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笔者看来,《扫毒风暴》虽然以“扫毒”为名,但从人物设定等各个方面来看,并不是一部对林强峰等正面角色“十分友好”的缉毒剧。

也许是编剧陈育新希望在自己这么多年警匪剧编剧的职业生涯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也许是卢少骅的原型刘招华,有着让所有人都无法忽视的传奇经历,才有了今天这样一种局面。

作为一名自诩是自媒体人的小角色,笔者鲜有能完全站在反派角度不断解读一部电视剧的经历。

只因为在当下国产剧的大环境中,像《扫毒风暴》这般用大篇幅“灰色”来描写一个反派的作品太少见,才有了即便不断被读者“骂”也要硬着头皮写的决然。

或许是同为影帝的秦昊,比段奕宏更好的诠释了剧中人。

从第一集的莫名其妙到第二十集的逐渐清晰,几乎所有的焦点与高光时刻,都有意无意聚焦到了卢少骅这个反派的身上。

那像林强峰、黎安这些不断追逐卢少骅的正面角色,虽然会落得一个被人说是“大不敬”的口实,却依旧让笔者有种被人耍到团团转的感觉。

虽然《扫毒风暴》没有什么权威部门为其背书,但它能在暑期档登上央视八套黄金档,也足以看出其内容与实力的不俗之处,以及绝不可能是一部洗白毒贩的缉毒剧。

所以这一次的这一篇文章,笔者希望能以解读林强峰这个角色为契机,找到《扫毒风暴》中那些并不容易被我察觉到的深意。

若要解读一个角色,通常来说总还是要有一个契机的。

比如在第二十集中,当林强峰戴着卢少骅曾经戴过的防毒面具,看着眼前这些曾经被卢少骅无数摆弄过的制毒工具,从满脸渗出的汗珠到脑海中不断闪回出的经历,最终因为产生气短症状而摘下防毒面具。

这一系列的动作,让我对这个被诟病最多的正面角色,有了一个全新认识的机会与契机。

很多人或许对段奕宏饰演的林强峰并没有好印象,认为这角色被他诠释的太过浮夸,甚至根本不像是传统意义上的警察,更像是一个泼皮无赖般的小混混。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看法,或许也跟《扫毒风暴》更容易侧重卢少骅的角度讲述有关系,这很容易让人忽略了林强峰是一个刚刚回归正常生活的卧底。

与有刘招华这个真实原型的卢少骅不同,林强峰几乎可以说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虚构角色,虽然他身上有着无数缉毒警察的影子,但总归与卢少骅这个只需根据一个人来解构的角色不同,需要兼顾的东西太多反而不是一件好事。

作为一名卧底,林强峰与大多数回归正常的卧底不同,他并没有经历所谓的“认知行为疗法”等专业干预,也没有通过“释放窗口”或“联络窗口”来断绝卧底身份与真实身份的接触,更没有经历“脱角期”以便让自己逐渐回归原始身份以避免“角色脱离综合症”出现。

所以才有了剧中这样一个看起来疯疯癫癫的林强峰,一个让人无法理解和难以接受的缉毒警察。

从我个人角度来说,第四集中临边市缉毒支队支队长祁支队同意林强峰放弃休息直接回归警队的决定,并不妥帖也不明智甚至多少有些草率了。

即便有警力上的捉襟见肘,即便有很多大案要案需要林强峰顶上去的现实问题,都不应该让他直接回归正常工作。

而这样的决定,也间接导致了第二十集中林强峰一次性集中爆发的一幕出现,他回忆起了太多卧底时的经历,他想起了被强行压抑的恐惧与悲伤,无论是战友李百川的牺牲,还是被扔进箱子里的尸体,都是他脑海中挥之不去的梦魇。

最终的阿古活了下来,最终活下来的林强峰回到了现实生活。

他没有选择休整与接受干预治疗,他希望通过直接回归工作来减轻这些很可能已经让他产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回忆。

于是便有了观众眼中这个看起来总是以傻笑示人的缉毒警察,于是便有了总给人一种疯癫感觉的缉毒警察,即便他准确分析出了卢少骅是制毒师,却依旧很难让人对他产生太多的好感。

或许这就是卧底的悲哀之处,或许这才是卧底的真实状态。

曾经的阿古在毒贩们的相互猜忌中夹缝求生,今天的林强峰在卢少骅的灰色人设中夹缝求存。

也许我们看不懂影帝段奕宏的高深演技,但却应该能明白卧底英雄林强峰的悲喜人生,他的卧底人生足以支撑起他的疯癫,他的疯癫不该只能换来嘲讽与不解。

关于《扫毒风暴》的解读暂时先写到这里,更多精彩解读且听下回分解。

若觉得文章不错,希望您可以点赞、分享与关注哦,图片来自网络。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