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仁义的一位太监,故意改了圣旨一个字,因此救下千人性命 封建时代皇宫中普遍有实权的角色只有两个,其一为皇帝,一邦之主,坐拥实权这是每个人都不会反驳的。那第二个角色是什么呢,是太监。在大多数看客们的印象里,除了皇帝外,说话有分量的要么是群臣,要么是后宫中的国母,像太监这样无足轻重的小角色,如何登得上大雅之堂?你还别说,纵观历史上不少朝代,太监的权力还真的不小;这类人每日长伴君侧,可谓是最接近权力中心的一群人。

相比较于群臣,君主更愿意相信的往往还是每日伺候自己的宦官,这些宦官的权利说到底还是来自于皇权,他们只是起一个传达命令的角色罢了。当然,有了空子那得到了实权,也是稳扎稳打的事了;看就看这太监心地的善恶,人性的得失了。中国古代心肠歹毒的太监不少,这类人得到君王的宠信拿到实权后,多数都为非作歹;但历史上不乏也有心地善良的太监。

这个太监的名字叫做张居翰。张居翰是唐朝是一位有名的好太监,史料记载,此人能够较好的游离于君臣之间,协调两者之间的矛盾与误解。因为做事靠谱待人真诚,甚得君心;一般的太监能够扶持两代皇帝就不错了,轮到张居翰这里,他接连服侍了好几位皇帝,因此常受优待。虽然得此殊荣,可他并没有居功自傲,按照道理而言,彼时的张居翰除了不是一个完整的男人,在地位上已经高出一般的大臣好几个官阶了。若是换做一般的宦官,可能早就大肆敛财,拉拢重臣了;但张居翰这人却没有,而他还做了一件“大好事”,也因此留名千古。

后唐庄宗李存勖在位时,决心出征后蜀,将其一扫而尽。后蜀皇帝王衍自知抵抗不住后唐,便投降给了后唐,后唐皇帝接纳了,还答应给他封地,世代无忧。不过不久后,这一切的承诺在宠臣的一番进言后,全都落空了,宠臣认为后蜀主有卷土重来之心,留着迟早是个祸害。于是,一封杀光后蜀皇帝的诏书就落了下来。负责前往宣读的太监便是张居翰,张居翰在看到圣旨上写到:王衍一行,并宜杀戮后便犹豫了。张居翰认为倘若完好的传达皇帝的旨意,那么注定会有诸多无辜的人遭到牵连,但是君主的诏书是无法违抗的,究竟该怎么办呢?

张居翰认为既然以及答应赦免后蜀,如今出尔反尔。于是他就斗胆改写了诏书,换了一种说法,将"一行"改为了"一家",最后后蜀主王衍一家被赐死了。也因为张居翰的这一改,后蜀百官等千余人都逃过了一劫。但要说庄宗不知道么?自然是瞒不住的,最后庄宗也得知改诏书一事,但因为战事吃紧,就没有过多追究。而世人得知此事后,更是对于张居翰救下千人的好事赞许有加,都称其为"史上最仁义的太监"。而张居翰最终也是活到了70岁的高龄。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