑的就是刘星。
同一件事情,夏雪和夏雨做了,妈妈刘梅都非常包容。
但如果是刘星做了,那迎接他的就是一句威力十足的“刘星”和一连串的训斥。
就算刘星做了好事,妈妈刘梅的第一反应也是质疑。
作为家里的老二,刘星可谓是在夹缝中生存。
其实,在电视剧之外,我们也会发现家里的老二是最“命苦”的孩子,是兄弟姐妹之间的受气包。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主要是由于家长对不同排行的孩子的期待不同。
老大:扛起家庭的责任
俗话说,长兄如父,长姐如母。
家里最大的孩子,往往被父母寄予厚望。
父母常常会对老大说,要给弟弟妹妹做个好榜样。
因此,家里最大的孩子,尽管被父母严厉对待,他们也明白这都是父母对自己的期待。
由于年龄更大,老大也会主动承担起照顾弟弟妹妹,替父母分担压力的责任。
研究发现,家里的老大在早期的成长过程中,在语言、感知能力等方面往往会更有优势。
由于默认的家庭责任,老大在情感上也会更加的成熟。
照顾弟弟妹妹的过程中,老大会表现出“成熟化”的特征。
在责任感的驱使之下,家里的老大往往是最优秀的那一个。
老二:夹在中间的受气包
家里的老二,位置往往会比较尴尬。
论责任和担当,老二自然是比不上排在前面的老大。
论宠爱,老二也比不上家里最小的孩子。
在弟弟妹妹没有出生之前,父母对老二的注意力还有一些。
然而,当弟弟妹妹出生之后,老二就变成了家里最没有存在感的孩子。
当父母对孩子的注意力较少时,孩子就会故意做出一些“引人注意”的行为,最常见的就是调皮捣蛋。
我们常说,调皮的孩子往往有一股聪明劲。
就像《家有儿女》中的刘星,总是非常的灵活,鬼点子也很多。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心理学家阿德勒曾提出了“出生顺序理论”,他认为老二往往是最容易取得成就的孩子。
这是因为,父母对于老二,往往不会给予过多的溺爱。
为了证明自己以获得父母的认可,老二的内心往往会有追求优越的欲望,以此来超越哥哥姐姐。
这种行为不会止步于成年,相反,长大后他们也会比较自己与那些更优秀的人,并且试图超越他们。
阿德勒认为,老二一般会更有野心,也更容易产生远大的抱负。
老幺:全家的掌上明珠
家里最小的孩子,往往是最受宠爱的孩子。
由于前面已经有哥哥姐姐们“试水”,父母也已经学会怎样教育孩子会更好。
在父母心里,对最小的孩子的要求也比较低,只要最小的孩子健康开心就好。
同时,每个哥哥姐姐也会关爱最小的孩子。
也就是说,家里最小的孩子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宝贝。
在这种备受宠爱和宽松的成长环境下,最小的孩子往往能最大程度上发掘出自身的潜能。
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曾提出“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概念:
指的是当个体被一种无条件的爱所关怀着时,这种关怀包括喜爱、温暖、尊重、认可等情感,就会使被关注着感受到被接纳的幸福。
每个人都需要这样一个“安全基地”,才能尽情地探索外在的世界。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无条件积极关注能够帮助孩子感受到安全和被理解,为孩子提供一个可以大胆地探索的家庭氛围。
尽管最小的孩子做错了事,父母往往也会以一种宽容的态度处理。
因此,许多家里最小的孩子,往往表现出惊人的创造力。
总而言之,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家里最“命苦”的孩子往往是老二,但老二也最具发展潜力。
同时,这也告诉每个父母,要尽量地对家里的孩子一碗水端平,不要顾此失彼。
-The End -
作者-猫头鹰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