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海域的生物多样性中,磷虾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每年,约有3亿吨的磷虾被不同生物所消耗,它们被誉为海洋中的"黄金矿藏"。自1972年苏联人首次认识到磷虾的价值后,人类对这种生物的捕捞量便开始逐年攀升。

在众多磷虾种类中,南极磷虾以其较大的体型——可长至6厘米,成为最受捕捞者青睐的品种。人类每年大约捕捞15-30万吨磷虾,其中南极磷虾和北太平洋磷虾是主要捕捞对象。捕获的磷虾大多用于水产养殖、鱼饵,以及宠物食品的加工,仅有一小部分供人类食用,超市中常见的廉价"虾皮"多由南极磷虾制成。

 

尽管人类对南极磷虾的捕捞量相对较小,但真正消耗它们的是那些以磷虾为食的动物。例如,许多大型鲸鱼便是以磷虾为食,但海豹和鱿鱼对磷虾的消耗量更大,每年各自消耗超过1亿吨。特别是豹海豹,其饮食中南极磷虾的比例高达45%。

据生态网站统计,所有动物每年消耗的南极磷虾总量超过3.13亿吨。那么,为何南极磷虾在如此巨大的消耗下仍未灭绝呢?南极磷虾广泛分布于南冰洋,甚至延伸至南极辐合带。2009年的数据显示,南极磷虾的生物量约为0.05吉吨碳,与人类的总生物量相近。尽管关于其总储量的数据存在争议,但一年3亿吨的消耗量显然不足以导致其灭绝。

 

南极磷虾是群居动物,它们的群居行为可能是一种防御机制,使体型较小的捕食者望而却步。在食物丰富的季节,南极磷虾的数量可达到每立方米10000至60000只。有时,卫星图像显示南极水域呈现红褐色,这往往是由于大量聚集的南极磷虾所致。

南极磷虾的成功生存,得益于南冰洋丰富的浮游生物群落。它们以浮游生物为食,形成了一个生态闭环。尽管南极磷虾的群居行为和发光特性仍是个谜,但它们的繁殖能力极强,雌性一次可产卵6000至10000个。这些卵会下沉至海底2000-3000米处孵化,并在2-3年后成年。

 

南极磷虾的生命周期中,它们在繁殖季节结束后有时会进入一种逆转模式,通过蜕壳变小,甚至失去性特征,变成幼体。这种适应性使它们能在食物匮乏的季节生存下来。

南极磷虾的种群数量和生态作用,使其成为关键物种。人们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并设定了捕捞上限。然而,南极磷虾的数量仍在迅速减少。日本曾以恢复捕鲸为由,声称减少鲸鱼数量可以使磷虾数量增长,但这一观点已被证明是错误的。鲸鱼的减少实际上会导致磷虾数量的减少,因为鲸鱼的排泄物为浮游生物提供养分,形成了一个生态闭环。

 

保持生态平衡和合理捕捞南极磷虾至关重要,因为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不可替代。任何对这一物种的过度捕捞都可能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预知的影响。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