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所需的粮草军械不仅受到军队人数的影响,更取决于作战地域与作战距离,后者所带来的影响呈倍数增长。

在春秋战国时期,大型战争也可能涉及数十万士兵,然而那时各国间的距离较近,后勤补给线较短,基本上属于本土作战。

例如,规模较大的秦国与赵国的长平之战,赵国调动全国力量,即如今的河北山西地区的兵力,集结于山西;而秦国则从陕西至山西,同样属于邻省作战,后勤补给线相对较短,便于补给。

尽管如此,后勤补给仍相当困难。秦国倾尽全力支援前线,天府之国的粮食亦通过栈道运往前线;赵国虽然本土作战,但国土面积小,粮食产量低,向齐国求助无果后,赵王才决定更换将领,试图以赵括的速战速决策略取胜,不料赵军贸然进攻,陷入秦军陷阱,导致长平赵军全军覆没。

清朝年间,年羹尧在青海地区的战事面临着资源短缺的困境,青海并不盛产粮食,他的十多万将士的口粮主要靠内地供应。

无论是从富饶的苏浙地区,还是中原的山河四省,向西北青海输送粮食补给,都需穿越崎岖的山路和高原地带,横跨多个省份,路程长达数千里。

这并非只是简单地增加了几千里的距离,因为距离越远,途中消耗也会随之增大。运输过程中,人力、骡马都需要食物,从江南运至大西北,运输消耗便占据了大部分。而返回时,同样需要消耗粮食,因此来回一趟的路途消耗相当可观。

距离的增加对粮食的消耗并非简单的加法关系,而是呈指数级增长,其数量之巨令人惊叹。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