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技好的无戏可拍,演技不好的却片约不断,真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刑警的日子》这两个“戏混子”不尴尬吗?

通篇一律 没亮点

《刑警的日子》正在热播,不管是演员阵容还是播出的平台,都很有实力。

自从《狂飙》爆火后,很多导演闻着味就来了,各种各样的刑侦剧一部接着一部。

导演没拍疲劳,观众都看疲劳了。

《狂飙》虽然一直被模仿,但却从未被超越。

不出意外的话《刑警的日子》又是一部很多“老戏骨”带新人的场面。

说得好听点是“老戏骨”,但这些所谓的老戏骨,观众只是脸熟,其实并不了解。

年轻的演员,虽然有名,但演技却不敢恭维。

按照以前的娱乐圈来看的话,没演技的演员根本不可能有和老戏骨搭戏的机会。

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剧中的“老戏骨”成为了“小鲜肉”的陪衬。

就拿《刑警的日子》来说,何冰居然给欧豪“做配”。

且不说欧豪有没有拿得出手的作品,光是咖位和实力就差何冰一大截。

何冰不仅在戏剧上有一定的成就,在影视方面他也没落下。

一部《十二公民》不知道是多少人的童年。

欧豪在影视圈闯荡多年,只留下海清的那句:

你是我的神!

没什么实力,却能让“老戏骨”给他搭戏,他凭什么?

有名气 没实力

欧豪出道十二年,看似不传绯闻,在好好的拍戏,但每次给观众的感觉都是一个样子。

凭借《左耳》爆火的他,片约不断。

本以为能给观众再次呈现更好的效果,没想到赢来的是网友的谩骂。

从《北上》到《刑警的日子》,完全是两部不同题材的剧情,但欧豪演的都是一个样子。

在《刑警的日子》中,欧豪在剧中饰演何冰的徒弟,刚出场欧豪给人的感觉就是不太聪明的感觉。

剧中师父让刘子明寸步不离的跟着做尸检报告的警察,结果他听不懂好赖话。

有你点脑子的都会帮前辈开门,但刘子明是等前辈给他开门。

都说细节决定成败,显然能播放出来的片段,说明是导演和演员都满意的片段。

可能导演想要欧豪表现的是年轻警察从懵懂无知,到最后蜕变成一名合格警察的过程。

但欧豪在剧中的表现是一种“没头脑”的感觉。

回看欧豪的演艺经历,他似乎非常喜欢演警察。

欧豪从出道到现在已经演了5次警察了,然而表现却没有任何的长进。

演员阵容很不错,李勤勤、何冰、王双宝,很多老演员单独拎出来都可以撑起一部剧。

如果说欧豪的表现让人一言难尽,那张百乔的出现就是一大“败笔”。

网红也能演戏

看到很多电视和电影中都出现网红的身影,不得不说导演的强大。

有些导演确实在认真的拍电影,有的导演却是想找各种有流量有话题的人拉流量。

什么时候开始演员也可以不要演技了?

张百乔并不是科班出身,甚至都没有系统的学习过表演。

要颜值没颜值,要演技没演技,真不知道导演是怎么选角的。

网红真是既要也要,有了名气就可以参与剧的拍摄,那横店的演员该怎么办?

据了解,横店有很多群演为了心中的梦想,一直在跑龙套。

万万没想到普通人的梦想,网红可以轻易地实现。

张百乔要是有演技也就罢了,问题他没什么演技,还可以做到片约不断。

真不知道他到底什么来头!

老戏骨也怪难为情的,带新人演员就算了,还要带一个网红。

明明是科班演员扎堆的作品,却硬生生被网红的 “蜜汁演技” 搅得画风跑偏。

可能是平时看多了张百乔的,所以观众很难入戏。

即便张百乔在剧中的角色,每次都是不同的风格,但只要看到张百乔的那张脸,就很想笑。

别的演员都兢兢业业,甚至有的群演为了有镜头,会将每一个细腻的表演融入进去。

结果他一出场,瞬间让人 “穿越” 到网红短现场。

他像极了误入片场的 “吃瓜群众”,举手投足间都是网红的浮夸感。

台词功底不扎实,表情管理更是失控,完全接不住老戏骨们抛来的戏。

更让人迷惑的是,《刑警的日子》并不是张百乔第一次演戏。

连一向标榜 “注重演技”、号称娱乐圈清流的于正,都曾把张百乔请到了《墨雨云间》剧组。

看来在流量面前,导演们纷纷放下了所谓的 “艺术追求”,不顾一切地向流量低头。

于正平时总把 “演技至上” 挂在嘴边,天天在网上点评这个演员、指导那个新人。

结果转头就为了流量向网红低头,这反差简直比翻书还快!

导演们仿佛集体陷入了 “流量魔咒”,觉得只要请个网红,就能靠着他们的粉丝大军把收视率拉满。

可他们忘了,拍电视剧不是搞直播带货。

光有人气没有演技,就像一碗没放盐的面条 ,看着挺多,吃起来却寡淡无味。

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没有扎实的演技,再大的网红也撑不起一部好剧。

与其把心思都花在请网红博眼球上,不如多给有实力的科班演员一些机会。

不然,以后的电视剧可能真就成了网红们的 “大型翻车现场”,观众们只能无奈地选择 “用脚投票” 了。

娱乐圈这场“流量与演技”的博弈,如今已演变成荒诞的闹剧。

当“戏混子”拿着天价片酬,在荧幕上尬演,而实力派演员却无戏可拍。

这不仅是对表演艺术的亵渎,更是对观众审美的敷衍。

导演们痴迷流量的“捷径”,让本该百花齐放的演艺圈,沦为网红收割红利的秀场。

观众并非不愿给新人机会,但前提是尊重表演、敬畏角色。

若行业继续本末倒置,最终毁掉的不仅是一部部作品,更是整个影视行业的未来。

结语

这些“戏混子”是时候该醒醒了,当老戏骨沦为陪衬,“戏混子” 却片约不断,将是娱乐圈的悲哀!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