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西市院上镇村民正在采摘葡萄。 魏 康摄
“走!带你看个好光景!”一大早,青岛莱西市姜山镇姜山新村党委书记迟德强兴奋地说。
从姜山新村向北驱车5分钟,便来到胶东半岛最大的内陆淡水湿地——姜山湿地,习习微风吹拂,水面波光粼粼,偶有阵阵涟漪,仔细一看原来是有小龙虾不时露出水面挥舞双钳觅食。
小龙虾是南方特产,为何北方也出产南方虾了?“不光能产,品质甚至还高出一截来!今年咱村自产的第一批小龙虾已经上市了。”面对记者的疑惑,迟德强颇为自豪。
背靠姜山湿地水资源优势,看准了小龙虾这一餐饮“顶流”,姜山新村从2023年起联合邻村保驾山新村,从江苏盱眙引进专业水产养殖公司,三方合资开始首次规模化养殖小龙虾尝试。得天独厚的近野生自然条件,加之北方水温低生长周期长,出产的小龙虾肉质紧实弹牙,一上市就颇受欢迎。
而在莱西市河头店镇高格庄大闸蟹养殖基地,生产经理郭建正在指挥工人管理水草,以适应大闸蟹生长所需的清洁水质。郭建介绍,这已经是南方大闸蟹“落户”莱西的第二年,今年在试养成功的基础上扩大规模,投放8.6万尾蟹苗,预计10月份上市,总产值将达300万元。
在莱西,像“南虾北养”“南蟹北养”的乡村特色产业正逐渐兴起。“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途径,带动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作用明显。”莱西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迟宗兴表示,“作为‘莱西经验’诞生地,我们不想错过这个‘强村共富’的机会。”
据悉,莱西市围绕推动“强村共富”,以“乡村公共资源+强村共富公司”促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为引领,以发展特色产业为抓手,聚焦挖掘农村资源、提升资源价值、完善配套运营等关键点快速破局,因地制宜做好“土特产”文章,培育了一批乡村优势特色产业。
这几天,在莱西市马连庄镇西瓜种植基地,碧绿的藤蔓上,滚圆碧翠的麒麟美都西瓜整齐排列,基地负责人徐菊珍正忙着采收,这也标志着又一南方品种今年在莱西成功落地。“184个西瓜种植大棚,一个大棚就能产出两三千斤,总产量能达到五六十万斤。”徐菊珍说。
黑桑葚挂满枝头娇艳欲滴、碧根果树枝繁叶茂长势喜人、不同品类的菌棒出菇如雨后春笋、培养皿中羊肚菌丝等待“农民科学家”进一步分离……盛夏时节,行走在莱西,能感受到“一村一品”串联起的乡村特色产业正焕发生机与活力。
乡村产业引进来,更要可持续。莱西市在立足资源禀赋,引入乡村特色产业基础上,注重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扎根“土”,体现“特”,形成“产”,从发展单一产品向发展多元产业转变,从发展一产向一二三产业融合转变。
走进莱西市院上镇徐家屯村,只见一串串紫黑色葡萄挂在碧绿的藤蔓上。葡萄大棚里,种植户徐源壕正趁着晴好天气给葡萄除叶,以此增加光照提高葡萄糖度。
“得益于气候、土壤适宜,村里种出来的巨峰葡萄颗粒饱满、口感甘甜,深受消费者欢迎。”徐源壕说,“我种了3个大棚的葡萄,现在市场价30多元一斤,一年就能收入30万元左右。”而在不远处的九顶庄园,这里的2200余亩酿酒葡萄正繁茂地生长着,工人们忙着抹芽、夹枝。依托九顶庄园、归璞酒庄等产业基地,当地发展酿酒葡萄66.67公顷、无核葡萄4.67公顷,年产量达500余吨。
院上镇副镇长刘文娟介绍,通过对葡萄全产业链进行文化创意植入,开展葡萄采摘、红酒酿造、户外烧烤等文旅活动,为游客提供丰富的休闲体验,形成了“种植+酿造+文旅”产业链,带动周边村庄村民就业100余人,实现村集体和群众增收200余万元。
从单纯葡萄种植基地到葡萄酒业内知名品鉴地,从葡萄酒地区销售集散地到胶东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葡萄全产业链的培育提升,是莱西市以乡村特色产业推动三产融合的一个缩影。
莱西市积极延伸和拓展产业链,将基础农产品转化为高价值商品,提升产品附加值,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促进农业产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在乡村特色产业经济带动下,莱西市村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以上的新村达到98.2%,100万元以上的占35.1%。
此外,为破解农产品多而不强、大而不优、品牌有而不响问题,莱西市依托镇村共富公司,甄选域内特色农产品整体包装推介,打造“莱西有礼”区域公用品牌,推动品牌化、精品化、规模化发展。目前,共集纳产品8个大类、“土特产”160余种,培育“三品一标”农产品226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21个,持续扩大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好风景”引来“好钱景”,好产业带来好日子。“今年我们又投放了230万尾虾苗、2万多斤大闸蟹苗,预计小龙虾产量将达60吨,大闸蟹产量将达100吨。”迟德强说,“初步估计仅水产养殖一项便可为两村集体增收超30万元,带动30多户养殖户年均增收3万元。” (经济日报记者 刘 成)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