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发现没?现在送快递的小哥越来越像大学生了。其实不是像,是很多快递小哥确实就是大学生。我哥们公司去年招的管培生,有个211毕业的小伙子上月辞职去开网约车了。

这可不是段子,教育部刚公布的数据,2024年高校毕业生突破1179万,但企业校招岗位直接砍了快三成。

比尔·盖茨说得好:未来十年,最危险的失业不是被机器取代,而是固守着被时代淘汰的技能。

学历已正在变成超市打折的临期牛奶

2000年那会儿全国大学生才100万,现在随便扔块砖都能砸中三个本科生。心理学有个词叫“禀赋效应”。

我们总觉得揣在兜里的文凭会越来越值钱,但现实是残酷的,我有个高中同学,现在在华为,他说,他们现在校招特别爱要两类人:要么是能三天啃完一本专业书的“学习野兽”,要么是社团里搞定过万人活动的“社交悍匪”。

任正非的话更直白:我们不要只会考试的乖孩子,要能在泥潭里打滚的狼崽子。

方向盘握得再稳也跑不过时代车轮

广州黄埔港去年上了50辆无人集卡,原本需要60个司机的活,现在8个人盯着屏幕就能搞定。更狠的是苏州某物流园,无人重卡自己加油、自己充电。

我认识个开了半辈子大巴的老司机,前年咬牙报了无人机培训班。现在带着车队的小年轻搞交通+航拍的新业务,去年接了个景区项目,单子比开车时多了三倍。他跟我说:以前觉得方向盘是铁饭碗,现在才知道,饭碗得自己天天擦,才亮堂。

包括,电话客服、流水线上的工人……,正将慢慢被时代抛弃。

《人类简史》作者赫拉利预言:21世纪最大的风险,不是机器人觉醒,而是人类陷入无用的焦虑。

新生存法则:把自己变成瑞士军刀

查理·芒格说得好:手里拿着锤子的人,看什么都是钉子。

现在最吃香的是什么人?我研究过一些转型成功的人,发现他们都有个共同点:左手能拆解抖音算法,右手能搞定社区大妈。

当今年代更需要复合型人才。

说个真事。我之前跟个tony老师聊天,他疫情期间自学了直播带货。现在每天下午剪头发,晚上做发型直播,最近还跟服装店搞联合促销。上个月见他开着新提的特斯拉,车屁股上贴着标语:剃头刀能剪头发,也能剪视频。

我一个亲戚在东莞的一电子厂,他说他们公司去年上了机械臂生产线,300人的车间现在只剩15个技术员。原先流水线上手速最快的,现在每天的工作是给机器人擦润滑油。他说想继续从事这行,就要考工业机器人操作证。

如何破局?

1.打破技能幻觉:心理学有个“胜任力陷阱”,人总想待在证明过自己的领域。我听过一个案例,一个餐厅老板,一开始死活不肯做预制菜,直到隔壁用中央厨房的店抢走他七成客源。后来他把秘制酱料做成快销品,一转型,反而打开了新市场。

2.培养跨界面生存力:神经科学发现,接触新技能时大脑会分泌BDNF神经营养因子。认识个流水线质检员,每天午休用“多邻国”学德语,去年跳槽到德企当设备调试员,工资条比原来多两个零。

3.打造反脆弱人设:塔勒布的理论在职场特好用。商场专柜的莉莉姐,疫情期间把VIP客户都加进私域社群,现在带着两百多个富婆搞跨境团购,做的风生水起。

《哪吒2》的导演饺子,自爆曾经在家啃老3年;

摩拜单车的胡玮炜曾经是个记者;

毛不易成名前,是个男护士;

写《明朝那点事儿》的当年明月,曾经是个海关公务员;

马爸爸曾经是高校英语老师

……

是的,当今社会确实很卷。但,真正的英雄主义是认识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文凭会褪色,技能会过时,但理想不会,去,勇敢追求你自己想要的生活,多晚都不迟。

你我共勉。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