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施效颦,豫超开幕式领导讲话一小时惹众怒
文|清哲木
最近河南豫超联赛的开幕式让网友们炸开了锅!本来是想效仿苏超的火爆场面,结果却搞成了 "领导秀场"。开幕式上领导们轮番上阵,硬是讲了 1 个多小时,在38℃高温下,领导抓着话筒从“足球精神”侃到“城市未来”,汗流浃背的球员和晒得冒火的观众扇着草帽直骂娘:“讲完没?黄花菜都凉了!”踢到第二轮,看台席竟空得能听见回声。
从流露出来的视频显示,豫超开幕式,绿茵场变秀场,领导讲话一小时,观众煎熬一小时,现场,球员、啦啦队和观众在近40度高温中站立,汗流浃背地听着领导长达一小时的讲话。而在千里之外的江苏,“苏超”联赛正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席卷全国。江苏省长在苏超开幕式上仅说了四个字“比赛开始”,副省长一脚开球后立即下场,将舞台完全交给球员和观众。

河南豫超本意是效仿江苏苏超的成功模式,却因浓厚的“官气”和形式主义被网友嘲讽为“抄作业都不会”。
苏超的魅力源于其回归体育本质的理念。参赛球员包括大学生、外卖员、教师和前职业球员,年龄跨度从16岁到40岁。门票仅10元左右,真正实现了 “人人皆可上场”的全民足球梦想。

苏超巧妙地利用了江苏独特的“十三太保”地域文化。13个地级市经济实力均衡,彼此竞争又相互成就。赛事创造性地打造了 “楚汉争霸”、“早茶组合”等话题,将城市间的文化张力转化为赛场上的良性竞争。

赛事带动了文旅消费的爆发式增长。端午期间,江苏景区预订量同比增长305%,多地推出“观赛+旅游”套餐,如常州对扬州市民免门票,带动了餐饮、住宿等行业增长。资本市场也积极响应,金陵体育、共创草坪等“苏超概念股”股价翻倍。
笔者仔细的看了网友的反馈和意见,豫超模仿秀,不过是形式主义的典型样本。
与苏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豫超联赛从开幕式开始就陷入了形式主义的窠臼。

开幕式选在一个学校操场,原定下午4点开始,却让球员和观众在烈日下苦等到近5点。随后是长达一小时的领导讲话,内容充斥着“发展”、“振兴”等大话虚话,听得人昏昏欲睡。
开幕式后,比赛现场更是乱象丛生。场上球员斗气连连,裁判不得不忙着调解;赛后还出现了球员围堵裁判的闹剧。面对网络上的调侃和批评,豫超组织者选择了抵制和封闭,而非苏超式的包容态度。连“梗”都玩不起。
一位网友的评论一针见血:“苏超靠的是那些最初闹腾的球迷,他们才是真正爱这个的。网友“形式主义退退退”炸锅:“豫超领导过官瘾呢?当踢球的都是铁人?”体育评论员更犀利:“连球迷都忽悠不来,谈何全民足球?”领导过足了讲话瘾,球员观众遭罪,网友直言“这是来看球赛还是来听报告会的”。
当豫超把球场变晒场,苏超用四字真言道出快乐实质——足球不要镀金讲话稿,要的是拍红巴掌喊哑嗓! 毕竟绿茵场只认两样东西:滚动的皮球,和沸腾的人浪。
苏超的成功经验已经清晰地摆在面前;让体育回归群众参与本质。当赛事深度绑定地域文化基因,便能激发出超越竞技本身的社会经济效益。
苏超构建了“政府定规则、社会创内容、市场配资源”的新型治理框架,让体育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连接器。扬州中场休息的“非遗”展示惊艳四座;常州以“9.9元门票”套餐带动本地萝卜干品牌线上销量翻倍;盐城靠“观赛送鸡蛋饼”吸引万名游客打卡。这些创新举措将足球赛事与经济文化完美融合,形成了良性循环。
体育赛事的价值从来不在于领导的讲话时长或场面有多宏大。苏超赛场上,那些普通人的身影——大学生、外卖员、前职业球员——在绿茵场上挥洒汗水,观众席上山呼海啸的呐喊,以及整个江苏省在赛事期间增长的305%景区预订量,都在证明一件事:当体育回归本质,它就能点燃一座城市的激情。
豫超的教训已经摆在眼前:领导讲话一小时,不如放手让百姓踢好一场球。毕竟,足球场不是主席台,绿茵英雄是那些在场上奔跑的人,而非在看台上训话的人。即使是抄作业也要一点技术水平,这开卷考还这么差强人意,太不应该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