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川导演的悬疑剧《借命而生》播出后,热度非常高,实力派演员演技在线,年代感画面精美,剧情悬疑中又饱含人文怀旧气息,客观来说,这部剧真的非常好看,能引发人的情感共鸣。

但是,该剧的缺陷存在也很明显,很多地方人物的行为无法让观众认同。

第一、徐文国“成功人士”设定太突兀,回到巴南的行为太不符合逻辑

徐文国作为逃亡后白手起家的富商,却在回归巴南后,展现出与其身份严重不符的决策能力。他声称要完成弟弟遗愿并扳倒反派,却未在资金与证据上做足准备:收购工厂时因资金不足被轻易击败,揭露真凶时仅依靠网络舆论推动,他并没有确切的实质性证据。

这种“仓促行动”的行为设定,与徐文国“打拼二十年积累财富”的背景反差太大。徐文国爱读书,有头脑,他的商业成功也有说服力,但是到巴南后的“莽撞”,观众明显觉得不合逻辑。

综上所述,徐文国作为逃亡20年的“成功人士”,返乡复仇计划漏洞百出:收购工厂未准备充足资金、指控唐尧鑫仅靠网络舆论、自杀逼迫女友交出证据等情节,均与其“精明商人”设定矛盾。

第二、主角杜湘东的执念破案动机很脆弱

在小说原著里,杜湘东因疏忽导致犯人逃跑,职业生涯受挫且人生轨迹改变,他的追凶动机源于自我救赎。但电视剧里,把逃跑事件改为“押运车祸后临时起意”,杜湘东仅只是受到轻微处分,并没有影响事业前途,也没有牵连家庭。这种改编使他的20年追凶行为就失去合理性,观众无法理解他近乎偏执的坚持。还有杜湘东第一次去徐文国母亲家,竟然翻窗子跳出来,行为让人不可思议!

第三、“李超死亡案”存在严重设计缺陷

这部剧的核心案件就是“李超死亡案”,李超虽然是姚斌彬开枪射击,但是刘广才后面补刀让李超溺毙,才是关键因素,但是警方尸检却没有呈现这个关键信息。90年代刑侦技术虽有限,但枪击致死与溺亡的尸表特征差异显著(如溺液泡沫、硅藻检测等),法医不可能混淆。

更离奇的是,凶手刘广才作为保卫科长,既能潜入姚家搜查,又能伪造证据,却未被警方列为嫌疑人,这也暴露出案件侦查的业余性。

第四、国企改制中贪腐行为简单化

导演试图通过反派侵吞国有资产的主线映射时代痛点,但是展现力度明显欠缺。剧中仅以“厂长父子贪污”概括改制乱象,却未展示其如何绕过法律监管、转移资产的具体手段。例如,反派仅凭一纸通知即可迫使工人下岗,保卫科长刘广才单凭个人权力即可操控命案嫁祸,这些情节简化了国企改制中复杂的权力网络与经济犯罪链条,使得电视剧的“时代批判”沦为表面符号,缺乏现实深度。

第五、刑侦过程违背专业常识。

杜湘东作为刑警,调查方式粗糙到令人咋舌:追捕徐文国时直接询问矿工获知关键线索、刘广才被捕后未经审讯便主动供述全部罪行。剧中刑侦支队全程被动,未展现指纹比对、物证鉴定等基础操作,最终破案依赖角色“突然回忆”或“良心发现”。这明显缺乏说服力的。

作为一部融合年代剧与悬疑元素的剧集,《借命而生》通过跨越二十年的追凶故事,试图探讨国企改制背景下个体的命运挣扎。但是存在的不合理地方还是很多。

不过,陆川这部剧画面质感非常好,演员表现水平不俗,热度很高,说明大家很爱看,但是不合理的地方也比较多。

大家还发现什么地方有不合理的呢?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