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澎湃新闻报道,近日,美国海关公布的一组数据引发关注:2024年1月至4月,美国从泰国、墨西哥进口的氧化锑总量达3834吨。这个数字有多惊人?要知道,两国2021至2023年三年间对美氧化锑出口总和不过1600吨,短短四个月进口量直接翻了一番还多。
泰国仅有一家年产能不足200吨的锑冶炼厂,墨西哥的锑矿资源更是匮乏到可以忽略不计。可如今,这两个在锑资源领域几乎“一穷二白”的国家,却在极短时间内跻身美国锑产品进口来源地前三名。明眼人都能看出其中必有蹊跷,再结合路透社等外媒披露的航运记录,答案逐渐清晰——这些所谓的“泰国货”“墨西哥货”,很大一部分是经过伪装的“中国货”。
稀土(资料图)
一家名为泰国联合宠物工业的公司进入公众视野,深入调查发现,它竟是中国广西某锑生产企业在泰国设立的子公司。在2023年底中国对美锑出口禁令生效前,该公司每月对美出口锑产品不足15吨,而2024年1月至4月,其单月出口量最高达到841吨,四个月累计出口3366吨,较禁令前激增27倍。如此夸张的增长幅度,很难不让人怀疑其背后隐藏的“乾坤大挪移”。
在利益的驱使下,走私者的伪装手段可谓五花八门。广西某企业将高纯度的铋合金,精心包装成普通的焊锡膏,试图通过这种“偷梁换柱”的方式蒙混过关;香港海关曾截获一批用铝箔层层包裹的锑锭,这些锑锭被申报为“金属工艺品”,企图利用艺术品监管的相对宽松逃避检查。更有甚者,将氧化锑与其他矿石粉末混合,申报为普通铁矿或锌矿,试图在海量的矿石出口中“浑水摸鱼”。
中国境内的走私者将货物先运至泰国、墨西哥等第三国,在当地的港口或仓库,这些被管制的战略矿产经历一次“身份洗白”。它们被重新包装,换上印有当地企业名称和地址的标签,报关单上的原产地也赫然变成了这些第三国。例如,一批从中国湖南出发的锑产品,经海运抵达泰国曼谷后,在当地一家仓库拆箱、重新分装,贴上泰国某贸易公司的标签,最终以“泰国制造”的身份登上运往美国的货轮。
在查获的一起案件中,一份“对赌协议”揭开了境内外企业勾结的内幕。协议明确规定,只要境内走私团伙能将锑产品成功运抵美国指定港口,美方中间商将按每吨5万美元的标准支付佣金。在这种高额利润的诱惑下,一些利欲熏心的企业和个人不惜铤而走险。据估算,2024年初以来,通过这种非法渠道流向美国的锑产品,每吨差价利润可达10万美元以上,巨大的利益蛋糕让不少人丧失了底线。
面对严峻的走私形势,中国商务部牵头,联合公安部、国家安全部、海关总署等七大部门,于2024年5月启动了打击战略矿产走私出口专项行动。此次行动明确将伪报瞒报、夹藏走私、第三国转口这三种主要走私手法作为打击重点。
海关作为此次行动的前沿阵地,全面升级了监管技术手段。先进的穿透性检测设备投入使用,就像给出境货物做“CT扫描”,能够精准识别出隐藏在普通货物中的战略矿产。AI大数据分析系统则对出口货物的流向、货主信息、历史出口记录等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预警。例如,某企业突然增加对泰国的矿石出口量,且出口产品种类与该企业以往业务范围严重不符,系统会自动将其列为重点核查对象。
专项行动开展仅一周,就取得了重大突破。在广东某港口,海关工作人员截获了一艘装载着“化肥”的货轮,经检测,所谓的“化肥”其实是20吨稀土氧化物,货值高达4.8亿元。更令人震惊的是,现场还查获了那份臭名昭著的“对赌协议”,成为境内外勾结走私的铁证。截至2024年5月底,全国各口岸累计查获各类走私战略矿产案件37起,查扣锑、镓、锗等矿产共计58吨,涉案金额超过12亿元。
稀土(资料图)
2024年7月1日,新修订的《矿产资源法》正式施行,其中对矿产资源走私的刑事处罚力度大幅提升。走私战略矿产情节严重的,最高刑期从原来的七年提高至十年,同时加大了罚金处罚力度,违法所得将被依法没收。这一系列举措,向那些企图通过走私牟利的不法分子发出了强烈信号:触碰法律红线,必将付出沉重代价。
2023年底中国实施锑等战略矿产出口管制后,全球市场上相关矿产价格应声上涨。锑的价格在短短几个月内飙升超过200%,从每吨1.5万美元暴涨至4.5万美元,个别高纯度锑产品价格甚至突破6万美元大关。如此巨大的价格差,就像一块巨大的磁铁,吸引着无数利欲熏心的人铤而走险。美国一家小型科技公司的老板在接受采访时,竟毫不避讳地“称赞”中国一些企业在规避法规方面“很有办法”,言语间透露出对这种非法渠道的依赖。
锑、镓、锗等战略矿产,堪称现代工业的“维生素”,在通信、半导体、军工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锑为例,它是制造红外制导导弹、穿甲弹、核武器部件的关键材料,美军的F-35战斗机、“阿利·伯克”级驱逐舰等先进武器装备的生产都离不开锑。中国作为全球锑资源的主要生产国,储量占全球的35%,产量更是占全球的48%,长期以来承担着全球大部分的锑供应任务。2023年底的出口管制,是中国基于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做出的必要决策,旨在保护稀缺资源,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尽管技术手段不断升级,法律体系日益完善,但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人心的向背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当香港海关查获用铝箔包裹的锑锭时,当广西某企业将铋合金伪装成焊锡膏出口时,这些案件反映出的不仅仅是走私手法的隐蔽,更是个别企业和个人在利益面前的迷失。国家战略资源的保卫战,需要每一个企业和公民都树立起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抵制非法行为,守护好国家的“战略家底”。
稀土(资料图)
面对中国的出口管制和专项打击行动,美国也在积极寻求应对之策。一方面,加大对本土锑矿开采项目的投资,试图减少对中国资源的依赖。例如,美国PerpetuaResources公司正在加快爱达荷州锑矿项目的建设进度,原本预计2028年投产的项目,计划提前至2026年。另一方面,加强与盟友的合作,推出“四国关键矿产倡议”,试图联合日本、印度、澳大利亚等国,构建一条绕过中国的关键矿产供应链。此外,美国还与越南达成协议,对经由越南转口至美国的商品加征40%的关税,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打击“洗产地”行为。
中国在这场博弈中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决心。除了开展专项行动、完善法律体系外,还在积极推动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加强国际间的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同时,进一步优化国内产业布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大对替代材料的研发投入,降低关键产业对单一资源的依赖。对于第三国转口这种隐蔽的走私方式,中国正与相关国家进行沟通协商,争取建立更紧密的监管合作机制,从源头斩断走私链条。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