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未盈
最近生活总是给人一种越来越癫的感觉,前有甲亢哥“发癫式直播”,打破西方媒体滤镜反向输出中国文化,后有宫教授中年出轨男学生,反而成为了全网羡慕的爱情神话。生活的走向总是出乎人的意料。
而这种无处不在的癫感,已经充分传导进了影视剧中,现在编剧们比的不是现实主义的深刻性,比的是谁的脑洞够癫够疯狂,能跟当下随时随地会发疯的当代人共鸣,谁就赢了。
而这个月,已经有两部“癫剧”火上热搜,成为今年剧集市场中现象级的爆款黑马。一部是孙俪主演的《蛮好的人生》,还有一部是张国立主演的《我的后半生》,前者是讲中年女性低谷期的人生重启,后者是讲退休老头的再婚历险记,两部剧的强刺激剧情都有一种短剧式的抓马癫感,但在人设和主题上又呈现出了长剧的丰富度和层次。
相比于同期的都市剧,这两部剧更具有话题性,更能第一时间抓住观众的眼球。而那些平淡写实的剧集则扑得悄无声息。

这种鲜明的对比,似乎在告诉我们:在这个短视频比影视剧还精彩的网络时代里,如果影视剧还秉持着十年前的现实主义,已经无法覆盖当下光怪陆离的现实了。癫感,某种程度上才是当下社会的隐藏属性,而融入“癫感”元素,能让国产剧跳出同质化的现实叙事,用超前的精神状态吸引观众。
又癫又爆的都市剧
从数据角度来看,截至目前,今年最爆的一部都市剧,非《蛮好的人生》莫属,(最高骨朵热度77.24)而它拿捏观众的诀窍就是那又俗又接地气的癫感。

《蛮好的人生》一开场,孙俪饰演的金牌保险员胡曼黎,化着精致的妆,穿着小洋装,向镜头侃侃而谈自己卖保险的辉煌经历,这副自信的微商腔调,让骨朵不得不服,只想说一句:“姐就是女王,自信放光芒。”

胡曼黎是一个靠自己努力和时代红利,从底层打拼到中产的职场女性,也象征着过去二十年崛起的一代人。他们人到中年本该是人生的巅峰期,却会因为时代的骤变和自身的选择陷入到种种困境中,迫切需要重启人生的勇气……本质上《蛮好的人生》讲述的还是中产坠落与重启的主题,和去年播出的《凡人歌》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能与当下中产阶层与中年人群的内在焦虑产生深度共鸣。
而胡曼黎遇到的人生困境也是如此,当她以为人生一切顺风顺水的时候,突然遭遇了一系列挫折。老公出轨,遇到的对手还是高段位小三;工作被人下套,丢了饭碗,还禁入保险行业两年;手上的积蓄都压在房子上,没有现金还要维持体面的生活,只能卖掉车和包……
这些可能是很多中年人曾遇到过的困境,表面风光,但实则毫无抗风险的能力,一旦遇到了过不去的经济难关,就是毁灭性的打击。
《蛮好的人生》就将这些隐秘的困境,用一种高度戏剧化的方式放大,这就造就了荒诞的癫感剧情。为了挽回丈夫,胡曼黎故意制造自己和小三同时落水的情景;为了报复小三,胡曼黎直接高调在小三家门口庆祝他们三婚;为了逼走不讲理的亲戚,胡曼黎直接把家丑外扬到朋友圈。
如果说国产剧吵架的段位还在推拉搡骂,那么胡曼黎就把家庭纷争升级到了孙子兵法层面,主打一个出奇制胜。而她“癫”破日常的行事也充分证明了一点:人只要放下脸面,就是无敌的存在。

胡曼黎虽然行事夸张,性格狂放不羁,但人物的底色是真实的,在她身上,骨朵看见了那些为生活努力奋斗的销售的影子。她们精于人情世故,但也秉持着真心换真心的原则;她们想要挣钱,足够坦诚地面对自己的欲望,但也有自己的底线;她们总是笑呵呵的,看似没有烦恼,实则把委屈都埋在了心底。
这是一个很世俗的人,但也是一个很可爱的人。她没有知识分子的清高文化,却有着劳动人民的踏实肯干。这种强大的生命力,成为了她触底反弹的驱动力。

这就是为什么观众能够接受剧情的癫,因为在情理上,剧情和人设都是符合人性的逻辑的,而且能开导和宽慰观众的心。但从道理上来说,这部剧的很多职场情节设计的不是很符合逻辑,很多保险业务员也发文吐槽:“胡曼黎这样的财神爷不可能被同事排挤走”“胡曼黎这样的精英想找人挂单很简单,不用非得找薛晓舟合作”。
显然这些情节都是为了强冲突的戏剧性,牺牲了现实层面的逻辑。此外这部剧的“反派”刻画得也比较片面,渣男前夫不太像个能开讲座的大学教授,像个没有脑子的愤青。剧情的铺垫也比较少,胡曼黎和前夫之前的感情线基本没有,她失去婚姻的痛苦就难以让人深层共情,只是停留在了浅层的情绪刺激上。所以“癫”的代价就是会造成内容的肤浅,经不起细细推敲和回味。
总的来说,《蛮好的人生》虽然“癫”得不太现实,但精神状态好得飞起,胡曼黎永远是那个发疯外耗别人、从不内耗自己的人。而她不在有毒的情感关系里损耗自己、专注搞钱的价值观也很符合当下流行的女性叙事。可以说这是一部迎合市场的话题“癫”剧,目前在优酷站内热度已经破万,引起了全网的高度讨论。
癫感才是国产剧创新的新解药
癫感的本质是什么?其实就是荒诞。当世界荒诞到了极致,人就会随时随地发疯。当努力不再有结果,当稳定的生活可以被一纸命令轻易颠覆,人们才开始惊觉原来没有逻辑才是生活最大的逻辑。所以影视剧开始大搞反逻辑的抽象设计,而越抽象、越反逻辑的东西,越能出圈。
谁能想到去年都市剧《如果奔跑是我的人生》最出圈的情节不是母女携手励志走出困境,而是满脸皱纹的老三和“你真是饿了”的出轨男呢?看似男人找老三不符合现实逻辑,但其实只是影视剧的刻板印象,现实生活中男人出轨找什么样的都有。
这个老三的设计,恰恰能通过高反差的癫感情节,让观众好奇为什么这个男人要找老三,继而去探讨出轨的本质是什么。

今年4月播出的《我的后半生》(最高骨朵热度76.37)也是如此,一个70岁的丧偶老头成为了婚恋市场的香饽饽,不到一年时间找了四个女朋友。这部剧看似是一种老年玛丽苏的选妃文学,但背后的现实逻辑是老年婚恋市场的需求困境,
正如剧中那句话所说:“这个年纪找对象,人们的账算得比会计还精明,先领结婚证,再领房产证。”
很多老年人表面上是自由恋爱,背后是利益互换,老头图免费保姆,老太太图遗产继承,老年人比年轻人直接多了。这种直接打破了年轻人的认知局限性,所以感觉这部剧很“癫”。

但其实这就是我们未曾看到的另一面现实,很多时候我们认知到的现实逻辑是片面的,而“癫感”恰恰打破了局限性,让观众意识到原来在我认知不到的世界里,还有那样的人和事存在,这个信息差就是吸引观众的话题性。
现在互联网时代,内容供给这么丰富,驱动观众打开某部剧的本质原因是好奇,而越稀奇的东西越容易引发好奇。这就是癫感的影视剧能吸引观众入场,成为爆款的重要原因。
比如今年同期播出的另外一部剧《成家》热度就比较低,最高骨朵热度72.35。《成家》的主题是婚姻焦虑,职业切口是婚姻介绍所,剧情是围绕相亲中的数据和情感的冲突,但设计的不合情理,也不合逻辑,让观众从哪个维度都难以带入。很多观众都评价这部剧完全照搬了《安家》的模式,但却比《安家》差得多。
这部剧和《蛮好的人生》都属于职场大女主题材,但有个区别在于,《蛮好的人生》是合情理的癫,而《成家》是少情理的癫,这样的癫只会被观众批评悬浮,不会让他们感到惊喜。

再比如《以美之名》是今年难得的一部现实主义好剧,但离爆款就差一种高强度的话题性,最高骨朵热度74.85。这部剧以医美行业切入,讲述了两个整容科女医生救治患者的故事,整体质感很像孙俪2021年拍的《理想之城》,都有着浓重的现实主义底色,所描绘的行业生态环境也很真实。
按理来说医美行业里面有很多奇葩的乱象可以写,但是编剧有意舍弃了一些猎奇的案例,而是把笔触聚焦那些真正值得关注的病例,比如烧伤的女孩修复、职场女性割双眼皮的容貌焦虑。这是一种值得尊重的选择,但在话题度上就会相对低一些。

今年国产剧的剧集市场,不缺精品,但缺爆款,无论是哪个品类的编剧,都在想着怎么才能让剧集拥有爆款基因。而“癫感”是一个值得创新的方向,
去年《墨雨云间》的火爆就将癫感带进了古偶赛道中,复仇的她、疯狂的公主、阴湿的前夫,古偶的尺度又被拓宽了。而今年癫感又卷进了都市剧中,《我的后半生》打开老年甜宠视角,《蛮好的人生》将现实困境和癫感日常平衡得很好,成为了一个新的都市剧范本。
这个范本里,有荒诞的生活、又癫又强的主角、奇葩的各路配角,每天都在上演误会、巧合、疯狂、失控,就像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反映了我们这个社会的抽象现实。我们需要角度奇特的“癫剧”,就像我们需要看到被折叠的北京。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